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潔淨一點
自然心就空曠了一些
文|鄭乃銘
真心要說,這個展覽出乎意料比我設想的還要好看十倍。蔡明亮與孫松榮共同策劃的【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事實上提出一個非常超越現行視覺藝術展窠臼之外的社會警示,那是當所有商業行為急速造就所謂的成功之餘,藝術的本質在真正操作者所賦予作品內蘊行為上,反而愈來愈沒有被觀眾深刻感知。因為,這個環境要求的是弱智的藝術感受,並非是強化的美學深度。從這樣的切點進入,蔡明亮通過自己的十部長短不一影片:《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沙》、《何處》、《無居所》作為入口,概括來講雖然是指向唐代玄奘西行天竺取經為本,但實際上蔡明亮卻從行者的這個精神與身體雙重提煉裡來拖曳出自己的藝術(電影)與世俗的價值對沖,儘管影片中是藉由李康生的演出作提點,但我始終覺得;蔡明亮是在講自己的心歷,一種可同流卻也不合汙的自我價值。整個展覽的空間敘情結構無懈可擊。從進門得穿過厚重絲絨布幔的這個行為,就已經開始在暗示觀眾是在走進一個老式電影院。我很喜歡入口第一展間〈行者〉影像裝置區的結構,基礎上,它並非一定要觀眾一定要坐在老式影院坐椅得都看完所有影片,現場採取或懸吊或貼地屏幕來交錯出藝術家跌宕心理波動,這個展間應該是所有展區最成功的環節。也就是說,蔡明亮明示影片主角是李康生,可實際卻是在談他自己就是行者,那份既逼人情緒張力又調轉速率回到心理沉澱的緊或鬆,通過影片來書寫自己極端高招又非常動人。尤其最後要走出展間,得低首彎腰穿過紅色布幔,就如同日本傳統茶室都只開一扇低矮的入口才能穿越。在真正藝術面前,人類怎能不低頭?即便是自修的行者,頓悟與體悟的瞬間,又如何不謙卑呢?
展覽適度抽離出身體與靈魂的兩個塊面,身體指的是李康生、靈魂則是蔡明亮,前者是運動的行者,後者則心底運動的行者。藝術,在這展覽出現非常細膩又微妙心理感受強過一般當代藝術展覽。蔡明亮與孫松榮讓觀眾一進到展區就拋棄速度慣性,從慢慢煎煮的心理閱讀開始,去層層體察商業與藝術在長期對峙情態下,創作者是行者,也有可能是個愚弄觀者智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