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Magazine • 2023.08.09

陳劭彥 Shao-Yen Chen

陳劭彥 Shao-Yen Chen

陳劭彥有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他說「一張畫就像是一個容器,
每一件作品的完成就像是安置自己的一部分靈魂」。
在台灣,很少有一位80後藝術家能夠像陳劭彥這般,
令我有一股震撼式的動容。
他的畫,總讓我浮現出一個畫面,一位疾疾奔跑的孩子,
不顧一切往前跑著,跑呀跑,孩子竟跑出個成人模樣來了!
陳劭彥透過畫面把風的速度、把光的緩動,一點一滴一筆一毫一寸一暝,
就這麼把時間的具象或抽象給更模糊化,
但卻也因此把生命裡的風景化為肖像、賦予人性化。
我常常在Chill人物中,學習到如何看藝術、看世界及看一個人,
這種經驗竟成為我每個月最期待發生的事。
陳劭彥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藝術家,
終於得到他的信任,終於把他請到了Chill人物欄目來當主角。
處暑的八月,推薦給您…陳劭彥。

文 / 鄭乃銘

陳劭彥 Shao-Yen Chen 陳劭彥 夜景
陳劭彥
夜景08 (局部)
壓克力顏料畫布 194 x 259 cm 2022

…畫的對象是自然,其實是自己的回望
關於作品與我自己的一些懷想

文 / 陳劭彥
圖片提供 / 陳劭彥

早上六點天色微亮,畫架、畫布、椅子、顏料筆刷、水與補給品放上推車後就出門了。在戶外,可以看到陽光從地平線慢慢升上空,顏色從橘紅色變成淡黃色,最終變成白光。這些不同角度的光創造了豐富的長度與形狀的影子、體積、造型、空間。不斷地變化,大自然像是持續雕塑的過程、動態的播放,一切是活的、充滿生命力的。風景的表情像是人類的投射,我常常覺得雖然畫的對象是自然,其實是對自己的回望,喜怒哀樂的情緒、往內心深處的挖掘,勇敢的直面自己最脆弱的部分,然後攤在大眾面前,很赤裸。所以,雖然畫面上沒有看到半個人,卻很有人性、有一種人活在裡面的感覺。想把一段時間的風景呈現在畫面上,裡面有走過的痕跡、人車經過的動態、風聲雨聲…它像是一部極短時間的電影可以在瞬間理解。一開始都是一個具體的對象,呈現出來的是我理解後的樣子。長時間的觀看它們、堆疊媒材、最終會看到篩選過後如同靈魂的浮現,那裡有一種純粹與寧靜。

2020疫情那年工作室搬回台東,長期在外的創作歷程始終連結著這塊土地,所以回到台東也可以說是回到「現場」。家附近的產業道路,也是我平常運動的路線,「路」是我喜歡去創作的主題,總是可以在畫面中看到一條路與路旁的風景,這些都是生活、痕跡。可能我們總是需要前進,因為還活著、渴望著吧,路總是乘載著慾望。2021那年三級警戒,外出受到阻礙、寫生變得麻煩,我就以工作室看出去的風景為對象,因此那時期有大量的作品,都來自同一個場景:有樹的草原。從清晨畫到夜晚,日光與夜晚燈光的交替出現,將自然的樹林與天空雕塑出的變化,會讓人知道,因為光才開啟了視覺經驗。這時期的畫布作品我不使用傳統的畫筆,而是拿手邊隨手可得的「文具」,直尺、卡片、養生膠帶等去取代畫筆創作,因此畫面上也出現了新的語彙。這樣的手與畫面接觸的陌生與距離感,或許也是社交距離經驗的移轉吧!我想只要是我們長時間觀看的東西都有著我們身體與靈魂的一部分吧!風景是我創作的起點,在顏料媒材不斷地「加法」於畫布上時,其實也是某種「減法」:過濾掉後的僅存。我總是在找尋一種很單純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更是與自己相處的關係,因此外觀的色彩並不會一直留到最後,可能一開始是那樣的客觀描繪,慢慢的在解構之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表層底下那更純粹的關係,像是素描式的思考,光影、空間輪廓、體積造型、善惡、存在消失、愛恨、生長毀滅等對立且共存的關係吧!可以說是由外而內的挖掘過程。

光線吸引我們去觀看,塑造了視覺、雕塑了自然。印象派時期的藝術家到戶外寫生,看到了日光照耀下的風景變化與時間性,也就是現場感。如今,3C螢幕的人造光與自然界的光重疊交錯影響下,我們的日常視覺也大不相同了。從日光到人造光、從客觀風景到主觀理解,最後創造了自己的光,也創作了時代的獨有風景。

陳劭彥 夜路
陳劭彥
夜路
壓克力顏料畫布 162 x 130 cm 2020

看似只有黑白,卻透露了溫度。特別是我一直都使用黑白作為創作表現,超越了表面的色彩,看透了內裡與精神,是那樣的純粹深刻,可以看到光與景的純粹關係。將風景變成了肖像,將表情捕捉、延續了靈魂。台東一直給予我創作上很大的能量,即使之前旅居在外,卻總是會以台東作為靈感來源,可見我不是一直在向外尋找,而是往內持續挖掘的過程。一張畫就像是一個容器,每一件作品的完成就像是安置自己的一部分靈魂。各時期的變化也可以看到實驗與持續突破的創造力,透過壓克力、油畫、素描、粉彩、紙本、拼貼等媒材的視覺拓寬,作品總是有著豐富的表現語彙。

一直以來作品大都呈現出一種「解構」的風景,這部分可以回朔到早期從事過3D電腦動畫的經歷,尤其是3D動畫的建模、算圖等經驗。那種將物體編輯、建構模型、貼圖、打燈、最終算出成像圖的過程影響了我的觀看方式。從一個拆解的過程去進行創造,將日常風景解構再創造的轉化,反映出虛擬影像的編輯觀看方式嫁接到繪畫的過程。透視與空間感的無限延伸、那在畫面中大量重複的線性結構,反應出「空間無限性」,虛擬網路的無限對應到現實空間的無限。也回應了一種人生哲學,並沒有過去、當下、未來的差別,一切都是當下,一切都是同時存在的狀態。你是一切,你也是宇宙。回到繪畫,那是人為的親密操作,最終,體現的是人的狀態與這時代特有的觀看方式。

陳劭彥 紅花
陳劭彥
紅花
壓克力顏料畫布 130 x 162 cm 2021

空靈的飛翔 (節錄)

文 / 洪根深 / 藝術家

作者雖然選用習見的素材做為造形表現,無數無量無邊到無重量感的思維,表現出一連串併發的可能,從空間的移動到四維時間的變化,由簡單的繪畫形式寫生的模式,進入祭典式的雄偉神祕空間,藉此西方傳統的描寫方式進行一場蔓延推移分解六面的繪畫盒子,成為扁平的情境。突破了現實中的景象描繪,在框架中又引發水墨思維的哲學性,水墨的屬性好像在作品裡有了極致的安放與自由。捨棄了慣性寫生場景的視覺圖像,以簡潔的符號,純粹的繪畫性,在點、線的穿梭交錯互置反覆中,迭迭變變如多重視點的構圖,蔓延、組合穿梭三度空間而壓縮到平面,進入無限制空間的擴增,好像所有的牧草隨著人與空間的移動行走活躍了生命,人與自然之間的蓬勃朝氣,藉著簡約的線、點或粗或細淡進淡出的塑造結構中,抽象或具象也同時開放並相交連結著,沒有單一或固定的形質,從另個時間點便可切入,這不只是造型的移位,同時也宣告四維時間的流動性,更藉以細膩交織的不知所以然的虛無生命本質,黑白的單純化,明度差的堆疊壓縮反而極度的氛圍出通透的本質,就直指時間的可以流動感。

靈巧的黑白變異進出有無之中,形也因無色而融接沒有界限,凸顯作者創作自述中所提及的時間向度,這樣的時空交替、時間流動,在閱讀創作自述後得以理解作者的用心於空間的排列組合,適切的表達三度與四維的連結方式。

另一股散發空靈幽遠嬝嬈的生命韻律,是隨著不經意的線性移動的飛翔,又好像是藝術創作就像是一顆土壤裡的種子,所有的成長都成為可能,最平凡的也就是最偉大的,誰說不可能。

陳劭彥 留著日光的山
陳劭彥
留著日光的山
壓克力顏料畫布 162 x 130 cm 2021

陳劭彥的「類風景」 (節錄)

文 / 薛保瑕 / 藝術家

層層的空間,綿密的延伸。陳劭彥以黑白灰色調、熟練的筆法和多變化的筆觸,呈現出極具個人特色的「類風景」。這樣的景致,不是一眼即可以辨認出,而是需借助於想像力去連結介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的界分。換句話說,那是一種將具象抽象化,隨之在複數性與重複性的連結中,再將抽象具象化。

寫生中抽象的過程是什麼?面對過往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許實景寫生不是主要的目的,但斯人斯地的感知,卻是寫生中意向產生的激力。一如陳劭彥在創作自述中說:「受到宇宙引力場的影響而開啟寫生的可能。我回到20多年前的居住地進寫生,每走過那段牧草的路像是進入另個時空般。」陳劭彥的作品中的符號,有一種顯微鏡下生物分子的結構,也許那是牧草被分解後的意象,在層層的延續構成中,恣意的生長。而作品以兩件作品並列展出時,也出現了黑白交叉比對的意圖。於此,灰色逐被巧妙地牽引出來,時空也交互穿越。

2020也趣藝廊展覽空景
2020也趣藝廊展覽空景

個展
2022 臺東美術館駐館藝術家成果個展・臺東美術館/臺東,臺灣
2019 時間的形狀-陳劭彥個展・索卡藝術/臺南,臺灣
2018 風景畫,435藝文特區/臺北,臺灣
2017 黑洞計畫,435藝文特區萬板館/臺北,臺灣
2016 卡莫的旅行-陳劭彥個展・新苑藝術/臺北,臺灣

聯展
2023,造光-陳劭彥、洪郁喜・穎川畫廊/臺北,臺灣
2023,似不似-六人聯展・弎畫廊/臺南,臺灣
2022,途經的所在-陳劭彥X潘麒方雙聯展・亞米藝術/臺中,臺灣
2021,流體向度-後疫情下漂移的地方感・藝境畫廊/臺北,臺灣
2020,YES TAIWAN VIII・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獲獎
2019,鴻梅新人獎・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新竹,臺灣
2017,2017高雄獎-首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2015,2015高雄獎-入選・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2014,2014南瀛獎-優選・新營文化中心/臺南,臺灣
2013,臺灣美術新貌展平面創作類-入選・港區藝術中心/臺中,臺灣

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藝術銀行,私人收藏

駐村
2022.2.15-4.15,臺東美術館-駐館藝術家
2016.9-2020.3,435藝文特區-藝術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