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Art Museum • 2023.02.02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王俊傑、黃建宏

2022/12/03-2023/2/26  臺北市立美術館

王俊傑、黃建宏
這兩人燃起八〇年代檔案閱讀新思潮

文 / 鄭乃銘
圖片提供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從臺灣對於藝術展覽的閱讀「慣性」來說,由王俊傑與黃建宏雙人搭檔策展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壓軸大展【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很自然會有人對這個展覽好看與否存有質疑。
但是,從時代史觀的文化層面來說,這個展覽絕對是成功的。
這也是北美館從1983年創館以來,第一個以檔案來作為展覽元素的首例。
它的成功就在於它並不是想以視覺來取悅觀眾。
它的成功是在於終於有展覽教我們如何閱讀。
展覽通過文化的大視野微縮進入一個被聚焦的年代,藉由吵雜紛紜的檔案、篩出2000多個關鍵字、再濾到只剩100個;進而成就出一個跳脫傳統以圖像來作為視覺溝通的展覽慣例,導向一個不再只是一昧要觀眾進到美術館來欣賞展覽;只是耽溺在過去以視覺作為記憶的通則。而是讓觀眾能夠從心去閱讀回憶、去體會時代煙雲。
儘管,檔案熱潮已經有點降溫,但是在臺灣夙來就不具備文化鋪墊習慣的過去與現在,史觀;既然不存於心,那麼;從【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這個展覽開始,讓我們來學習展覽不光只是用看的,還得用想的;還得要用心去記憶。
一旦,這樣的展覽型態能夠被接受,無疑地將為臺灣公設美術館的展覽開啟一個新的文化傳達而非慣性視覺播送方式,同時也能讓進入美術館的受眾對於「藝術」、「文化」有了進階的修養。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檔案 如何化為展覽的繁星

王俊傑首先破題指出「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想到是要以展覽來作為呈現。3年前,我跟建宏都是北藝的同事,我們也常有機會聊到對於自己走過的環境種種。只是,我們都有個共同的交集是落在;台灣許多的事務都傾向在於單點的建立,即便是檔案;也沒有完整的橫向串聯。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你可以稱之為檔案或者資料庫,是完全建立在一個完整時代背景底下所發生各式事務串聯。簡單講,就如同你剛剛在聊天時提到的,臺灣向來缺乏史觀的概念;尤其是在文化這個主軸上」。「我們可以在單一事務上,能夠找到可以獲得想要了解的訊息,但就只是限定在這個單位、這個團體。可是,當你想要進一步去羅織出它如何在當時那個世代,因何發展出脈絡的,就無法通盤得到時代的發展背景因素,甚至是同時代所發展出的各式因緣」。「因此,我們就想到從檔案的基礎點切入。你也很清楚,檔案熱;其實已經不是現在這個時間流行的。在國外許多的美術館或文化單位從檔案擴延出來的研究,不僅僅是在國際藝術展覽當中佔有篇幅,甚至也能引發更多的研究思潮」。「而我們之所以會將時間座標鎖定在80年代,理由也很簡單。對我們這個世代的人而言,80年代是臺灣最具有關鍵的時代。無論是從政治環境、意識形態、文化氛圍…,80年代是個無法略過的年代,而它同時也是關係後來時代進程的基礎關鍵」。

黃建宏旋即補充說「80年代是個開放的年代,你很清楚感覺到環境是處在一種鬆開的狀態。無論之前你處在這個時代脈絡裡面,是不是對於所謂史觀有所體認或者沒有,你在心裡似乎有這麼一團模糊的地帶可望想要理清。而在那個時間所形現出來的各種試探,何嘗不也是有著極度強烈的實驗性,那是80年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因此,把檔案拿來作為元素,如何成為展覽的繁星,就會是相當具有考驗性。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展覽現場,攝影:當代藝術新聞

如果把聚焦點落在文化概算上,臺灣是否曾經因為文化史觀不夠齊備而錯失掉若干發言機會呢?

王俊傑想起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個經驗,他說「你提到的這個問題點相當直接,也相當真實。我們對80年代開始著眼,抱持的就是研究;而沒有想過要以展覽作為最終目的。同樣在這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到史觀在臺灣環境建構上還可以再努力。有個例子是,在2018年有個展覽【覺醒:1960s-1990s年代亞洲社會藝術 (Awakenings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1990s)】,這是由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東京國立現代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和日本基金會亞洲中心;所共同組織的一個跨國展覽。原初計劃是以亞洲數個點來作為巡展,但後來則因為一些因素最終只有在三個國家呈現。這點,現在想起還是有點可惜」。

「從一個展覽的角度來談,就單獨類型的研究展,本來就會比較單純也好梳理。可是,我們並沒有想過要從一個所謂類型性展覽來作為最終目的。我們渴望在這個以檔案入手的研究裡面,也能跳脫傳統對於檔案呈現的刻板化,也就是它能不陷於說教式硬化史觀呈現,但又不是建立在學術系統教科文化當中,通過對於一個時代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人與土地之間所形成的關係,我們從中找到萌發的芽;這個芽不是只有一個,而是很多。但,我們也從那麼多的檔案裡,歸納出在80年代臺灣當時於藝術、文化界所出現的『跨領域』現象,跟現在我們所提的『跨領域』是相當大的不同」。王俊傑說。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12月2日晚間【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開幕晚會盛況空前。 攝影 / 當代藝術新聞

跨領域 昔與今已出現精神性質變

這次【狂八○】的展覽,在記者會上最引起熱烈討論與詢問;除了「檔案成為展覽」的形塑概念之外,還有則是「跨領域」竟然在80年代儼然蔚為社會行為顯學。只是,眾多的媒體似乎只聚焦在「跨領域」三個字,全然忽略這個展覽的副標題全名為【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重點是在「靈光出現」這四個補助字的解釋上。

王俊傑馬上說「這個到目前為主,只有你點出來!因為,『跨領域』這三個字,我們把它嵌進來,確實是因為我們從眾多檔案裡面,不斷又不斷發現到在80年代有個最值得被關注與留意的現象,那就是環境的開放促進人與人之間更密切的聯繫,這份聯繫是建立在極為自然的磁石相互吸引上,進而共同圓滿一項事務、計劃或演出,那是我們在作研究的過程裡面,發現最彌足珍貴人與人之間共同合作的倫理,這與這個世紀所討論的跨領域,真的不是相同的」。

黃建宏的解釋極好。他說「俊傑剛剛有聊到,『跨領域』,可說是科技藝術被提現出來的一個很根本法則。也就是說,當新的科技出現,為的也就是要顛覆舊的東西」。「我對於你提到臺灣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9年台美正式斷交,這是臺灣第一波出現對於土地倫理自覺;所謂鄉土文化就是在此時出現。接著則是,1987年政治解嚴、1988年報禁開放,這是第二波人對土地、人對人意識自覺,自然也包括無所不在的政治意識形態,你所指出的點節是對的。我們在進行研究計劃的時候,就發現臺灣環境在70年代就已經在蘊積開放/自覺的思潮,這個奠基直到80年代才整個爆發開來。所以,如果沒有70年代的環境種種變故,確實很難期待80年代的繁花似錦」。「我們前不久聊到80年代『新象』所組織的國際藝術節,大量引進國外的優質表演藝術,你還說當時『白虎社』的演出,帶給你的震懾」。

「事實上,我們重新回頭在這眾多檔案資料裡尋獲到,80年代是異業結盟最熱烈的時代」。

「只是,當文學、劇場、美術、電影、音樂…跨出自己角色位置而涉入其他藝術表現,人與人之間,就好像是一種出於自然而然的順勢所為,這個背後是一種對未知的實驗與熱情,那是時代給予那個時候藝術工作者一個全然可以釋放自己去衝撞的年代」。「在那個時間點,沒有人知道這叫『跨領域』」!

「那個時候所昭示出的這股跨領域的相互共構,完全沒有現代我們在談跨領域的系統化與價值論述,只是很單純想共同創造未知的前衛與實驗」。「所以,如果以更淺顯的話來解釋,跨領域;在過去的年代是對於未知所抱持的憧憬,在現在;則是因為已知才邁出的結盟」。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王俊傑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研究工作3年前就展開,身為策展人之一、也是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感慨更是深。

先跳脫類型化展覽框架 才更足以深邃有別於類型化展覽特質

王俊傑毫不諱言的說「以檔案研究作為開始,藉由展覽來作為表現,絕對會有載體過多無法全然包攬的缺憾。無論觀眾是從哪個經驗值或角度切入,對於自己所護持或專業的類項,都會感到不足或不具代表性。但就像我一開始所說,我們起心動念之初,確實沒有要以展覽作為終結目的。我們想要點出的是時代;而不是單一發展的成果。對於臺灣來講,80年代是個涵蓋各種可能性表達、包容與實驗的時代,那是一個黃金時代;也是一個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時代」。

黃建宏的比喻更傳神。「環顧臺灣的歷史脈絡,你永遠沒辨法排除政治意識的無孔不入。可是,你在80年代感受到的環境氛圍是有其在地性,但卻不是地方性。人在那個時代的熱情、直覺、想像,那種想要讓更多的東西能夠進來,更足以說明因為身上都缺少的。所以,在展場就能感受到許多不同的類項共處於一個空間,這也說明了是那個時代的特殊性」。對比性、衝撞性、矛盾性,卻又那麼具有各自表述的自由和包容,展場模糊了作品與檔案的界線分明,等於是將兩者都直接轉換成為歷史,觀眾在裡面,離散傳統對於史料、資料呈現的牆面字板的樣板化,就如同不須戴上VR眼鏡,卻能走在全然立體化的歷史環境中。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展場

一個展覽,自然無法完整一個時代。

但是,一個展覽卻能化為一個階梯,讓有心人能夠拾階而上,完整自己的想像。在檔案熱潮已從國際各級大型展覽或美術館逐漸退燒的時候,臺灣才開始要學習從檔案裡閱讀/參照/活化歷史,這其實是這個大環境學術體系與公設美術館研究體質的羸弱所致。而這樣的病徵,何嘗不也是這個環境你我長期慣養出來的嬌寵。 這個環境養成以價格換算藝術價值,這個環境以視覺來取巧內涵的奠基,這個環境過度放縱消費性意識來取代文化質量;讓檔案永遠停留在石化時代,而不能轉換成為活化石。

黃建宏就說「美術館來做像這樣的展覽是具有意義所在。檔案,本來就可被視為民主化的現象,它的公共性也能具備知識生產能力。我們都很清楚這個世代的美術館在社會所象徵的地位,確實早已經取代了學院。在社會持續民主化的進程當中,美術館本身所含蘊的公共知識,通過展覽的表達無論是情感性或者較感性,它都能造就一種體驗與交流的實質性」。

展覽,能引起討論或不同見解,它證明展覽是被看見也是被看重。在這個行為的背後,也同時昭驗【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這樣型態的展覽閱讀才開開始,它會更有本錢讓未來持續發展的關於80年代類型性展覽,更能往深邃的底層挖掘。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開幕晚會最特別貴賓是羅大佑,而這也是他首度在美術館的現場演奏1980年代經典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