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Exhibition • 2022.01.09

亞紀畫廊【陳昭宏:眼睛】關於陳昭宏的全面剖析

陳昭宏 無題 1969 布面油畫 110 x 110 cm

眼睛、紐約、海灘

文 / 黃亞紀

自現代藝術起,由具象藝術的練習轉往抽象藝術似乎是多數藝術家的途徑,但先在抽象發展後卻因具象藝術而獲取更大肯定者寥寥可數。陳昭宏便是藝術史上此類相對罕見的成功畫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年經歷了戲劇性的轉變,躍進為一種新的強大風格,就像提香、戈雅、或當代藝術中的古斯頓這樣的大師一樣,最終似乎不僅有意義,甚至超越了以前的所有工作,並在每一個階段進行蛻變。對陳昭宏而言,他的轉向發展是一種必然,也是他自從事藝術創作起的真實志向, 而這些出現在1968 年至1972 年五年之間極具創新性的非抽象作品, 與他一位身為旅外藝術家的經歷融合一起,形成了一種新的、原始的、奇怪的、令人不安的、進入他最知名的照相寫實主義之前的表現主義。

陳昭宏 眼睛 Eye 1969 布面油畫 61 x 61 cm

遵循他所描述的「我想描繪的是人」這股強烈慾望,陳昭宏離開台灣後對他重新發現的寫實繪畫世界的神秘痴迷,快速地發展成一種深刻的存在意識,並開始在他日益強大和實驗畫作中表現出來。1942年生於宜蘭,陳昭宏是「東方畫會」最年輕成員,是李仲生的學生。1968年,陳昭宏前往巴黎居住一段時間,開始了他第一階段的具象繪畫:人像。陳昭宏以一種不受任何人影響的、原始的、粗糙的,甚至卡通般的方式,使他在這些最初始階段的具象繪畫中,勾勒出一種強有力的新現實主義,描繪的對象不外乎友人與自己。也就是說,他將他所認識的「人」,描繪成一個個令人感受荒涼、懷疑的貝克特式人物,將日常生活的原始平凡轉化為荒誕的迷人,與令人不安的隱喻,最終將平凡和平庸的現實主義,在距今半世紀以前,用極為個人化的實驗風格展現出來。

陳昭宏 A Woman 1968 布面油畫 99 x 96.5 cm
陳昭宏 A Woman 1968 布面油畫 99 x 96.5 cm

離開法國前,陳昭宏才走進羅浮宮,與安格爾名作〈瓦平松的浴女〉相遇。最後幾週的每天,他都前往羅浮宮觀看〈瓦平松的浴女〉,對他後期的人像繪畫發生了影響。1968年的夏天,陳昭宏轉往紐約定居,開始了他第二階段的具象繪畫。

陳昭宏有一個不盡愉快的成長過程。在幾次前往紐約工作室拜訪中,他多次提及他在藝術大學與中原大學往返轉校的過程,以及他念大學的最終目的,僅是為了「離開台灣」—為此,以及出國的經濟考量,他最後自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而在這一切過程中,他最感念的便是在李仲生門下繼續學習、討論藝術的日子。到了巴黎,他遇見了彭萬墀,兩人都對具有異常大眼的形象深感興趣、兩人都莫名其妙地想畫眼睛-而實際上,1967年陳昭宏最後一次參加【東方畫展】時,已經出現一幅藍色眼睛的形象。1969年,在紐約創作的第一年,他悲聞在巴黎的摯友因無法忍受來自台灣家人的壓力、跳塞納河自盡的消息,而畫下了〈A Friend〉這幅肖像。穿透的身軀沈浸在水平面下,縱亂的血管和內臟以令人百感交錯的型態出現,它們安靜而強烈的形式極大地說明了藝術家內在的悲傷與焦慮。這種悲傷幾乎滲透到他接下來的幾張作品,關於生與死、生命的時間、人的存在。

陳昭宏 Patricia 1968 布面油畫 71 x 71 cm
陳昭宏 Hand 1969 布面油畫 66 x 66 cm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重新揭示世界的過程中,陳昭宏繪畫中描述的「對象性」非常強烈,構圖(局部)、敘事都不同於當時流行的視覺語彙,而這些也與後來《海灘》系列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1960年代末期,陳昭宏筆下一個個看似來自後世界末日、或奇異的未來世界的人物形象,是對他所處的海外社會、以及身處其中的自我認識。最終,這些奇異的人物被1969年令人難以忘懷的鏡面折射自畫像所象徵。在這幅原始而有力的自嘲、但也是最真誠的〈自畫像〉中,陳昭宏將這位睜大雙眼的藝術家——一個透過鏡中自我懷疑的強烈形象——唯一的目的是看——嵌入到他的作品中,既是主角又是見證人。以這種方式,陳昭宏也表明他意識到他的新畫已經成長為迷人的精神景觀,有力地表達了他自己好奇、困擾、勇敢和不斷探索的內心生活和精神遊蕩。

陳昭宏 Two of Her 1970 - 1971 布面油畫 182.8 x 182.8 cm
陳昭宏 Relativism 1969 布面油畫 110 x 110 cm
陳昭宏 Self- portrait 1969 布面油畫 127 x 127 cm

隨即邁入地,就是陳昭宏極具開創性的1970年代。1970年,三件巨大的女人像出現了:〈Queen〉、〈Mother〉、〈Mannequin〉,她們不僅是藝術家最好的畫作之一,也是藝術家最勇敢、最激烈的繪畫陳述。這些畫面,以陳昭宏描繪自己面對女人所認知原始而簡單的形象,直接、直面、驚人地呈現藝術家自己、及所有觀眾面前。像所有的男性畫家一樣,女性既是藝術家的謬思,也一定是痛苦的來源——通過陳昭宏同時帶有幽默、卻又極其震撼的簡單化語言,令人信服地明白男性藝術家的內在折磨。同年完成的〈Hasheesh〉、〈Two of Her〉繼續了這個主題。1971年,以兩年間在紐約拼命從事建築設計而累積下來的資產,陳昭宏在蘇活區租下了第一個工作室,全力投入創作。這個身份上的轉換,也連接到他發自內心的創作脈絡,「我終於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位離開台灣、終於獲得精神上、表現上自由的藝術家的肺腑之言。也因此,他開始有餘力走入紐約這個城市,開啟了他照相寫實主義的創作之路。

源自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及與普普藝術的對照,照相寫實主義於1968年於美國萌芽,也讓逐漸解除相對孤立生活的陳昭宏找到了一群對話的朋友。陳昭宏開始對日常生活的景色、紐約蘇活的街頭進行持續不懈的觀察。1972年標示了藝術家新時期的到來,俗稱的《咖啡館》系列、以及至1973年臻於成熟的《行人道》系列出現了,這是藝術家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時刻,當時他正在探索照相寫實主義、如同他探索美國這個社會——儘管紐約的形形色色讓他的繪畫立刻「洋派」了起來,但陳昭宏很清楚繪畫的真正主題是繪畫本身,因此他並不像他那一代的其他(華人)照相寫實主義者,他非專注描寫紐約街頭現代主義的成果,他非常了解繪畫豐富的物理和美學品質。他決心最大限度地挖掘這些,並取得驚人的成果。

陳昭宏 Side Walk A 1972 布面油畫 203 x 243.8 cm

對陳昭宏而言,繪畫並不是簡單的連續步驟,也非想當然爾就能完成一幅成功的圖像。相反,那是一次探索外在卻又形而上的旅程,它必須與他最內在的某些部分有所連接。《咖啡館》系列如同他的紐約日誌,看到一名外來者在移動中與定點下的城市觀察。咖啡館是每個城市遊蕩者在城市喧囂中的避風港,陳昭宏的許多幅作品聚集在局部、非中心的構圖,或在背景中營造出幾乎是幾何形狀的空間,這點與當時流行的照相寫實主義大異其趣,更著眼在於個人對觀看的選擇與詮釋。陳昭宏薄淡的處理賦予這些形式物理性的溫暖,也使它們更類似攝影當中的浮光掠影,現在看來真是為所謂照相寫實主義增添了極具當代的魅力。但這批作品的魅力並不僅於此,陳昭宏不懈地經營繪畫品質,並且回顧深入在自己血液中的美感,他逐漸又從他的畫中去除了無關緊要的物質,並在空間中騰出特殊的留白,它使正式的寫實性和富有表現力的氛圍同等重要,更具有當代、或說東方餘白的可能性出現了,從而形成了一個非常有層次的圖像。這些發展,最終在《行人道》系列獲得成就,陳昭宏也因此得到照相寫實主義重要畫廊Louis K. Meisel的注意,1974年陳昭宏在該畫廊舉辦了《海灘》系列的首次個展,一躍成為美國畫壇中的代表人物。

另一方面,這些異常有力的畫其實表達了陳昭宏的情感——它們在告訴我們什麼?一張獨特的〈Kids at Class〉帶領著我的聯想,畢竟教室中的小孩對畫家而言是太少出現的主題。一日,我見著李仲生在咖啡廳裡教書的照片,那咖啡廳的氛圍像極了陳昭宏筆下的咖啡廳,頓時我恍然大悟——這些作品充滿著陳昭宏對於東方畫會時期與老師與同儕的懷念,是他最溫柔隱喻的鄉愁。而在陳昭宏繪畫中出現的人物也反映了社會現實的領域,相較與其他照相寫實主義者描繪的白人都會形象,陳昭宏多數描繪了其他人種的面貌:非裔、中東、俄羅斯——他們預告了陳昭宏與美國現實社會的距離、格格不入,最終也造就了他在《海灘》系列的獨特視角。

陳昭宏 Two Babies 1972 布面油畫 101.6 x 127 cm
陳昭宏 Coffee Shop A 1972 布面油畫 91.5 x 127 cm
陳昭宏 Two Ladies in the Train 1972 布面油畫 203 x 228.6 cm
陳昭宏 Twins A 1972 布面油畫 101.6 x 137 cm

接下來,陳昭宏的獨特風格在〈海灘〉達到了頂峰。這個主題發展四十餘年卻非一成不變,它們不但在畫法上歷經許多時期變化,並由寫實的相像昇華而充滿了表現力。〈海灘〉的重要性可以Tom Wesselmann相提並論,若說陳昭宏以照相寫實的手法完成了新的普普主義亦不為過,但相較Wesselmann洋溢無拘無束快樂的肉體,陳昭宏在具象繪畫早期所發展的局部、距離感,也許在藝術家本人企圖追求的描繪「生」以外,仍不自覺地通過他標誌性的畫筆,對他所處社會中的對象(無論是他人或自己)產生懷疑。另一方面,〈海灘〉也象徵著時代與品味的轉移,就像是為馬蒂斯甚或安格爾的浴女們帶來了新的變化,她們突然轉世為具強烈展現身體意識的個體、安放在極為自由開放的環境之中。將女性裸體轉化為象徵自由、力量、生命的手段對藝術家是極難掌控的雙面刃,但多數陳昭宏的作品體現了女性強大的自我,也變成他自己找到的一種描繪他的處境、思想、甚或他的病態、他的愛的完整性方法。

陳昭宏 Beach 49 1975 布面油畫 188 x 245 cm
陳昭宏 Beach 1972 布面油畫 183 x 137 cm

歷經半個世紀,陳昭宏的藝術定義了兩件事情: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照相寫實主義的發展,以及他個人——一名海外華人藝術家在藝術商業與藝術內涵上的發展。陳昭宏在他由實驗前衛到光彩奪目的圖像中,出人意料地傳達了複雜的心理學和社會學敘事,最後〈海灘〉的古銅色比基尼身體擁抱酷炫的自由解放,向觀眾展示了席捲美國的社會變化,即使今日,這些作品代表了我們觀看的精神、性感的70年代、以及在動盪的美國社會中一名華人藝術家的極高成就。

【陳昭宏:眼睛】2021年於亞紀畫廊展出場景
【陳昭宏:眼睛】2021年於亞紀畫廊展出場景
【陳昭宏:瓦平松的浴女】2020年於亞紀畫廊展出場景
【陳昭宏:瓦平松的浴女】2020年於亞紀畫廊展出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