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jan.1978
布面油畫 101×81 cm 1978年作

無題
紙板油畫 38×46 cm 1952年作
薈聚全球藝術精品,永樂2023年春季拍賣會將於6月底璀璨啟幕。
秉承關注當下,展望未來的理念,永樂拍賣力求為海內外藏家呈現多元化的藝術面貌,從20世紀亞洲現代藝術、中西方當代藝術中堅力量、以及生於1970年代後的活躍藝術新勢力均在此次拍賣中有所呈。
作為中國抽象藝術巨擘,朱德群、趙無極和吳冠中以其「中西融合」的理念和表現性的色彩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抽象語言。
1970年是朱德群抽象繪畫的成熟期,通常運用豐富的色彩與多樣化的筆觸構成複雜的幾何抽象圖式。創作於1978年的〈15jan.1978〉便是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
趙無極的抽象繪畫是對東西方各自文脈與繪畫傳統的吸收與調和。創作於1952年的〈無題〉是其抽象藝術探索之初「甲骨文時期」的力作,以靈動又樸拙的筆線構造出一個充滿想象的符號世界。

花卉
布面油畫 53×65 cm 1992年作

泉
布面油畫 39.5×49.5 cm 1995年作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吳冠中繪畫的又一個轉折期,在提出「風箏不斷線」的觀點後,他開始進一步對油畫本土化進行探索。〈花卉〉繪於1992年,作為吳冠中筆下經常出現的題材,此時的〈花卉〉更加凸顯了抽象的畫面構成和筆觸語言,在點線面與色彩的碰撞中,昇華了日常之美。人物肖像是吳冠中藝術生涯中極為特殊的題材。
九十年代初,吳冠中又重新回歸人體畫的創作,1995年的〈泉〉便是吳冠中出訪印度尼西亞之後所作,無論是人物造型亦或風景裝飾,均帶有濃郁的異域色彩。

上天的啟示
布面丙烯 130.4×162 cm 2004年作

但是,沒什麼讓我失望的
布面丙烯 110×110 cm 1993年作
〈上天的啟示〉是草間彌生該系列中罕見的大尺幅傑作。在繽紛華麗的色彩鋪陳中,她近乎癡迷地描繪著那些重複性圖案——密布的圓點與交錯的結網——並藉此逐漸消除內心的恐懼與傷痛。在一個不斷增殖、無限延伸圖像迷宮中,草間彌生探尋著關於自我、他者及宇宙的本質。奈良美智從1993年開始創作以孤獨的孩子和狗為主題的卡通繪畫。同年的〈但是,沒什麼讓我失望的〉標誌著其藝術風格的重要轉折,在其創作生涯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永恒的日出〉將31個透明的水晶球排列成數字「8」的樣子,中間的部分呈現出鏡面的效果。當視線隨著這個類似「無限符號」的排列移動時,失真的室內景象在球體內被無限複製。觀者也在不自覺中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與球體共同構成了一種挑戰視覺的光學藝術。

巴洛克
布面丙烯、油彩 170×200 cm 1992-1993年作

大海
瓦楞板丙烯 400×600 cm (94×212cm×12) 2004年作
以劉野、賈藹力、王興偉、劉煒、曾梵志等為代表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始終保持著對繪畫的探索,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與戲劇化的精神張力對社會高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做出強烈回應。1991年到1993年,劉野在繪畫觀念、藝術風格和技法上進行了全新的嘗試。作為「柏林時期」唯一的大尺幅巨作,創作於1993年的〈巴洛克〉即是對巴洛克風格的戲仿,也是劉野求學期間創作的最後一件作品。它既是藝術家對留學生涯所作的總結,同時也極大地啟發了後續更加個性化的創作路徑,具有極為重要的節點意義。
賈藹力用意象性的符號表現內在的哲思,試圖在現代文明的廢墟與異化的風景中尋找一絲希望與安慰。〈無題〉延續了以往「瘋景」系列作品中的表現手法,將一切物象凝固在瞬間的景象裏。王興偉的藝術以複雜的隱喻、戲劇性效果和幽默的反叛而聞名。「瓦楞板」系列是王興偉在上海期間較早的一批實驗創作,也是他在媒介和形式構造上的重大突破。〈大海〉巧妙地利用這一媒材,在介於平面與立面之間的非常規空間中用視覺錯位的方式打造出全新的視覺體驗。在劉煒的創作生涯中,「肉」是其貫穿始終的重要符號。〈豬肉〉一作延續了其一貫的調侃、諷刺的態度以及粘稠潰爛的標誌性筆觸。

豬肉
布面油畫
150×100 cm 2007年作

施耐貝爾:庸俗的中國風景No.6
布面綜合材料 180×160 cm 2002年作
肖像畫在藝術歷史中占據著非常獨特的位置。創作於「亂筆」時期的〈自畫像〉是曾梵志為數不多的自畫像之一,將自身作為尺度來丈量並揭示其對於人性的深刻理解。劉曉輝的〈家務系列——清潔〉以女性背影為畫面主體,繼續著他對日常生活的描述,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瞬間進行放大和定格。〈無題〉中,王音以冷靜的旁觀者視角描繪正在撿拾垃圾的道路清潔工。人物雖進行著某一日常的動作,卻因畫面的節制而獲得了某種儀式感。 段建宇的〈施耐貝爾:庸俗的中國風景No.6〉中則是用些許莽撞、粗野、庸俗的表象符號來捕捉「錯亂的人類生存圖景」。
近年來,新進藝術家的表現越發引人注目,以敢於突破的創造力和天馬星空的想象力為藝術界注入了強大的新生力量。加藤泉的繪畫充滿原始力量,〈無題〉一作融匯了神秘、狂野、厚重與節制,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學趣味。高野綾的〈Isezeki Explodes〉將日本動漫美學傳統與顛覆性的亞文化完美結合,深入探討了因消費主義而日漸扁平化的日本現代社會,通過日本御宅族文化的特殊視角來描繪並重新定義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同樣對身份展開討論的〈怪獸新娘〉,是莎拉·休斯以一種對婚前焦慮的戲謔性稱呼,來呈現一個並不鮮見的社會現象,通過描繪看似美好的虛構場景來傳達一種關於社會與個體的內在焦慮。

自畫像
布面油畫
280×180 cm 2006年作

無題
布面油畫
112×162 cm ×2 2014年作
〈鬥牛士〉中小女孩的形象儼然已經成為陳可獨特的符號標誌。此作品既是藝術家個人自傳式的寫照,也是個人到集體的精神投射。宋琨的繪畫將東西方傳統文脈與當代亞文化的豐富元素相融合,創造出一種帶有神秘色彩和未來主義特徵的全新美學。〈海洋〉是一幅帶有靈性色彩的精神自畫像,將風景作為靈魂空間的延伸,來揭示靈魂與肉身之間的矛盾交織。
韋嘉的〈Say Goodbye No.3〉以憂鬱少年的形象來表達青春時所面臨的不安與困惑。夏禹的〈行走的人〉描繪了現在進行時中的都市生活圖鑒。兩幅作品皆以是對人類生命狀態的關懷。歐陽春的〈捕鯨船〉和〈世界波〉,以稚拙塗鴉的方式,將包羅萬象的信息圖像簡化處理。閆冰的繪畫通常圍繞著那些最為質樸的日常之物展開,〈蘑菇4號〉將姿態萬千的蘑菇刻意的放大化與符號化,在靜謐的氛圍中,呈現出類似西方古典繪畫般的質感。季鑫〈隱士〉中的少女形象慵懶隨性,帶著古典之美。黃宇興的〈雪域森河〉將中國傳統水墨技法與華麗的色彩風格相結合,重新定義了當代風景繪畫。

隱士
布面油彩
101×74 cm 2015年作

雪域森河
布面丙烯
180×120 cm 2017年作

捕鯨船
布面油畫 200×300 cm 2006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