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於 7 月 6 日圓滿落幕。本屆展會共匯聚 62 家畫廊,包含來自日本、韓國、香港等地的 11 家海外單位,創下歷年海外展商數量新高。從建築業與年輕藏家的參與,到講座、派對與社群互動,展會全面展現出台中藝文市場的多面向轉變與潛力。


建築產業與青年藏家成關鍵觀眾
藝術與空間的對話日益深化
今年展會最受矚目的現象之一,是建築與室內設計產業買家明顯增加。受「藝術 × 建築」貴賓活動帶動,許多開發商與設計師進場尋找可與空間對話的作品,尤其青睞雕塑與大型裝置藝術。此類買家普遍具備明確需求,交易活絡,顯示藝術已成為企業形象與空間美學整合的重要元素。
同時,30–40 歲之間的年輕專業藏家顯著成長。他們多為工作繁忙的白領階層,趁週末走入展場尋找與自身品味契合的作品。此類藏家決策快速、風格獨立,且傾向於短時間內完成多筆交易,帶動展會現場的活絡氣氛。未來如何提供更靈活的金融配套,如與銀行合作的刷卡回饋與分期方案,也成為藝博會與畫廊需共同因應的升級方向。
地方人脈交織成就藝文場域
台中展會連結北中南收藏社群
台中藝博一向以「人情味」著稱,畫廊邀約、藏家互動形成橫跨北、中、苗地區的藝術社交網絡。展會不僅是交易平台,也成為城市間文化交流與人脈交織的重要節點。今年邀請逢甲大學副校長黎淑婷以「建築環境與藝術的共生關係」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吸引大批建築與設計專業觀眾,彰顯藝術與空間之間日益緊密的對話。


圖左至右:畫廊協會陳菁螢理事長、龍寶建設張麗莉董事長、逢甲大學黎淑婷副校長、畫廊協會游文玫秘書長
社交派對與文化講座共構藝博體驗
台中綠美圖成為焦點
展會期間的開幕夜派對「光影流徑」與勤美術館合作舉辦,吸引眾多藝術家、藏家與國際觀眾參與。來自海外的畫廊也帶來嶄新風格與視覺語言,獲得高度評價並促成現場交易,展現台中藝博在國際市場中的吸引力。
另一場由臺中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主講的講座〈新世代的美術館〉,以年底即將開幕的「綠美圖」為案例,介紹其開放性、生活感與國際策展視野。她強調:「美術館是城市的視窗,用美術館創造城市的新視野。」此場講座不僅預告了綠美圖的文化定位,也讓觀眾對未來的台中文化地景有更多想像。
藝術市場正轉向生活整合與跨界協作
從收藏品到文化實踐
ART TAICHUNG 2025 所展現的,已非單一維度的藝術市場,而是橫跨產業、文化、生活與教育的多重實踐場域。從建築師到企業主、從專業藏家到設計師,觀眾與買家的輪廓逐漸多元化。畫廊協會亦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在地連結、推動藝術與空間共構的實踐,讓藝術真正融入市民生活,成為推動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