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Art Museum • 2025.08.05

【美術高雄 2025:眼球世代藝術奇譚】7/5-10/19 高雄市立美術館

圖彙在慣性與非熟悉語態
推湧出特定世代解讀的視訊

文|鄭乃銘

這個展覽並沒有要特意提出論點,應該說;通過展覽呈現一種多元感受社會的方式。而這樣的立點倒也貼合了展覽時間軸,設定在以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眼球世代,同樣藝術家的選擇也是以高雄為地域基礎,因此,著重是抽樣舉陳的藝術家與作品是對ACG(Anime-Comic-Game,也就是動漫、卡漫與電玩)來作為創作風格概述,但也同時把時間往前推;特例將李明則(1957-)與倪再沁(1955-2015)兩位藝術前輩選入來作為類比。首先要點題的是在於,通常1980年以前出生的者,會被稱之為「數位移民」,指的是這個世代經歷過打字機、文字處理系統、網際網路,屬於後端才進入數位環境。但,1980年以後出生者則是所謂「數位原生」,不折不扣一出生就活在電腦、網際網路、電玩、數位音樂…等等媒介的世界。嚴格說,展覽有兩個很大發展路線,利用原生圖案來作為個人抒情與發揮、自創出虛擬的視覺閱讀世界,這兩個大方向在展覽現場以像是律動來作為視覺引領,也同時牽引出藝術家個人的創作新象/心向,甚至也點出藝術家自己情感落點,多少也提示藝術家自己比較深化的內質。這裡面張程鈞(1996-)的藝術是完全跳出展覽章程設定,從現實環境問題來對映出現實危機,很不卡漫;卻格外有令人深沉迂迴。而張致中(1986-)與走路草農/藝團,也是能不受眼球世代這個名詞綑綁但又能夠倡議自己對環境看法的兩個出色藝術家/藝術團體。展覽在視覺符號熟悉又不全然停留在視覺辨認的基礎概算下,這個展覽也許無形間塑造了所謂特定世代的藝術奇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