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亞洲當代之最 – 年度最佳展覽

2024年度最佳展覽 喧囂的孤獨: 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臺北市立美術館
CANS藝術新聞 no325 2025年2月號-cover 2025/02 No.325

Too Lound A Solitude‮!‬GA Century of Pathfining for Eastern Gouache Painting in Taiwan‮!‬UTaipei Fine Arts Museum

喧囂的孤獨:
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 / 2024亞洲當代之最評委團召集人 鄭乃名

2024年度最佳展覽 喧囂的孤獨: 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臺北市立美術館

51位藝術家、146件作品,歷史化為現代史

入圍2024年度最佳展覽這個項目的9個展覽,落實了2024年亞洲藝術生態「溫故‧知新」這四個字。同時再一次昭驗「藝術需要時間累積,才能成為流傳的文化」。

主題性展覽,一直是這個獎項評委參酌的關鍵,原因在於組織龐大的主題性展覽,考驗著策展人或團隊規劃、思維、空間布局與書寫能力,同時也能從作品選項讀出時間被梳理的跨度脈絡。在入圍名單中,去年藏家的收藏展佔據相當比重,被檢驗的不僅只是藏品,更是檢視收藏者美學品味與文化深度。女性議題、酷兒、新世代圖像美學…延續2024年國際藝壇蔓燒的展覽核心。入圍的展覽可以清楚看出,去年儘管藝術市場稱不上熾熱,可是展覽普遍在整理與對人工智慧兩極打轉,多少都透露整體藝術產業有股莫名焦慮,尤其是對未來的發展。持平而論,許多展覽習慣被放置在冠冕堂皇議題底下,卻在內容和架構還是顯得小氣(或小巧)格局,真正能深入的藝術課題,確實沒有在2024年特展中被看出。這些特展,更不難看到對市場的迎合屈膝,從20世紀初所發生的藝術現象再到50-60世紀所爆出的高質量藝術,接著從7080階段所屬已屆中年的藝術家沉澱檢視,再到90年代藝術創作者的高調喧囂,藝術;儘管還是在行進,但也處處在找尋落腳。

最後奪下「年度最佳展覽」則是臺北市立美術館以館藏品與私人藏家收藏的膠彩畫為研究經緯,所推出一個跨越兩個時代的【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當代藝術在面對材質,早已不再是困擾。可是,這個展覽卻試圖去整理膠彩畫在臺灣發展的過程,從材質的名稱幾經演變與材料所帶起的繪畫工序,通過51位藝術家、146件作品,以5個章節來表述膠彩畫在臺灣這塊土地的發生、反芻到分支與躍進。這個展覽也許在作品舉陳尚還達不到周延,但展覽最令人感動應該在於時代精神的流露與書寫,通過不同年齡段藝術家所演繹出的創作,不著痕跡帶出時代感與美學品味變化,這種將時間、歷史都全然交付給作品來詮釋,146件作品更能被看到藝術家在面對材質的心緒轉折,從在傳統中恪守章程、又到在材質上找出思辨與融合;作品演繹出的孰是經典、孰擁風華與孰屬蛻變,一清二楚。很少有一個創作媒材,竟然能被看到時代的優雅、又能窺見歲月的蠢動,也撞見新世代藝術人闖關傳統拘限的想像力。儘管展覽在歷史的補全,未必全數到位,但就如一位評委所說:「這個展覽是個開始,開始讓這個時代有個機會再認識與學習這項藝術媒材」。

2024年度最佳展覽 陳進 悠閒(局部)
陳進 悠閒
膠彩、絹本 152×169.2 cm 1935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2024年度最佳展覽 喧囂的孤獨: 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現場,主牆面為潘信華作品

評委其它入選名單

【身體在課堂】這個展覽非常有意思,匯聚中國高校26個與身體相關的課程案例,以文獻和作品來作為教學研究展。【共貫與多元】聚焦在架上作品,35位從70跨度到90後藝術家作品,在每塊切片裡,無疑也是拚成一幅當代圖景。【80後的圖景】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成長的第一代,同時也是全球化夢想與情境塑造的一代,這個展覽選出35位中國80後藝術家作品,在時代與創作所產生的共振之下,藝術;又透露了什麼樣未來訊息?【連結身體】從肉體性的角度重新審視1960年後亞洲女性藝術的當代表現,這個展覽與【珍珠】展,有著時空重疊卻意氣全然不同的心理與環境圖景。【高橋龍太郎收藏展】這是藏家視野也是日本當代藝術微型顯影,展覽相當精彩。【貝聿銘:人生如建築】縱貫70年建築師生涯,這位建築哲學家以建築來作為思考,成為文化另一種典範。【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這個展覽以國美館館藏品為研究經緯,穿越時間、串聯世代、打破媒材設限,致敬時代、藝術家與藝術品專業修復師。

2024年度最佳展覽 喧囂的孤獨: 臺灣膠彩百年尋道|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