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Exhibition • 2025.07.02

【耿畫廊】巴塞爾藝術展 55 年歷史 第一家進入主展區臺灣畫廊

2025/07 No. 330

蘇孟鴻作品榮獲大會年度「必賞八件新藝術品」

鄭乃銘|專訪
圖片提供|
耿畫廊

2025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對耿畫廊而言,又是一次新歷史的締造。今年是耿畫廊第二次進入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會,更且,入駐的是主展區「藝廊薈萃」;這同時也是臺灣畫廊第一家獲邀只有國際畫廊圈「高手裡的高手」才得以進駐的主展區,堪稱是國際藝術展會給予品牌畫廊特難取得的「認證」。對耿畫廊團隊來講,儘管已是二度進入這國際藝術產業奧林匹克競技場,但從負責人耿桂英與整體團隊都絲毫沒有忽略任何一道準備工作。尤其最讓整個團隊興奮雀躍的是,畫廊帶去參與「意象無限Unlimited」的藝術家蘇孟鴻,旋即就得到大會選出年度「八件必看的新藝術品」之一!這消息一在巴塞爾現場「炸開」瞬間,讓耿畫廊團隊樂翻天,耿桂英說「這讓我們大家辛苦都值得了。也證明藝術家個人的努力是被看到,同時也說明參與國際藝術展會,畫廊選擇藝術家是何等重要。這也是臺灣藝術家第一次在巴塞爾藝術展會得到的肯定與殊榮」。蘇孟鴻的〈殘山剩水鬧金屏〉大型屏風裝置作品,從貴賓預展(6/16-18)到公眾日(6/19-22)在現場贏得的關注眼光與蜂擁的欣賞人潮;沒有停歇過。而根據《CANS當代藝術新聞》獲得的消息,蘇孟鴻在意象無限(Unlimited)展區的裝置藝術吸引了亞洲重要機構的關注!以下,就讓我們來聽聽耿畫廊的大家長耿桂英與大家分享;她如何開始制定決心要闖進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到能二度進入的心情點滴。

——編按

耿桂英女士(右)與吳悅宇女士(左)於耿畫廊展位,瑞士巴塞爾藝術展,2025,巴塞爾會展中心,巴塞爾,瑞士。©耿畫廊
2025 巴塞爾藝術展現場

真實生活裡,耿桂英肯定沒登過一座山。但是,她絕對是不折不扣登山健將!她善於攀登「藝術百嶽」。在亞洲畫廊產業圈裡,她是唯一;沒有之一!如果再更縮小範圍來講,她更是台灣畫廊產業唯一單打獨鬥、在國際畫廊產業闖出一片天的佼佼者!藝術,到底給了這位資深卻始終美麗的畫廊負責人什麼力量,堅持自己的江湖自己闖呢?

2025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in Basel,簡稱Basel Basel)於6月19-22日公眾日之際,《CANS當代藝術新聞》專訪耿桂英,聽她來講講今年二度叩關晉級Basel Basel、目前韓國與日本畫廊各只有入選二家畫廊,臺灣只有耿畫廊再度入圍,在這場國際畫廊奧運會上,她又是如何成為臺灣唯一在跑道上的代表?

我劈頭就問:巴塞爾創設於1970年,您入行36年;它的55年歷史對襯您的入行資歷,您申請要進入巴塞爾到底有幾次?這中間有沒有委屈?

即便是在瑞士現場,耿桂英絲毫不減爽朗個性。「委屈!那太多了吧!這一路下來,我都捨不得再說了。至於,到底申請進入巴塞爾有幾次?從早期『大未來畫廊』時期就已經開始,但我必須承認,那時提出申請;我的把握程度確實不高,被拒絕是能夠理解。以『耿畫廊』運營開始,申請要進入巴塞爾超過10次。去年(2024)首度入選,你可以想像我與團隊有多興奮!今年又提出申請之初,心裡是這樣盤算假如…假如沒有入選,就算了!可是,當我接到巴塞爾總監親自打電話到畫廊來恭喜我再度入圍,天呀,我完全不敢相信!起初,我還以為是詐騙電話呢!誰、又有哪個國際藝博會以電話通知入選的呢?而且還是藝術總監親自打電話!更且,這回畫廊是進入主展區!難怪藝術總監如此慎重親自來電話」!「不瞞你,我當時真的心理百感交集。我想,我第一個閃進腦子裡的念頭是,終於…終於我又有機會把臺灣當代帶到國際了」。

 

耿畫廊於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主展區「藝廊薈萃」(Galleries)與「策展角落」(Kabinett),展場照,2025,巴塞爾,瑞士。© 耿畫廊

可是,您真要是帶目前社會普遍概念下的當代藝術到巴塞爾,恐怕也未必能激起共鳴吧?我問。

耿桂英不愧是時代女俠,江湖歷練相當完整。她旋即告訴我「你講對了。當你面對像巴塞爾這種現當代兼蓄標竿型博覽會的時候,你會很明白;到處都是當代、處處都是一線所謂市場明星,當代何其多,很容易被淹沒,也未必能被看到。因此,畫廊要有策略、要善用機會」。

那麼,我可以這樣問嗎?您又是如何採取只有耿畫廊專屬的「耿策略」呢?簡單講,您能夠兩次叩關成功取得國際畫廊奧運會的參賽資格,而且,這次您是進入主展區!您的籌碼是什麼?

耿桂英說「這次入圍主展區,也就是一樓以現代經典藝術為主的『畫廊薈萃』主展區,這同時也是臺灣畫廊第一個能進入主展區的。我提出的藝術家名單包括有:吳大羽(1903-1988)、陳蔭羆(1913-1995)、蘇笑柏(1949-)與柬埔寨藝術家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1971-)。另外,蘇孟鴻的大型屏風〈殘山剩水鬧金屏〉作品則是在『意象無限』策展人項目,這也是去年吳天章作品入列的同一個項目。再者,還有個『策展角落』我從台北故宮藏品多寶格為基礎概念來加以延伸,提出楊茂林、薛保瑕、袁慧莉、姚瑞中、彭薇、蘇孟鴻、陳敬元;這橫跨1953年-1984年的臺灣當代藝術家,就好像在打開多寶格一樣,一格就是個驚喜、一格就是不同面向的當代藝術,而這幾位藝術家也是首度進入巴塞爾藝術展」。「你問到入圍Basel Basel的籌碼是什麼?不否認一開始我也不是那麼能掌握核心,也確實是逐漸摸出重點。巴塞爾這個藝術展,絕對可以說是目前國際藝術博覽會群裡的拔尖,能夠進入這個展會,畫廊被打量/考量的是底氣、是籌碼、是資歷、是基礎、是持續性,它一定會計量這家畫廊的『牌』是如何打?畫廊能量的積蓄性又是如何?我們曾經跟那些國際美術館合作過展覽,甚至是在臺灣舉行的楊茂林展、涂維政展…,巴塞爾都知之甚詳。巴塞爾很明白入圍的畫廊,它是在自己的文化領域中具有絕對代表性與能惦出重量的。以今年來講,大會跟我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我能展出Old Master作品。所謂Old Master所舉陳的是廣義的東方美學與品味,它並不單指在某個特定圈限的本土區域。所以,我在主展區所呈現的主題是【遺形-東方抽象百年流變】,你剛剛就跟我提過對這幾位藝術家在表現方式、材質運用上,的確出現非常有意思的舉證,這點;我沒說,你就看出來了。尤其,我很高興你能欣賞皮奇以藤條編織的作品,就像你所講的;皮奇的作品把抽象又帶到另外一個超越平面繪畫視野;但又能夠被檢視細節運用的表現。這就是我很希望能夠介紹到歐洲的東方美學品味,抽象表現亦具備時代遞進,而不是只停留在一個時空界限與傳統素材。這一版塊多年來就是耿畫廊所強調運營核心,在華人藝術產業裡,也只有我們始終堅持要把這個歷史和精神傳承下去。現在,當整個藝術美學研究風潮因為亞洲勢力竄升,相對也讓以東方為基礎的美學品味受到重視,當中曾被美術史所忽略的華人藝術家也慢慢受到重視,去年我們展出朱沅芷作品時,展後的延續效應都來自於國外學術界與美術館。如果今天國際藝術展會能夠通過畫廊把這塊曾經以西方美術為主的概念拉寬、拉大,重新梳理亞洲的東方美學;進而加入這整體的研究內容裡,我認為;這是耿畫廊入圍巴塞爾藝術展會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Basel Basel有個非常特殊的現象,也許其它的藝博會也在努力,可是我真實覺得只有在瑞士的這個場域看到如此現象能那麼堅持地被恪守下去。那也就是,有太多的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基金會、藝術學者…都會出現在這個藝術展會,他們在這個地方找作品,找展覽題目、找藝術家、找研究議題。我這麼舉例說吧!你當然可以在其它國際藝術展看到畢卡索、看到培根…,可是,你在Basel Basel就能看到畫廊所拿出的畢卡索或培根有別於在另外的展會上所見。我覺得,這是Basel Basel與所有參展的畫廊彼此間有一致的同理心、榮譽感、存在感,始終都希望在頂尖的基礎上,更能祭出最拔尖的藝術」。

「最後,我想回答你另外個問題,就是我為何始終堅持要進入Basel Basel」?「就像每位運動選手都會希望有朝一日能上奧運殿堂較量一下,那是檢驗自己實力,也是一個能讓人看到的地方。我既然選擇了經營畫廊,那麼,我一開始就設定自己一定要進入Basel Basel,它是國際藝術展會的最高殿堂,除非我不做這個行業,既然做了;就要能進入這個藝術展會。今年是第二年耿畫廊被接受,這對我是個無比的肯定,也是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的動能」。「另外,我能帶領自己的團隊在這樣的舞台培養經驗、養眼界,這對工作人員是具有特殊意義的」。耿桂英說。

當臺灣的軟實力也能成為硬道理,這裡面說穿了就是「立志」的問題。耿桂英選擇了畫廊業,同樣也選擇立志要打進國際藝術產業最難進入的殿堂Basel Basel,因為她相信華人美學品味只有在臺灣是最被妥善保留與尊重,這樣的底蘊怎能夠不被看見呢?從民間力量出發的持續決勝力,也能為藝術史內容做出大貢獻。

蘇孟鴻作品《殘山剩水鬧金屏》於瑞士巴塞爾藝術展「意象無限」(Unlimited)展區,展場照,2025,巴塞爾,瑞士。© 耿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