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8 18:00 EST
20世紀藝術的權威收藏 劃時代巨作精選
「艾米莉・費雪・蘭多臻極珍藏」 將於11月在紐約蘇富比登場
在即將到來11月的紐約拍賣中,「艾米莉・費雪・蘭多臻極珍藏」呈現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埃德・魯沙(Ed Ruscha)和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經典作品,其中由畢加索1932年鉅作〈戴手錶的女人〉領銜。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有一些人物為塑造20世紀藝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影響。艾米莉・費雪・蘭多(Emily Fisher Landau)就是其中之一:她與頂尖藝術機構具有深遠且長期的合作關係,尤其是在惠特尼美國藝術藝術博物館委員會任職三十餘年,她與同時代藝術家的緊密聯繫和作為頂尖收藏家的無比直覺,皆使得她成為了60-80年代最偉大的藏家和藝術贊助人之一。
費雪・蘭多夫人從小熱愛藝術。1960年代末,她的收藏始以購買了一件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動態雕塑(儘管體積不小,她還是堅決地隻身搭城際巴士把它帶回家)。繼而在一次偶然機會下,她看到了一張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的展覽宣傳海報,即時被那極簡圖像的力量所震撼。她不但參觀了展覽,並很快購藏了三件重要作品。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她被任命為託管人,讓她與該博物館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在隨後的30年當中,她以多種方式深入參與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工作,包括擔任繪畫及雕塑收購委員會主席,並通過資助惠特尼雙年展來支持美國藝術家。2010年,她史無前例地捐贈了近400作品,其後以「傳奇:艾米莉・費雪・蘭多收藏」為主題展出,而布魯爾大樓四樓至今仍以她的名字命名。
艾米莉總是說她最出色的才能就是從一組作品中挑選出最好的,而她確實做到這一點。」──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愛麗絲・普拉特・布朗館長Adam D. Weinberg(節錄自「傳奇:艾米莉・費雪・蘭多收藏」,2011年)
1932年是畢加索的「奇績之年」,充滿了歡樂和激情,同時又落筆審慎,充滿考量。大膽的原色在五英尺高的畫布上肆意揮灑。艾米莉・費雪・蘭多的畢加索作品不僅是出自傑出時期的傑出作品,更是西方藝術史上的決定性作品。
〈戴手錶的女人〉描繪了藝術家的「黃金繆斯」瑪麗・德雷莎・沃特(Marie-Therese),也是他許多最重要的肖像畫的共同主題,創作於關鍵的1932年。在畢加索於同年創作的眾多偉大畫作中,此作尤其引人注目。此畫於八月份完成,此時畢加索終於從他首次大型回顧展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也從他與瑪麗・德雷莎的秘密戀情的壓力中釋放出來。
費雪・蘭多的畢加索收藏在許多方面都堪稱藝術家的卓越作品之一,其日期、規模、主題、鮮艷程度以及來源都非同一般。除此以外,它還有另一個與眾不同的重要之處──藝術家放置在瑪麗・德雷莎手腕上那一枚矚目的手錶。
畢加索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創作了多幅風格多變的畫作,已知現存只有三幅畫以手錶為主題,包括此幅在內,然而手錶對他來說卻意義非凡。他對卓越的鐘錶情有獨鐘,而事實上他擁有三枚當時世界上最頂級的手錶。因此,他描繪其年輕情人佩戴着他所珍藏的手錶,就此賦予她最高的榮譽──瑪麗・德雷莎也不例外,她對手錶有着「近乎迷信的崇敬」。與此同時,手錶的出現也與幾個世紀以來的虛空派繪畫(Vanitas)傳統不謀而合,寓意著愛情和生命之短暫。
不僅如此,這枚手錶還體現了畢加索關注更廣泛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事實上,就在愛因斯坦苦苦思索這些概念的時候,畢加索亦一直在探索透過繪畫來表達這些概念的新方法。因此,除了其像徵意義之外,這枚手錶的重要程度充份展現畢加索在歐洲思想史上這一關鍵時刻的參與。
自2010年西德尼・F・布羅迪夫人(Mrs. Sidney F. Brody)藏〈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創下拍賣紀錄以來,在拍場上再未出現過其他如此重要的畢加索1932年作品。
台北預展
10月17日至18日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二樓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23號
敬請預約:Claire.Liao@sothe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