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Articles • 2025.05.29

【六月封面人物】曲家瑞

曲家瑞的肖像畫不是凍結
是…生命流動縮影

文|鄭乃銘
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曲家瑞絕對不是曲家瑞。曲家瑞當然也是曲家瑞。

今年3月29日劉小東展覽在臺北誠品畫廊開展。那天,所有出席這項開幕的眾人,心情全都給揪成一團。包括晚到的曲家瑞。當天,眾人都接獲相同消息:誠品畫廊的總監趙琍訂於4月30日退休。對誠品畫廊的藝術家或工作夥伴而言,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跟趙琍的回憶。曲家瑞,就是由趙琍邀請加入誠品畫廊,進而開始展開曲家瑞的不同身分認證-藝術家曲家瑞。那天,曲家瑞的眼眶淨是強忍住的淚水,有一種決計惹不起的強悍,深怕過度的情緒,有可能無法收拾潰堤的淚水。這是,我所不認識的曲家瑞。她甚至委屈萬分跟趙琍說,那我跟妳一起走!這是我所認識的曲家瑞。宗薩仁波切說「一定要找到那個能讓你的心精進起來的人,從此萬水千山,世世生生」。畫廊總監能夠成為藝術家的聽音者,那個瞬間在現場格外令人感慨。選擇曲家瑞作為CANS封面人物是夙願,能夠成實;趙琍是推手、曲家瑞是要角。故事,得從2024年寒冬說起。

…編按

曲家瑞《母親蘭》
2020
壓克力顏料 畫布
150×110 cm

零下2度
798畫廊展開幕首現排隊進場人龍

2024年歲末,12月21日,北京氣溫是零下2度。

位於798的誠品畫廊北京,離開放公眾參觀尚有數個鐘頭。但是毫無預警式,畫廊外面逐漸在聚集著人,人潮變成人龍,不斷在長大延伸,在酷寒的12月天,人龍到底蜿蜒了多少公里?沒有人計算!只是,人龍蔓延的速度似乎與畫廊逼近開放的時間成為長度正比,不停歇擴長著,秩序;卻安靜得絲毫不顯出聒噪、浮動,偶而傳來交談聲,但音量始終很低。

但,群聚;在北京是個極度敏感的事。果不其然,798藝術園區的「高層」被驚動了。798和751合併之後擔任要職的總經理親自來到現場要了解狀況。

才發現這一天如同798尋常的一天。這天;只是誠品畫廊北京【曲家瑞個展】開幕日。

可是,798從未有過發生這樣的情態!一個展覽的開幕,怎會出現排隊排得好幾公里的人龍!開幕當日,總計來了1000多名參觀民眾!這1000多位前來畫廊欣賞展覽的民眾,每個人都要經過二道程序,先要花一個鐘頭;買票,再花一個鐘頭;等待入場,以應空間人流管控。當然,要等曲家瑞在卡片或小冊上簽名;又得再排隊等候。

即便是如此,連特地前來了解情態的798高層都驚訝現場秩序如此良好、如此安靜!尤其是現場有大半觀眾是年輕人!

曲家瑞從外面要走進畫廊裡,花的時間絲毫也不輸給這些排隊的「粉絲」,她臉上的笑容深得好像是刻上去,但更仔細看她的眼眶,則可以讀到她因為感動、驚喜而鎖住的晶瑩!只是,並不見得人人都知道她走到今天,背後付出的堅持、努力與等待,沒有一項是從歲月苟且所獲。

曲家瑞《彩虹小馬》
2017
粉彩 紙
132×89 cm

不吝對粉絲敞開心門
情書、手稿、舊照…全都露

妳想過12月21日北京的這場面嗎?我問。

曲家瑞說「沒有!真的沒有!這個之前我約莫想現場應該會來個50-90個人,但確實沒有想過會出現這麼多的人」!

曲家瑞於誠品畫廊北京的這次個展,表定時間是2025年1月19日結束,但因為展覽成功轟動,首度讓誠品畫廊打破慣例將展期往後延至3月16日止。如果從第一個展期週期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1月19日來計算參觀人潮是3370人次。這個統算之所以如此確切,乃是因為798藝術園區若干畫廊為了維護欣賞展覽品質,都會採取售票制,從售票就掌握入場人數。但這波盛況在2025年2月15日第二次粉絲見面會活動,再度湧入800人,而且與開幕造訪的粉絲又完全不同(總計這個展覽前後吸引5740人來欣賞)。因為展期加長,曲家瑞徵得誠品畫廊北京同意,重新更換了展品,且增加一個長形玻璃櫃;裡面放置著曲家瑞特地從臺北帶過來的,過往的情書、手稿、照片、舊款手機、藏品…甚至她2020年所畫的自畫像穿的比基尼泳裝。她說「既然展期延長,我認為應該讓粉絲們看不一樣的內容,除了作品更多是我的生活、我的回憶,這些都是我創作的來源。那天,粉絲圍繞著玻璃櫃看得忘神。對這些90-00年世代的粉絲而言,成長的過程怎會看過照片呢?她(他)們從小看到的就是影像檔!她(他)們書寫的工具是鍵盤、是從屏幕上讀取,怎會有人一筆一劃寫情書呢?好奇、驚奇,更多的是她(他)們終於有機會通過這個展覽、這些我留存下來的文獻;走進了我的過去、知道我作品的線索起自什麼」。

曲家瑞《光宗》
2021
壓克力顏料 畫布
150×109.7 cm

粉絲數達560幾萬人次 她說自己像廟公…

如果這個世代有所謂的顛覆,曲家瑞無疑顛覆傳統藝術家的定義。 夙來環境對藝術家的要求,不外是得離群索居、得跟群眾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獨善其創作的純氧係數。可是,曲家瑞完全不是這個樣!

曲家瑞的粉絲,保守估計是560幾萬人次。在這次北京首展之後,這個數應當再被激破。
曲家瑞在臺北實踐大學教的並非是純藝術學科,而是媒體傳達設計。她自己坦承,能夠與粉絲有良好的互動,有可能與在學校和學生相處有關。這裡面,有相當關鍵的點在於,她所教的科系是媒體傳達設計,也就是說;她不是面對純美術系學生,她更貼近的是學習創意激發如何與生活俱進的學生。這點,無形中成為導流,讓她與這所謂非學生的粉絲們相處,其所散發出來的貼心與關心,更能夠讓非純藝術領域的觀眾感到受心。

對於我的疑問,她首度對媒體提出看法。她說「一開始,我的粉絲年齡層是在18-25歲區間,現在,這些粉絲也都長大,來到了25-40歲間。平均來算,年齡占比的多數是落在30歲。這些粉絲男女生都有,他(她)們看起來都是平平實實、寡言,甚至很大的多數是屬於『潛水』型的粉絲;並非想要贏得注目。可是,他(她)們都看懂我的畫。他(她)們都也很清楚我在畫什麼或因何這樣畫。因為,我都會透過社群平台跟他(她)分享創作點點滴滴。藝術,對這些人是容易親近,這點;是我最感到開心的一件事。藝術,不應當只屬於少數階層,藝術,應該是可讓大眾感受」。「我想跟你分享2025年2月15日的粉絲見面會情況。這次來的粉絲與開幕完全不同。天津、四川、山西、福建、蒙古,甚至有遠從馬來西亞來。甚至有人是坐了8個小時的車來,見了面之後;又得再坐8小時的車回去。我甚至都不敢問她(他)們為何而來?我很怕一問,會問出自己滿眶的淚。可是,你知道嗎?真的就是有這樣的粉絲,一見著我;話都還沒說出口,就哭了出聲!對這些粉絲而言,我就好像是陪伴著她(他)們一起長大,也鼓舞著她(他)們走過人生高原與低谷。她(他)們求學、畢業、工作、結婚、離婚、生子;面對父母老去或離去…生活的尋常與變化,在見面的那個瞬間所有情緒都決堤」。「你問我面對這些年輕的粉絲看待我是:明星?老師?藝術家?抑或是…心理諮商師?我反而覺得自己像廟公」!「我說個事,你不能笑,因為;真的是這樣。當她(他)們拿卡片來讓我簽名時,我習慣不僅是簽個名,我還很喜歡在卡片上再加添些圖案。由於人很多為了節省時間,我無法每次抬頭、低頭、又抬頭…,我只能低著頭畫。於是,我會要對方講話給我聽,隨便講什麼都行。就有這麼一個人,他聲音剛起,我就立即在卡片上畫圖,很直覺的;就在卡片的兔子耳朵上畫了一個圈;就好像是幫兔子戴了耳環。當我抬起頭,竟然發現眼前的這位男生,真的在耳骨上戴著耳扣!好幾次這種全然沒看人只聞其聲,加添在卡片上的圖繪,竟然與講話的人特質如此密合!我嚇都嚇壞了!但我真心喜歡能面對她(他)們」。

曲家瑞《Bunnies》
2020
炭筆 壓克力顏料 畫布
150×110 cm

在意藝術界對她作品的看法
但更重要是找出對待自己的方法

妳會很在意自己的藝術受不受藝術界關注嗎?我猛然這樣問。

她毫不猶疑說「會呀!會在乎呀!但我現在最重要則是在於畫自己的東西」。

居住在北京的中國知名藝術家劉小東這次欣賞過曲家瑞作品格外讚賞,認為曲家瑞的作品就是那種應該進入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的藝術家。劉小東也對她說,非常羨慕她中學就在美國念書,一路下來也能夠看很多的東西。劉小東在1998-1999年期間至西班牙馬德里普魯大學美術學院研習,他就說「藉這個機會就看了很多藝術品。經過這樣的經驗,也才更清楚知道要的是什麼?想要畫的是什麼」?

曲家瑞跟我分享了一段美國求學的往事。「我最感念的事,那段求學過程,老師不是要妳像他,而是不斷訓練妳要像妳自己」。「我有時候很開心拿作品給老師看,老師總是很耐心看呀看,然後很輕鬆平和要我到圖書館,去找xxx的書看看。我很聽話去圖書館找書來看,然後才恍然大悟那書上的藝術家作品特質,也才知道老師的用意。但我發誓,這個之前;確實不知道xxx的作品風格,更沒有所謂學不學的問題。我感動的是,當我遭遇這樣的情況時,在美國的老師並不是採取潑冷水方式來對待學生,反而鼓勵妳去看、去閱讀,不會立即點破妳作品像誰?或者是這樣的畫法,誰已經畫過。讓妳去看、去閱讀、去體會,然後告訴妳;先畫了二個月後,就放掉。這後來影響到我進入學校教書面對學生的態度,甚至是對待粉絲的態度,傾聽、鼓勵、找對自己的方法;真的比任何都重要」。

找對自己的方法,說來似乎很簡單,但這當中具備多重意義,有對待自己的夢想、也更含蘊找出適合自己表達心念的方法。而曲家瑞更經常鼓勵粉絲,要懂得對自己好!因為,當一個人懂得對自己好,就會學習對別人好。學習、正向的學習,絕對是她給粉絲們的基礎功課,但仔細去想,我們多數的人,甚至身為父母的人,慣常只會要求;而不是提出學習!曲家瑞在兩岸當代藝術界,到目前為止;絕對是第一位擁有如此高數量粉絲、高流量人氣,背後關鍵因素恐非是傳統定義下的藝術家能輕易做到,也無人可超越的。

曲家瑞《自畫像-凝視》
2003-2004
炭筆 粉彩 紙
277×153 cm

在建構的藝術世界
真誠回饋自己的初心

曲家瑞在藝術創作這條路,完全沒有任何給自己放鬆的餘地。

因為,走上這條路是她自己堅定的選擇,更不是出於父母的規劃。

她中學就在紐約念書,父母對她的期望是想要她走音樂這條路,1984年她進入曼哈頓音樂學院主修鋼琴,但她說「我真的不喜歡,我覺得自己在面對鋼琴的時候,並不是最好的自己,只有在面對畫畫的時候,我才發覺是最好的自己。當我把這想法告訴老師,老師竟然鼓勵我,不妨學指揮。因為那個時候並沒有出現一位來自臺灣的女性指揮家。但,我還是沒有太濃厚的興趣…」。1987年她獲得康乃狄克州紐芬市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獎學金、1988年她獲紐約Cooper Union藝術學院學士、1990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曲家瑞的父母完全無法理解她為何要學畫畫?她曾經拿過耶魯大學暑期獎學金,四年大學拿到的全額獎學金是Cooper Union紐約古柏聯盟學院,當時她樂瘋了。但在臺北的父母態度則相對冷靜,也完全不贊同她進藝術學院。接著,曲家瑞發現她儘管獲得全額獎學金,問題是;她還必須繳交註冊費,但她身上連150美元註冊費都沒有。她只得回家求父母。母親那一關,並沒有過關。她只得去求父親,講了二個鐘頭,父親對於她獲得獎學金這樁事,可絲毫不領情。很嚴肅告訴她:『不需要錢的東西,怎會有好的呢?我們並不缺錢呀』!這話,確實是曲家瑞始料未及的。但畢竟父親總是最疼女兒,最後還是答應給她150美元註冊費,她如願進入Cooper Union學院。之後,母親到學校來看她,「我一直記得那天我媽身上披了件皮草,高跟鞋蹬蹬蹬聲響來到學校的教室;發現整間教室都是亂七八糟的顏料,整個人都傻住了!我還興高采烈要跟她介紹同學…。轉頭卻瞧見我媽就站在教室門口,怎樣也不肯踏進來,瞪大的雙眼,啐了一口說:怎麼這麼髒呀?這那裏能待呀!瞬時;轉身就離開」!

但,曲家瑞的心臟真是這樣被磨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壯。一路下來,她始終沒有動搖過要走藝術創作這條路。

「我還記得在臺北畫室的一段往事,那是關於我爸的。有一天,他敲敲我的畫室門,進來一看;我都還來不及收拾自己一臉驚喜他的出現。他竟一句話都沒說;轉頭就上樓!不到一分鐘,他又敲敲門進來,我還在想;我爸一定是來鼓勵我…。他開口竟說『妳畫這些,可千萬不要讓人家看見,妳會嫁不出去的』!講完,一句話也不等我,又走了!那個時候,我畫室掛的是好幾張我剛完成的京劇系列,好幾張是我的裸身」!

京劇系列完成於2000年,曲家瑞是以炭筆在紙上完成,這個系列作品是我個人覺得曲家瑞極具經典的創作代表。畫面上,沒有太多添加的細節綴飾,線條不見一絲猶豫或停頓,那股自信與飽滿,完全裸現在紙面上。作品寫盡兩種極端對峙的心理與現實情態,她只畫生、淨、末、丑;四個角色盡是男角。一位從小就在保守嚴厲家庭教育長大的女孩,在這個系列創作上,完全迸射出內在被壓抑但又被期待的社會角色;毫無保留穿透紙背,她唯一把自己女生模樣留在紙面上,卻只是自己纖瘦的身材。單一的人物通過單純墨色,情緒張力壓都壓不住;但感情濃度整個溢出,曲家瑞在這裡談自尊,卻也不免透露了憂鬱。

曲家瑞《自畫像-京劇-給我》
約 2000 年
炭筆 紙
238.5×111.5 cm

她畫的不只是肖像
更是歲月流盪在生命的溫度

曲家瑞的藝術,表面上固然是以自畫像作為發抒,可是,所謂自畫像其實也包含她為周遭親人、朋友所畫的肖像。因此,在廣義的自畫像這個概念裡,曲家瑞從初期的自性(Self)為本質書寫之餘,一路下來再到她後來的肖像或者以卡通角色為題的作品,肖像早超越了本質,更貼近她對人、對時間的看視,曲家瑞更多在時間的惦量下,畫的既是眼前的那個人,卻也把時間賦予一個人內與外重量都畫進來。我管這樣的行為更是一種自我認識(Self-discernment)。

「我最大的轉捩點應該發生在35、36歲時候,那時間爸爸生病,我感覺是天要塌下來,而自己就快要溺斃,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畫〈游〉那件作品;那幅我雙手緊緊抓住西瓜圖案的游泳圈,但我卻穿著背心、牛仔褲,象徵性把比基尼泳裝套在背心外」!曲家瑞說。「爸爸走了,媽媽又摔斷了髖骨,你原來認為理所當然的世界竟一點一滴在前方崩離,那個時候真的做什麼都沒有心思。媽媽健康慢慢恢復,要求想出國;想重新走一遍爸爸生前帶她出國所遊歷過的地方。有一回我陪她到聖彼得堡回來之後,我猛然覺得,我要畫她!而且我要不斷地畫她!我想,如果我能一直地畫她,那麼;我就能一直把她留在身邊」!因此,她持續畫著媽媽,直到現在;都已經5年了。

這種經常會重複性出現畫面上的人物,的確是她藝術很大的特質之一。她在這重複性過程,讓你看到時間是個巨大的齒輪推著人往前到另外一個時空,當空間置換,人;自然也就有了新的刻度。人,固然是同樣一個人,但生命的心理模樣則不同了。

年輕的時候,她畫自己或他人,滿溢的自信毫不見遲疑,就好比青春就是拿來揮霍,一點都不需有所懷疑。來到中年,曲家瑞再面對人物肖像,多了一層心理的轉圜餘潤,也多了許多計較和雕琢,她以光影彩度來堆砌出生命厚度,那股閃爍的光芒也是人生故事陳述。我非常喜歡這如菱鏡映射的技法,那彷彿是古典壁畫因受光角度不同與歲月溫差所放射出來的光澤,分外貼映曲家瑞對肖像並非是個凍結;而是生命流動縮影的概念,線條移動間,眼前的像亦是過去的曾經,多少前事後段,亦隱又顯,供人細細端詳。

曲家瑞《自畫像-京劇-馬人》
約 2000 年
炭筆 紙
216×111.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