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Magazine • 2024.12.11

傅寧 Ning Fu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選擇傅寧作為2024年歲末的Chill人物,確實是有我個人的道理。

傅寧的作品有股濃郁自我偏執,它無所謂好或不好,從某個角度來講,因為這樣的執念,使得她的作品更貼合她不按牌理自我實踐。她多方採納並非是自己所「生產」的影像為素材,素材都已經過她的變造、改組或者是調控,這些層層疊疊的架設與筆的運用,格外彰顯出作品裡的一股雄闊生命力道,我極度喜歡這種很理解自我分寸、從內往外撞出去的力量,很絕對、很純粹,也很固執的安靜。

文/鄭乃銘

傅寧 靈犬 spirit dog
傅寧
靈犬 spirit dog 112×194 cm
畫布、壓克力 2024
傅寧 超級孤單 supalonely
傅寧
超級孤單 supalonely 130×130 cm
畫布、壓克力 2023

關鍵字筆記

文/傅寧 作品照片攝影/王仲平 @chung_ping_photo
展場照片提供/胡氏藝術、甘樂阿舍美術館、路由藝術(攝影/Martin Seck)、大雋藝術、biscuit gallery、大未來林舍

1995年出生於桃園 ¹,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² 美術創作學系碩士班繪畫組,現居於新北 ³。曾獲2024臺南新藝獎 入選、2022年世安美學獎 入選、2021年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入選。2023年的雨檔個展 皆獲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並曾於關渡美術館、臺北當代美術館 展出,近年於日本輕井澤 、紐約 ¹⁰ 各有聯展展出。 使用圖像生產 ¹¹ 作為主要的創作形式,涵蓋捉影(drawing)¹²、繪畫(painting)¹³、漫畫(Manga)¹⁴,偶爾書寫 ¹,創作狀態通稱儒艮 ¹⁶。作品內容反應於當代生活的資訊洪流下,核心關懷:失靈(Glitch)¹⁷ 的焦慮,探討人們如何在當今網路虛擬時代中自我形塑。以鮮明強烈的色彩、大膽生動的筆觸 ¹⁸ 描繪資訊過載時代下所產生的零碎化現象,捕捉影像流動於觀看的瞬間。

傅寧 小蜜蜂與狗同你微笑 The little bee and the dog smile with you
傅寧
小蜜蜂與狗同你微笑 The little bee and the dog smile with you
145.5×97 cm
畫布、壓克力 2023

註釋

  1. 工業區、移工再加上航空城,雖然有了市立美術館,或許是離臺北太近,很多生長於此的人沒有「鄉愁」。「鄉愁」可能是《一路順風》裡有榕樹的柏油小路,或《南國,再見南國》最後小客車開進田的畫面,雖然我看起來作物都是雜草:綠色的線條。
  2. 待了十年之後變成台北減速帶大學,共有八個減速帶。我與有相同文憑的友人一起計算,我們沒算出口的那兩個。
  3. 變成里民卻沒有脫離校園生活圈,只要走50公尺就是北投區。
  4. 「臺南新藝獎:無際棲域」聯展,策展人為胡朝聖,於甘樂阿舍美術館展出作品系列《始於文體的誤讀》,節錄論述:「兩檔個展後我強烈地感受到想將作品擴建至空間的慾望,從鉛筆線稿的出現,便是將展牆的白定調為畫布的白。」臺南是個很棒的城市,甘樂阿舍及胡氏藝術對藝術家非常關照,開幕及展覽期間待了至少14天,被Brooke和Kate的美食清單餵成臺南的女兒,期待明年再續前緣。
  5. 以《限時動態系列:碎形的命題》獲獎。將於潮時藝術個展的作品,以色彩和筆觸的質感為核心重新編列。
  6. 以《限時動態系列:生活還是很美好啊、壞掉的交通、那句話》三件架上繪畫作品獲獎。
  7. 分別於双方藝廊、Hiro Hiro Art Space展出「哭是因為訊息的毛刺扎進眼」、「我想念你的紅眼睛」兩檔個展,檔期稍有重疊。還沒讀《眼睛的故事》,但兩檔個展對我來說是從兩個面向觀看「眼睛」,這個命題同時涵蓋了「我」。「很適合下陳珊妮的《紅眼睛》欸。」友人在麥當勞開玩笑道,那晚淡水區不只遶境、threads上還有蝦雨的照片,「幹、這樣太瞎了啦。」我說。友人說得很準,想不起來是哪位神明的誕辰了,「你」確實是個替媽祖扛過轎的人;在「他」成為一串代碼的現在,我是虔誠的關渡媽祖信徒。
  8. 「Signal Z」聯展,策展人為莊偉慈。《扎在眼裡的毛刺與分岔》系列作是第首次於展牆上使用鉛筆及壓克力顏料,感謝館方及偉慈同意我於佈展首日衝動的畫線請求。
  9. 「國際對話」聯展,同時於biscuit gallery的澀谷空間展出小幅作品,是Jens首次策展。藉送畫的名義進行家族旅遊,由於還在發展,暫且稱這系列為《鄉愁的採集》吧。
  10. 於路由藝術的紐約空間「即刻,無需等待」六人聯展,策展人為張晴文。很幸運地,天美基金會的參訪計畫讓我可以參與開幕,據當日協助找路的同行藝術家說法:「傅寧不可以一到現場就把我丟包欸。」在此登文抱歉,我忘記工作慣例:向館內同仁導覽。
  11. 基本上是「造型藝術」的延伸:使用「手」、「眼」、「心(腦)」來創作(生產意義);以「手」先行,生產痕跡(trace)捕捉意義是我的慣性。
  12. 大學期間於潘娉玉老師的素描課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概念:不同於sketch的「素描」;在必修的「抽象素描」,葉竹盛老師也要求類似的操演;藝術家黃華真於golden駐村心得翻譯為「新素描」。由於我在近期意識到,關鍵字的翻譯時差,在此選擇2019年於國父紀念館的展覽「捉·影:國際當代素描展」作為翻譯。
  13. 1840年有位畫家看到印刷版畫脫口而出「從今天開始,繪畫已死。」;班雅明1935年出版《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1995年有《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一書。即便羅浮宮定義的第一藝術就是繪畫,關於「形式之死」的討論仍在歷史上層出不窮。架上繪畫於我是層疊結構,自可視到不可視分別是:顏料層、打底劑、布料、木作結構,1960年代的表面支架運動影響我深遠。藝術家李俊賢在台新基金會網站使用了「偏挺」來翻譯,很像他在作品中使用文字的邏輯,推薦大家閱讀。
  14. 「愚星」是在以展覽發表作品之前使用的筆名。漫畫以網路或自費出版Zine發表;說故事的方法大體是手塚治虫奠定的分鏡技術。喜歡的漫畫家很多,不是日本人的有莫比斯。未成年不要在租書店偷看《晚安布布》,淺野一二O絕對不知道他對交友軟體的影響力。
  15. 近期發表文章是《天美基金會美東參訪心得》,詳見天美基金會官方網站。《物件-物件 》是我的寫作計劃名稱,希望成功出版。
  16. 如果卡夫卡在《變形記》裡,成為發出野獸聲音的巨大甲蟲,那獸性大發的我就是儒艮。
  17. 在程序運算錯誤時產生的視覺效果,有時我翻譯成「毛刺」來強調載體質變的物質性;精神層面更接近與規律產生差錯的時刻,是不可控的「失能」。科學和迷信的共同點:當研究數據充足,即可認定為事實。對於技術發展我保持樂觀態度,1995年出生的Z世代回憶中充斥著設備更換檔案佚失的經驗。AI敢會愛?
  18. 所有透過手留下的痕跡都可以是,筆只是框架,我不認同在二維空間製造供審美的幻象才是繪畫,手銬和腳鐐都是自願戴上的。希望藝術環境能脫離形式分類,「手」 與「材料」的關係才可以真正解放。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2024 「即刻,無需等待」,路由藝術,紐約,美國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2024 「美好的小混亂」,大雋藝術,臺中,臺灣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2024 「美好的小混亂」,大雋藝術,臺中,臺灣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2024 「國際對話」,biscuit gallery,輕井澤,日本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2024 「策展項目:見微」,大未來林舍,臺北,臺灣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2024 「臺南新藝獎:無際棲域」,甘樂阿舍美術館,臺南,臺灣

Chill no.181 cover 傅寧 Ning Fu

個展
2023 「我想念你的紅眼睛」,Hiro Hiro art space,臺北,臺灣
2023 「哭是因為訊息的毛刺扎進眼」,双方藝廊,臺北,臺灣
2022 「窺視失靈的畫家湯姆」,福利社,臺北,臺灣
2022 「限時動態:stories」,潮時藝術,臺北,臺灣
2018 「失能的人與壞旅途 |愚星/傅寧個展」,水谷藝術,臺北,臺灣

聯展
2024 「策展項目:見微」,大未來林舍,臺北,臺灣
2024 「即刻,無需等待」,路由藝術,紐約,美國
2024 「國際對話」,biscuit gallery,輕井澤,日本
2024 「美好的小混亂」,大雋藝術,臺中,臺灣
2024 「臺南新藝獎:無際棲域」,甘樂阿舍美術館,臺南,臺灣
2023 「Signal Z」,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2023 「好好:一個生活的副詞」,he&she space,臺北,臺灣
2022 「違和之地III:花園裡的洋娃娃」,新樂園藝術空間,臺北,臺灣
2022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2021 「鏡水樓台」,2021臺灣當代一年展策展培力計畫,臺北,臺灣
2020 「以為自己很釋懷,然而,淚徹夜未眠六人聯展」,名冠藝術館,新竹,臺灣

獲獎
2023 2024臺南新藝獎,入選,臺南,臺灣
2022 世安美學獎,入選,臺北,臺灣
2021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入選,臺北,臺灣
2015 炫光計畫—首獎,臺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