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27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 張瑋特-我們很在乎能協助 新進藝術家一段路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 張瑋特 Vic Te Chang

藝術推手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總監  張瑋特

鄭乃銘 / 台北專訪
圖片提供 / 金車文藝中心

去打亂張瑋特日程的時候,正是他展開2025年金車文藝中心兩個展館(南京館、承德館)藝術家徵選最末段面試工作。他有40多位新進藝術家要逐一面試,每個人要佔據時間平均是一小時三十分鐘!這等於一位記者必須在一周內做完40多位受訪者的專訪!我問他,這會不會太辛苦、太折騰了呢?他回我一個溫暖的笑容說「這也是這個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跟您的工作是一樣的」!「我做的,更真確說是『金車』做的,也不外是希望當機遇交給一位新進藝術家的時候,我們都希望這位藝術家已經準備好了」。這話,說得令人動容。

張瑋特是我認識的藝術總監,最能與藝術家貼心的一位,不是之一;是唯一。

2008年他進入「金車」,他不諱言說「一開始我確實對工作還是很懵懂,不是很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內容?在之前金車文教基金會與文化上的淵源都是聚焦於教育體系,是關於品格教育、語言學習、文化交流…。可是,當時老董事長、也就是『金車』創辦人李添財卻告訴我,他想開闢個空間,目的是拿來作為展覽用途,而我是要來負責這份全新的工作內容。當時,老董事長提的新空間也就是現在『金車』的南京館」。「原來的場地是咖啡館,老董事長則希望在三樓開闢為展覽空間。2009年,這個新項目開始動工整修,但空間改造並非動太多。當初,這個展覽空間的地板還是沿用過去咖啡館地板。只是,空間淨空之後,展牆的面積就出現了」。「可是,我必須承認起初真不知該如何下手起?畢竟,『金車』之前並沒有碰觸關於藝術展覽的事務,而我也沒有方面豐富經驗,可是,老董事長很安靜沉著鼓勵我;要我無需有太大壓力、也不需要擔憂經費的支援,只要恪守他所訂的三個原則:

一、藝術家必須在40歲以下;
二、必須是臺灣籍;
三、必須是未成名。

也就是說,老董事長希望這項企業體新策略是立基於『金車』原先從事的教育事務之下,更精細落定在藝術人才的培育。而說培育,我個人倒是覺得較為嚴肅、沉重些。確切的說,金車文藝中心的核心宗旨是希望能夠在藝術新鮮人即將要進入社會/職場之前,我們通過這個基地讓藝術新鮮人有一個初登舞台的機會,以企業的力量來陪他/她走一段路」。

一開始,「金車」採取辦油畫獎比賽,用意無非是藉此來尋找可以來到空間展覽的藝術人才。啟動open-call方式是在2011、2012年間,這個完全突破臺灣現有私人展覽機構徵求展覽藝術家機制,絕對是創舉。更大的突破作為更在於,一旦入選初階之後,新進藝術家都得結結實實有二天培訓課程!張瑋特說「你當然可以說現在剛畢業或藝術新秀在自媒體時代,都有推廣自己的平台」。

「再者以現在臺灣的環境,藝術家確實不缺展覽空間/展出。可是,我們其實都沒有很嚴肅回過頭問藝術新鮮人:你們是否已經準備就緒能夠投入藝術產業這個『職場』呢」?「臺灣資深藝術家也許都得到40、50好幾才終於盼得生平第一場個展,可是,這些資深前輩也許已經準備了20年;才能有這個機緣。但是現在的藝術新進可能甫出校門就有畫廊循線來找;甚或有第一場個展在商業畫廊出現,作品、個人資料、關於對創作的說帖、對產業結構的理解…等等,真的準備妥當了嗎?環境可能改造個人機會,但太早將創作者送入市場,何嘗不也是快速消費這些人才。我們的培訓課程就等於提供『職前訓練』常識,邀請策展人、媒體、資深前輩、學長前輩、展覽技術實作人員…來對新鮮人上課。這就好像過去大專兵都得上成功嶺受訓的基本概念一樣」。

金車文藝中心在所謂年度展覽藝術家公開徵選過程,絲毫不馬虎。藝術家在第一階段需提出作品與個人資料、展覽企劃,初審合格接著就是二天的培訓課程。培訓課程結訓,藝術家要重新提出個人展覽企劃。張瑋特解釋「因為當你已經上了二天課,勢必會讓藝術家對自己的有不同看法與新的期待。擬定新的展覽構想、進入面試這個環節,無疑就是更進一步確認彼此雙方對初步合作是否有相同共識點。最終,才會有落定名單」。比如說,2025年的公開徵選有379人投件,初審選出40 多位,最終出線名單可能只有對半吧!一旦定案,藝術家面對展覽時,只要負責送件、布展,展覽結束恢復展間。展覽過程買賣抽成採2、8制;「金車」抽二成、藝術家得八成,前者的二成悉數回歸到「金車」的基金會。

15年,「金車」公開徵選展覽藝術家人數已破1千位,這個單位既非傳統白盒子空間,卻已經成為臺灣新進藝術家渴望投身「職場」的第一個舞台。而且,在這裡;藝術家只擁有一次機會,不可能重複申請。張瑋特語重心長地說「其實臺灣藝術生態環境並沒有很嚴肅去查訪藝術家的生成人數及藝術家持續創作的人數有多少?這些年來我們有這麼多新進藝術家展覽過,但保守估計1千人當中;持續創作可能還不到100人;過得好的應當只有50人。我非常認同您所說,現在年輕藝術家展出機會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那會是一種過度消費藝術人才的危機。這當中,原因出在對於創作本質的正確價值認定夠不夠?價值認定,學校根本不會教。學校對於學生的技藝可能相當要求,可是在藝術創作這個領域,技藝的琢磨固然重要,思想的厚度如何加深?不也一樣重要!這好比學校更不會教美術系學生該如何準備投入產業職場。面對藝術產業,過早或過快都不會是好事,都有可能是過度消費,無法給他/她們正確的心理準備去面對產業。我常會說,現在的藝術新人對訊息知道得很多,但最不懂的是自己!遇到挫折往往也不知道該怎樣去正視和應對,這層層因素疊加就有可能造成『免洗式藝術家』過多,持續性創作的人體量不夠的關鍵」。「我從不覺得『金車』的這些作為是開創,但我們始終堅信『金車』會是藝術新進的協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