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 CONG:Kitties Need Company|STAR GALLERY
煙囪:貓咪需要人陪|北京星空間
文 / 2024亞洲當代之最評委團召集人 鄭乃名

2024年最令人驚艷的個展
作品真誠而不媚俗
綜觀來說,2024年畫廊的展覽不能說量少;但確實質精不多。有太多展覽是為了做而做,並非是為了想做而做。新興的畫廊儘管比率增多,可是,畫廊設置的門檻過低,使得小畫廊多的是新英而非菁英,素質高的展覽還是落在有品牌的畫廊、有品牌的藝術家身上。藝術,從價值與價格雙向上,是否能給人帶來希望?對未來的一份冀望?更成為2024年藝術產業極端事實又赤裸的現實。
有個現象倒也挺有意思,對藝術市場體溫較敏感也許可從入圍名單中發現,這幾位入圍者有較大多數都經驗過拍賣市場,但卻也能回到第一市場藉由完整性個展來闡述對藝術執念。除此之外,觀察去年在畫廊所推出的個展當中,能夠脫穎而出受到關注與肯定的內容,竟然也出現7080後或者更晚一些的90後藝術家,都能放在所謂的中期年齡回歸的階段,而這中期回歸的藝術家個展都能給人視覺與心理的震撼,完全展現出高跨度的藝術質量令人嘆服。
但平均來看,進入提名的9項展覽,都屬於熟悉面孔的藝術家,跨出地域同溫層的展覽也大有人在。經過評委重重篩選進入最後入圍名單的這9個展覽,有個相同的特質是展覽作品所呈現的穩定度相當高,藝術質地也相對是受到評委肯定。最終出線拿下年度畫廊最佳展覽頭銜的是北京星空間【煙囪:貓咪需要有人陪】。評委們一致認為,如果要舉證2024年最教人「驚豔」的藝術家∕作品,煙囪;毫無懸念會是一馬當先就衝抵終點。評委也提到,煙囪這次的個展,很明顯與過去給人較為漫畫、繪本式的表現樣貌有極大不同,作品的純粹度與完整度、多層次相當高,站在作品前面,竟然讓人有一種重新認識∕閱讀他的藝術機會,是令人相當心喜的一個觀展過程。
煙囪在這次個展予人印象相當不同,更也在於這次他所煥發出來一股強烈專業∕職業藝術家的態度。以作品的語境來說,他這次展現更深邃思維是來自對於當今社會環境的靜思與反芻,這樣的一份精神質地並沒有以過於媚俗的語態來表達,反而能夠保有煙囪慣有溫暖且不逢迎的圖像語言來貼近觀者,因此當小紅書有人說他這次作品是『深刻的卡通』,亦是十分貼近的形容。煙囪通過具象的繪畫作為介面,在建構圖面的同時,也深化他在繪畫上的著力,在7080世代藝術家較為常見的卡漫、平塗技法表現之餘,煙囪比較內化的繪畫;也多了文學情境的指涉,作品真誠而帶出令人回味悠長的療癒性,這點與一般新世代藝術家作品所觸碰視覺療癒感的即逝性與消費性,煙囪的藝術更像是一位成人、一位情感成熟且言之有物的成人在娓娓與你交談,那份從作品深層所流露出來感染力和影響力,在2024年歲末冷低溫充滿的北京;不啻是一股心理與視覺的暖流。

評委其它入選名單
2024「年度畫廊最佳展覽」的入圍名單出現相當大跨域性。郝量在比利時的個展,有著他作品慣有的好氣質。孫遜的藝術本就具有高度標誌性,這次展覽的作品更如同戲劇,格外鮮活。周鐵倫的藝術打破無疆界概念,大膽、自由、真實。
丁鴻丹的藝術帶著一種敘事又極為混雜的跳躍感,非常典型數位時代的流動性。我總覺得,康海濤的作品是他人的最佳顯影,一貫的耽靜卻不死寂,通過空氣的起落與光影的流動,畫面是故事、也是生活心境的說帖。曲家瑞則是首次在北京展覽,以自畫像作為發抒,個人風格強烈的筆觸和構圖,很難令人不印象深刻。侯子超在2024年新作展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圖像語言更明確點出真實與人工自然的兩極距離,尤其畫面所展現的穿透和延展空間,景序的層次因此愈加顯得活力且有節奏。舟越桂的人物雕刻,總給人不是在雕刻人;而是在挖鑿出靈魂的顯像,儘管這個展覽只是為了紀念他而特別精製展覽,但屬於舟越桂的氣場依然強悍直攻心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