藝術推手
丁丁藝術空間 TING TING ART SPACE 創辦人
丁三光 Charles Ting
鄭乃銘 / 專訪
圖片提供 / 丁丁藝術空間
丁三光說「人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定要有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這話,聽來令人動容,也似乎點出了他對於自己所創設的事業;無論是本業的成億壁紙或者是現在的丁丁藝術空間,沒有一樁事是贏在僥倖;沒有一項事業不是建立在傾心耕耘的付出。除了這樣行事與心理特質之外,我還發現;丁三光對自己事業所獲得的成果,總是心存感激,感激周遭能成全他事業圓滿、夢想達成的人幫忙。一個對事對物能常懷感激的人,怎麼不會點石成金呢!
創設畫廊的原初心念 只是想幫助藝術家
我很享受跟丁三光聊天的感覺。
這位66歲身材挺拔穿著紅色長褲、白色西裝外套的丁丁藝術創辦人,有著台灣畫廊負責人少有對穿著不刻意卻深具巧思的講究。跟他聊天,可以充分感受到幽默、熱情,又直接的個性,最重要的是;丁三光性格裡的溫暖、體貼,完全都能夠讓人鮮明感受得到。
他說「會開設畫廊,真的一點都不在我的人生規劃裡。但,因為你問我是如何開始,我也很認真先想了一下,那好像一切都是機緣、好像是冥冥中就注定我該走這麼一遭」。「我本來就對藝術喜歡,但過去所接觸的都侷限是水墨藝術,因此,在接觸當代藝術之前,我壓根就對現當代藝術沒有特別深厚的概念」。「有自己事業以來(編註:丁三光是台灣憲兵學校畢業,曾擔任蔣介石侍衛,退役後接手裝潢公司,1980年轉型成立手工壁紙公司,他所創設的長億壁紙被譽為「全球壁紙界的勞斯萊斯」),不是沒有人建議過轉行啦、開創別的事業啦,但我確實都沒動念過。說來你可能不太相信,從事壁紙這個事業還是有相當大的競爭壓力,你會想要好再更好、一定也會想要突破現有的成果。因此我常會有機會到歐洲去參觀、採購、接洽事務或去參加類似的行內博覽會。只是,這樣的公事都不會太佔據過多天數,因此就有了一二天空檔能自由安排。我就發現自己常安排的活動,竟然都是去美術館、畫廊;或者如果正好搭上有藝術博覽會…,常常整天都在這些場所穿梭,且樂不知疲。當這樣的次數一多,就會手癢開始買起藝術品」。「沒有錯!你說對了!那時候開始接觸的就是西洋的現當代藝術,開始買的就是抽象畫」!
「我無法很明白告訴你,在這個之前,我所看的都是水墨藝術,但這樣的藝術表現談不上會讓我動心,可是,為何眼前的這些西洋藝術家作品,就讓我很直觀地就喜歡上呢」?
「接著,我有機會跟藝術家接觸、認識,甚至會被邀請到工作室。看著看著,有一回突然心裡就升起個念頭;這些藝術作品這麼好,為何沒有人欣賞呢」?「比如說,像Rafa Macarron拉法‧馬卡龍、Edgar Plans艾德加‧普連斯,兩位西班牙藝術家我認識時,他們連畫廊或藝博會都進不去!原因或許就只是他們的作品當時太非主流,生活的清苦自不在話下。可是,我開始接觸他們的作品時,毫無懸念就深深愛上。我就想或許應該來成立個空間,把這些感動我的作品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就這樣!這電光石火般的念頭一入腦,怎樣都沒有辦法刪除,回到台灣跟我兒子說;我們來開個畫廊吧」!
藝術既然有多元表現 收藏也該會有世代品味
2016年丁丁藝術空間成立,畫廊名字的由來,很單純;因為丁三光有兩位兒子,一家人都喜歡藝術,因此,就有了「丁丁」兩個字;就自然疊出了一股讓台灣畫廊界面面相覷的畫廊「新世力」。一如畫廊的處所,就是54年歷史的石造洋房,竟然能乘載著當代藝術家洋溢療癒感視覺訊息,融洽且不顯一絲違和。
丁三光就說「『丁丁』目前合作的藝術家,主要是由我自己親自來挑。我到現在始終都還維持一個習慣,無論是本業或畫廊;舉凡與客戶或藝術家合作要商談事宜,我習慣自己寫信,再交給秘書來翻譯成英文。尤其是創立畫廊之後,我總會覺得;某種程度來說,畫廊的角色更像是心理醫生,藝術;其實是個極端整人的事。畫廊在與藝術家往來,就更要懂得適時鼓勵、也必須拿捏該挫挫銳氣時要不心軟」。
「『丁丁』到目前為止,還是以歐洲的藝術家為主要合作對象,我當然還是會對亞洲藝術家有相當喜歡。但是,以在台灣來講,有太多資深畫廊在經營亞洲或台灣藝術家這方面,做得都相當出色且有好口碑,我想;畫廊著重視在自己特色的塑造與經營,歐洲系統的藝術家在台灣畫廊市場本來就較少有人經營,我自然很願意深化這個領域。但我在歐洲設有辦事處,也有個展覽空間,我的概念是;歐洲的藝術家介紹到台灣,亞洲藝術家則通過這個辦事處空間;讓歐洲人也能認識他們精彩作品」。
「我再回到你剛問到的這些歐洲藝術家作品特色問題。我認為,現在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重輕不等的憂鬱症,吃藥;又擔心有副作用。因此,通過藝術來達到某種療癒效果,我覺得是很棒的」。「你可能已經發現,我們合作、引薦的藝術家作品,都具有令人喜悅、有趣,讓人想親近的共通特質。也或許是這樣的作品特色,我們很快速就建立自己畫廊性格與藏家收藏特質。現在年輕世代的藏家,與過去依照美術史來進行藝術收藏的資深藏家有很大差異,現在年輕人普遍對虛擬貨幣、對限量車款、對手錶、對酒、對藝術都有相當好奇和興趣。在藝術方面,尤其是收藏這方面,他們可能不會對過於艱澀、深奧的作品太有興趣;卻對作品本身直觀所散發出來引人愉悅的視覺心理,特別能產生戚戚」。「我並不覺得這有何對或錯。如果藝術本質是具備多元化,那麼;收藏行為的本身,又如何不能尊重多元收藏意向呢」?
丁三光最後說「人對於某些事物的成全,都是有其機緣存在。但在這個機緣來到之前,都應當把自己的本務做到最好,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得以達到圓滿。我設立畫廊原初,只是因為惜才、只是想建立一個平台,讓出色的藝術家能有機會走上台。很幸運的是,這些藝術家也都能因此各爭得一片天,我覺得;這是他們在等待我送上梯子之前,就已經把自己的本務做足。當梯子送來,他們自然順著就踏上去了」。
眼光落點在哪 決定人的格局與氣度
「2023年下半年,丁丁藝術空間在台南新據點也將要開始,這個地點同樣是老屋新用。而我最遠一點的夢想,則會希望有機會回到台東創立美術館。我在台東長大,直到高中畢業才到台北。我一直希望能在這塊土地建立一個既具備美術館功能、也能讓歐洲藝術家能前來駐村,讓台東的小孩、老人…都能在一個開心的氛圍之下,找到跟自己自在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