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弈軒的藝術,充滿著思考性。
如果依他自己的感受,現今的社會是個過度圖像氾濫環境,那麼我們對所見的物象到底是真實?抑或是一種製造的真實呢?這似乎也把繪畫導向一個與現在直觀性視覺辨識作了個反思考。
一如他所講『這個時代似乎不需要去考慮透視、光線、比例等問題,可以更直接的研究繪畫語言,想畫的東西直接丟上去幹,也使人性原始的部分回歸,任由感官直接展現想法』。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藝術倒也提出另外一種入徑方式,他從具體或真實的物象當中,經過不同的剪與合、圖繪與加入,林弈軒保留原初物象也多少模糊了這些物象,作品的時空因此有了多層次穿透的疊架關係,等於讓畫裡世界是真實與虛假幷構,似乎更有意無意指出;現在的世界那種說不出、理不盡的疏離感,而這就是一份現存的真實。
小雪過後,Chill人物帶給您2023年MIT第三位我個人極為喜歡的藝術家——林弈軒。
-鄭乃銘
高度圖像化的世界 真實與虛假似乎不再重要
文圖 / 林弈軒
就我觀察,各類社群每天生產出的影像,無論靜態還是動態,它們數量就像熱帶地區的阿米巴原蟲一般,傳播無限制,只會更多,而且更強,這也使我進一步思索,氾濫的數位視覺產物,如何干預創作者進而在面對生產時,所下的每一個決定。過去二十年裡,畫家讓繪畫創作淪為影像的載體,除了繪畫裝置化、裝置型繪畫等等創作模式,繪畫更像是一種圖說之類的傳播工具。為了做好傳播工作,繪畫走向高度圖像化, 迷因與梗圖的興起也讓繪畫本身淪為服務議題的配圖,同時高度圖像化的世界,真實與虛假似乎已不再重要,知識的累積也無法抗衡充滿無限複製的符號與影像的擬真世界。
關於影像的意涵,我也得出一套結論,人們在判斷事情的時候,習慣以觀看對象去理解意涵,而非觀看角度,而對象背後是一套完整數據化分類的象徵系統,無時無刻主宰人類大腦。這種狀態導致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就像快餐一般,而供餐者也理解天下武功為快不破的道理,反正快點上菜就是了。身為創作者當然不能做命運的奴隸,必須破除早已被社會編排好的象徵法典,我把原本清晰的數位影像拆解,堆砌成團,若要更貼切舉例,自己的創作就像是把原本方便的快餐倒進藍色廚餘桶,接著用手撈出,捏成飯糰的形狀向觀眾展示。
面對繪畫,我採取的手法是對影像進行反控制,從解構、變形符號、拼貼重組、顏料塗抹、縫合所有看似失語的物質,另一方面也表現影像自我繁殖的結構性。影像雖然廉價,卻與商業活動有著緊密聯繫,這種無力卻無法忽視的矛盾感引起我的興趣,藉由拼貼紙張輸出後的影像,把那些能夠引發⼈們追逐眼球刺激、消費欲望的空間知覺經驗勾引出來,實踐出繪畫痕跡與圖像交錯堆疊的效果,產生了一種看似轉換、集合體繁殖成帶狀傷口,在各處蔓延。而某種程度也顯露出個體內在的不安與蠢動慾念,這種層層擬仿與遮掩的情況下,環境模糊了真實與虛假之間的差別,使得無法識別性成為主體,當我們試圖揭露其中的虛幻,才發現真實並不存在,混沌的形象讓畫面成為了「圖像繁殖場」,將原本清晰的數位影像解構與變形,看似反抗的行為,後來發現;更像是對真實生活的再現,圖像堆砌起來產生訊息食糧,填滿生活中精神方面的空虛。
藝術家為了與社會接軌必須成為「奇觀製造者」,必須提供娛樂與群眾產生連結與被消費。消費世代中,消費者腦中所謂的「自由意志」只是選擇了製造商要販售的東西,傳媒中的符號與人們的意識形態結合成品牌價值,間接喚起人們對於產品的回憶與美好印象,產品與情感結合後使得消費者被這些東西全面控制,表面上自我構築出一座有機天然,自由無垠的世界觀,其實看起來更像是一座品種犬繁殖場,繁殖出標準化的物種。我把影像裡當成物質,捏成一座有機的人造景觀,我將所有能引發爽感的東西以「肉體恐怖」的方式去處理,原本直接的感受產生了質變,愉悅變成痛苦,若要比喻,那像是成人影片裡一群男優集體射精在女優身體的狀態,一切充斥著發洩、愉悅、噁心等複雜感受。「模擬」(simulation)在工商社會裡被運用的淋漓盡致, 以一種幻覺的形式出現,這種模式以設計好的程式將所有的事物投射出虛擬的存在,世界被高度圖像化的一切宰制,真實與虛假似乎已不重要,知識的累積也無法抗衡充滿無限複製的符號與影像的擬真世界。
影像大部分的來源以及其原本的指涉物已不重要,透過不斷複製與擴散,在虛擬的網路社會中被不斷賦予新的意義。「圖像」、「數據」永遠不嫌多,人們像在狗場裡被兩者餵養,高級低級品種因基因跟價格,以一種冷血美學、政治聯姻、商業價值,有刻意系統運作的繁殖場,不斷產出新的數據樣本,再把這些廉價的感受樣本當作小吃販售出去,那是類似pizza的食物,美味簡單方便,近看卻像是潰爛流膿的傷口。
繪畫從古到今其目的都是為了製造幻覺,而生活中的幻覺幾乎從螢幕投放出來,即使是不使用社群媒體的人,也很難不被資訊轟炸。傳播虛擬現實的螢幕如同橋樑般,我認為的繪畫,就是把過橋的經驗轉化成一種無死角、無法被隱匿的景觀。
學歷
2020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台北,台灣
2013 私立東海大學美術系學士,台中,台灣
展歷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新人特區」,世貿一館,台北,臺灣
2023 「相遇在今朝,尼德蘭X福爾摩沙」,富邦藝庭,台北,臺灣
2022 「廣袤,犬舍」,赤粒藝術,台北,臺灣
2022 「高雄獎」,高雄美術館,高雄,臺灣
2021 「壹零年代繪畫考:眼技、手藝與觸知宇宙」,99度藝術中心, 台北,臺灣
2021 「不延綿的景與微光」,寬藝術,台中,臺灣
2019 「存在感」,臻品藝術,台中,臺灣
2019 「非重述穢物語」,十方藝術,台北,台灣
2018 「當代一年展:對社會有貢獻—積極的作為」,花博爭艷館, 台北,台灣
2018 「濳流」,未藝術,高雄,台灣
2017 「新浜貳拾x南⽅游擊」,新浜碼頭藝文空間,高雄 ,台灣
獲獎
2022 《高雄美術獎》優選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2017 《宜蘭獎》入選/宜蘭文化局,宜蘭,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