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4-2/06
多情多感,不干風月
文 / 鄭乃銘
進入第14屆的CANS未來大明星展覽,想法與做法有所調整,選擇的不再一律是初出道藝術家;開始加入具知名度的出色藝術家。我們秉持的原則是「發現/再發現」。發現/再發現,放在新生代藝術家身上是一種渴望與大家分享的驚艷、放在作品已具成熟暨顯具知名度藝術家身上;則是希望再讓大家端詳好的創作。
再者,這一屆未來大明星展在面對作品選擇部分,並沒著意對媒材嚴格限制,但卻在作品呈現上,能夠讓觀者感受到廣義的水墨韻味;一種超越媒材、技法,讓作品與欣賞達到心神意會的層界。
宋蔡伸的《柳梢青》這麼說的:
數聲鶗鴃,可憐又是、春歸時節。滿院東風,海棠鋪繡,梨花飄雪。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風月。
這首詞,我獨獨鍾愛『多情多感,不干風月』八個字。
其中,休文指的是梁沈約;沈約字休文,因為不得大用,進而鬱鬱成病。自古擁才而無法受到重用者比比皆是,沈約卻終日糾結於此,不僅日益消瘦,且多愁善感。而所謂多情多感,不干風月,則更指涉於易感;乃是源自於個人多心思感情豐富,而與外在風月毫無干係。
蔡伸這首詞給了展覽很好的入點,藝術創作固然可被視為時代另類載體,但從更私密的角度來說;創作本質上更可以視為藝術家內心私風景,這;干風月底事呢?
「CANS第14屆未來大明星」的展覽核心結構,就落在這『多情多感,不干風月』概念的延展。我嘗試在這次的藝術家選取,從材質選擇、作品表現、創作者世代,無論是類裝置或者純平面創作,這些作品都具備一個共通特質;那就是在靜謐結構底層,作品都隱藏一股聲音;聲量或許不大也或許是被遮掩,但這聲音卻能讓您感覺得到藝術家如何拉開那一層層所見、所感的私風景。
扛下這一屆量身訂製的主視覺作品大任,則是個人藝術風格超級吸睛的曾建穎。他首度挑戰直徑200公分圓形大畫,時間與他在亞紀畫廊年度個展交件軋得有點近,他內在的忐忑完全逼現在畫面上。向來習慣將自己畫進作品裡的他,只見畫面中「少年曾建穎」對於漂亮山水的層層疊嶂,似乎完全無福消受也無法多顧,面龐無止盡的斗大汗水;擦不勝擦,只能勞煩香菸來讓自己解解壓力。香菸嬝繞的煙影,有著一種鬆了口氣的舒緩表情,藉物點破出寫人的內在情緒,在這個環節更顯得靈活鮮明。對比內在的活動,曾建穎在遠景以金箔來為底、青綠為形,托顯出景致那股耽美卻靜默觀視眼前人物的隱隱焦慮,輻射出動靜內在情境的隱形拉力;令人莞爾。曾建穎處理畫面結構與色彩的細膩鋪陳,張力巨大但情感收放鮮明;人與景的輕重落點,既有銜接也能各自拆解,顯現這位藝術家之所以能站上臺灣新世代明星藝術家基準線–絕非輕易。 看藝術家書寫自己,而不受於外在弄潮擺布,這更也契合《CANS未來大明星》鼓勵藝術家忠於自己、成就自己的核心精神。
『曉光催角,心事重重,爭念歲華飄泊』,對現世的你我而言,這幾位藝術家在作品浮潛的順順靜靜精神,尤其是在疫情依舊密密黏黏的今天,不也正是我們最可望得到的內心安頓嗎?
同時也是《CANS未來大明星》值此新歲特別要送給您的。

青春嶺 Youth Hill 直徑200cm
壓克力、畫布、金箔、銀箔
2022
曾建穎 Tseng Chien-Ying
曾建穎的作品是適合翻閱細讀的線裝書。
書裡面,不盡然是史料;更多的是屬於他自己如何翻譯古典的當代。
將閱讀的定義放寬,不再單一侷限只是對於文字的閱讀才是閱讀,而是對於環境、現世看/想的閱讀,曾建穎無疑是善於閱讀、精於閱讀、喜於閱讀;更重要的是他想要閱讀。
這位藝術家作品所出現的人物,或者說作品所滲露出來的文化底蘊,可說是沒有辦法被框架在某個特定地域背景之下,這使得他的水墨創作,更能極度貼近一種讀的概念,是一種屬於眼觀之後的入心;能提供觀者安安靜靜去讀進畫裡的創作。

側臉 Ariel 陶 Ceramic
L8×W17.5×H19 cm
2020

正男 Masao 陶 Ceramic
L7.5×W19×H16 cm
2020

淑女 Lady 陶 Ceramic
L15×W15.5×H14 cm
2019

左 / 青雲 Qing Yun 陶 Ceramic L11.5×W13.5×H39 cm 2019
中 / 神足通 Flaneur 陶 Ceramic L13×W15×H19 cm 2019
右 / 女爵 Baroness 陶 ceramic L13×W12.5×H23 cm 2018
董承濂 Nick Dong
他的聲音裝置作品是有畫面,這所謂的畫面,並非是對記憶的截斷,而是一種喚醒;一種喚醒你也許失去許久,對於圓融、寧靜的想望。饒具興味的是,他在聲音與光的雙重並構裡面,透過聲波量激喚出觀者不露口風的心事;就好像是在深潭投入一顆小石頭,惹起的漣漪是一種靜謐的迴圈,而不是喧囂擾亂,順順靜靜;教人出神!

水,水 Even Water 鋁、鋼、發泡材及環氧樹脂、鋼珠筆繪掄壓克力顏料、鏡面壓克力、LED燈、音聲暨電子組件
210×55×75 cmH
2021

時空 Space Time 原木、玻璃、LED燈、燈絲、電子組件
122×122×H132 cm
2021

時.光.機之上 Mechanism of Time and Light -UP
杉木、鏡面壓克力、鉛筆素描抡發泡材及環氧樹脂、LED燈、電子組件
40×42×24 cmD
2018
卜實 Bu Shi
在一種極度單純的顏色運用下,他的作品就好像來自亙古時空一翦窗影,無論是景或物件,都與人沒有太多的藕斷絲連,有的只是留在當時空間一段似有緣還似無緣的情愫。很少有人能夠在如此純粹的顏色裡面;還能夠採擷出色彩的深邃層次,那流露出來既古典又極為當代的語境,鮮活地寫出「韻味」兩字。

碎屑湖 Clastic lake 紙本 鉛筆
10×20 cm
2022

禁閣 The forbidden pavilion 木板 大漆 水彩
19.5×14.4 cm
2022

碎屑湖 Clastic lake 木板 水彩
40×30 cm
2022
羅盈嘉 Lou Ying-Jia
她的水墨就好像是晨霧尚未散盡、露水依舊穿在身上,早晨的太陽也還沒完全清醒,但微風已輕輕帶起林間樹葉緩緩坡動,環境好靜好靜;靜得讓人也好慢好慢了起來。值得關注的是,她落筆也適切掌握住這樣原則,讓筆韻有了自己想法而不顯急躁,使得筆下的風景空氣感飽足,作品不只是筆的書寫,也是她個人情感的書寫。

三點十分的遠望 水墨紙本
70×138 cm
2017

棉花一朵 水墨紙本
40×63 cm
2018

念山 #2 顏料、金潛版
41×32 cm
2021
郭志宏 Kuo Chih-Hung
他的作品印證了歲月鍛造出藝術家日漸豐腴的內在。從最早對外在風景的觀視,再到現在對歲月風景的凝視,就如同傳統水墨從工筆寫實到寓情寫意,那不僅僅是技法的轉折,更重要是內心因為參透後的拾掇,就好比是他讓材質既重且輕的構圖表現,成為他個人對於現境的觀感,也成為對時間的說帖。

Study of Landscape 194 油彩、畫布
76×57 cm
2022

Study of Landscape 167 油彩、紙
56×76 cm
2022

Study of Landscape 168 油彩、紙
56×76 cm
2022
陳嘉俊 Stanley Chen
他筆下的人物可說是90後世代最寫實觀人術。以他的自畫像來說,畫面所出現如同套染的表現,就好像是以實線輕淺勾出形制;再以色彩的拓染來帶出視覺暈疊效果,點出這世代的族群,並不那麼在乎既定的個人性格/性別,在一種既可以是更也能超越中性的模糊概念底下,竟也如此與動漫人物忠於自己而非被役於外表的性格相近。

野生的陳嘉俊跳了出來 Wild Stanley Jumps Out From the Bush. 帆布石墨、壓克力、水彩 160×100 cm
2020

1. 另一邊 The Other Side
帆布 石墨 丙烯 水彩
26×21 cm 2022
2. 咬 Bite. 帆布 石墨 丙烯 水彩
26×21 cm 2022
3. 孵化者 Incubator 帆布 石墨 丙烯 水彩
26×21 cm 2022
4. 星之力量 Power of the Stars 帆布 石墨 丙烯 水彩
26×21 cm 2022
5. 起來 Stand Up 帆布 石墨 丙烯 水彩
26×21 cm 2022
6. 請别拿走… Please Don't Take it... 帆布 石墨 丙烯 水彩
26×21 cm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