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Art Museum • 2022.04.13

【掘光而行:洪瑞麟】 3/19-7/31/2022 臺北市立美術館 策展人推薦必賞亮點作品

3/19,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由白雪蘭、方美晶、高子衿所共同策劃的【掘光而行:洪瑞麟】,同天;嘉義市立美術館則有另一項重量級展覽-【人‧間-陳澄波與畫都】。洪瑞麟(1912-1996)、陳澄波(1895-1947),在相同時代區塊,卻曲折出各自時代運命的台灣前輩藝術家,他們的名字等同於藝術的同義詞。兩人都擁有顆慈悲、剔透、溫暖的心,擅長觀察土地家園的人與物,畫筆樸拙酣暢卻情感細膩,生命的厚度;屢屢因為心底的善,進而讓畫面溢出了光芒,這樣的光澤源自於藝術家的教養;教養,這簡單兩字,早就難在現今藝術表現找得到。《當代藝術新聞》邀請策展人與美術館長針對這兩個展覽,各自選出必賞的亮點作品,讓今年春季的台灣因為洪瑞麟、陳澄波的藝術,更顯出人間掘光而行追逐的璀璨。

—-編按

文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

洪瑞麟 朝粧 1934 油彩、畫布 91.5×72.5公分
私人收藏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朝粧〉是畫元隆茶行老闆娘侄女丁韻琴坐在圓板凳上,花臺上放置了鏡子,為坐在有靠背扶手的木椅上的洪儷仙梳頭髮的情景。兩人之後有一張蓆面的羅漢床,全然是閩南式傢俱。兩位少女身穿紅綠互補色夏天居家衣服,背後有白底藍條紋的帘幕,和六角形紅地磚,幾何線條和明亮的用色,簡潔有力。

 

本件作品入選第十二屆春陽會展,在春陽會展圖錄文獻中畫名使用〈朝粧〉,在許多文獻資料中所看到的〈朝妝〉是使用了異體字,實為同一件作品,第十二屆春陽會展圖錄也將在本次展覽中和作品一起展出。

洪瑞麟 煤巷口等出坑 1957 墨、淡彩、粉蠟筆、紙 40×54.8 公分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畫中四位礦工都幾乎赤裸全身穿丁字褲而已,他們在黑暗的坑內,他們都朝狹小黑暗的煤巷注視著,並沒有掘進或採煤的大動作,或許他們在等待土石爆破後才要向前掘進,或許在等待臺車接他們出坑。洪瑞麟以反覆的筆觸鈎畫他們強勁結實的人體,如同他所說的,在坑內他看到的就是米開朗基羅所描繪的模特兒,坑內就是他的畫室。這件作品以罕見的藍色、紫色來表現坑木,以烘托出暖色調的人體。

洪瑞麟 山形市集 1937 油彩、畫布 120×162 公分
私人收藏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1937年底洪瑞麟來到山形縣楯岡(今村山市),拜訪摯友細梅久彌,山形縣位於本州東北地區,近日本海側,以豪雪著稱,是日劇《阿信》故事與取景之地。洪瑞麟在細梅家住了一個多月,完成四大本速寫作品,與數幅雪景油畫。當中〈山形市集〉描寫冰天雪地遼闊的大地上,才經歷數年飢饉,收成很差的農民,披著毛氈瑟縮地坐著等待交易,他們堅定的量感像是天地間不朽的雕像。洪瑞麟為他們生存的毅力所感動,他體悟卑微的勞動農民,有著高貴的人性尊嚴。

洪瑞麟 礦工頌(坑內坑外) 1965 油彩、畫布 63×86 公分
私人收藏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以〈礦工頌〉命名的作品共有四件,是將一張張礦工速寫以連環敘述的方式,呈現坑內採煤的流程,或各個煤巷採煤面的情景組合成一件作品。它的構圖就像地底的煤層,一層一層往上疊,當中穿插彎曲的軌道或一列臺車。〈礦工頌〉不是在坑內的現場描繪,而是理性的組合,因此被視為是礦工畫的另一種形式,有綜合、總結的意涵。

洪瑞麟 鼻頭漁村 1952 油彩、畫布 53.2×65公分
白省三收藏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位於臺灣東北角的鼻頭漁村,是洪瑞麟岳母的故鄉,這裡有許多親戚。他翻過瑞芳的山嶺可以到達瑞濱,再沿海岸行走就可抵達,只是四、五十年代靠步行需好幾個小時才能抵達,但海崖與海蝕平臺等特殊地形獨具特色、是他寫生最佳的題材。洪瑞麟和家人每當到此拜訪親戚,他喜歡描寫古樸的民宅,而漁船滿載漁獲歸來的喜悅,更觸動感性的他,因此他在不同年代於鼻頭漁村畫下許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