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物代表三種物象,有尖銳的、靈敏的、和相互牽動的關係。現今我們正處於脆弱且極其敏感之間,過於尖易斷、過於銳傷對方。
The terms “people” “events” and “objects” represent three types of phenomena, with sharp, sensitive, and interconnected relationships. Today, we are in a state of vulnerability and extreme sensitivity, too sharp and we may break, too pointed and we may harm others.
-蕭長正
22年9月第一次在上海的一間畫廊里偶遇蕭老師的作品,被一種神秘又熟悉的感覺吸引,在他的作品前足足轉悠了兩個小時!出於本能想要找到那個吸引我的是什麼…?那些三角造型的木雕,好似一個個活物,那種近乎於神經質的敏感、尖銳、小心的支點、脆弱和努力朝向一個方向伸展的力量!無限的伸展,去碰觸真理?一年以後我竟然神奇般地遇到蕭老師本人,於是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這次去上海挑選展品,蕭老師的新作一個個地排成一個長隊,好像戰士,他們的神態各異,詭異中透露出歡快和好客,不得不感嘆,藝術家是如此的瞭然和美好…!
我問蕭老師,為什麼和你的作品有一見如故的緣分?
蕭老師說因為你也在創作…!
-何燕兒
「一個人的藝術。也就是他生活的總結…」
這些作品、精靈、圖騰……就是他自己,藝術家靠自己完成生命中的所有。
從自然、靈動的穩定,到讓人印象深刻的「尖銳」,在剔除,在做減法。雕鑿的痕跡,隨機產生,一氣呵成,又不失流暢,這痕跡是控制中的偶然性。這種破壞與美感並存,且他們是動態的……這一切都如蕭老師的準確描述。
本次展覽展出雕塑家蕭長正最新「尖銳」系列作品及少量往期精選作品共50余件。我們亦相信並非純粹的機緣巧合與相識讓本次展覽成型,藝術家不僅是發明家、創造者,亦是巫師,是祭祀……在特定的時間軸外,使大家走到一起的,是對純粹生活與美好信仰的追求,與關注我們的每一位以及布言布語的品牌理念如出一轍,正如蕭老師所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楊柳
鑿,穿木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提到:「穿木之器曰鑿。因之既穿之孔亦曰鑿矣。」據此,作品中鏤空也可稱為鑿。
蕭老師將《尖銳》作為創作主題似乎是首次。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乃至國家之間的針鋒相對已是一種常態。作品銳利的幾何造型則是藝術家對自我創作與社會觀察的抽象省思與表達,也是一種對抗,一種危機的隱喻。作為觀者,我解讀出了藝術家以作品為鑿,乃至以自身為鑿,試圖在堅固之物上鑿出空間,讓空氣流動,讓陽光灑進之意。
然而作品呈現出的尖銳之感卻與我所認識的蕭老師不太一樣,印象中的蕭老師溫文爾雅,最喜享受美食,說起食物來頭頭是道。記得在我們結緣的海南之旅,便有幸嘗得蕭老師的手藝,只是通過簡單的烹飪手法便把食物本來的味道引了出來。或許這才是蕭老師的獨特魅力所在吧,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鞭辟入裡,又對日常生活保持熱愛,堅持以心為鑿般的追求與行動。
-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