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Art Museum • 2023.11.09

在日本北陸的傳統黃金沼澤城 見證數位轉型星球的創新誕生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2023/10/7-2024/03/17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logo

李孟儒/金澤報導
圖片提供/金澤21世紀美術館

《當代藝術新聞》首度受到金澤21世紀美術館邀請,飛往日本參觀【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DXP:Towards the Next Interface)展覽,並且有機會專訪到館長長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本人,說實在話,能採訪這位日本藝術圈的傳奇人物,實屬莫大的榮幸。此番行前與館方的公關部也多次信件往來,一再確認行程與採訪細節,出發當天的忐忑不安,在抵達美術館展覽現場時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按捺不住的緊張與興奮。

對於本次相當創新的數位藝術展覽,著實印證「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話,無論AI人工智慧或元宇宙等卓越科技如何高速發展,能將人類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實踐,始終與人類息息相關。作為本次展覽最強大的推手—長谷川祐子,具有洞悉藝術未來的眼界,將最新科技結合藝術,傳達給眾人一個強烈的信號:數位科技將全面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層面,觀者需要以認真的態度看待未來。藉由此展覽勾勒出人類未來生活的新面貌,長谷川祐子使金澤21世紀美術館走上時代的尖端,以美術館作為串聯未來的平台,滿足人類對於未來生活的多樣化想像。

-編按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長谷川祐子
Emi Kusano, Morphing Memory of Neural Fad, 2023
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長谷川祐子為來訪媒體認真解說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Emi Kusano, Pixelated Perception,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數位科技 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感受能力?

【DXP:走向下一個介面(Towards the Next Interface)】展覽,向觀者拋出了大哉問,該問題自20世紀以來一直被反覆問及,在2023年或許能得著解答。DXP其實是數位轉型星球(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的縮寫,這裡是藝術家、建築師、科學家、程式設計師的聚集地。此展專注於最新的人工智慧、元宇宙和大數據等當代技術以及它們如何發揮作用。DXP是隨之而來的未來願景,探索包括吃、穿、住在內的綜合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當代藝術新聞》這次來到金澤21世紀美術館,發現此展見證人工智慧、虛擬宇宙、大數據等最新當代卓越科技與藝術的緊密結合,迸出跨界驚豔火花。館方還精心安排了金澤市導覽行程,充分體驗這座新舊文化交融的古都城市之美。

第一天抵達美術館的首要行程為正式記者會,館長長谷川祐子以自信且快速的語調開場,首先向眾人介紹金澤21世紀美術館創立過程與演變史,美術館於2004年成立,蓋造的三大重點是牆、地板以及光線。由於希望每個藝術家都有獨立展覽空間,格局規劃與隔音成為當時建牆時最大的難題;其次,為了環保和節省能源,採用自然光線與溫度,建築的外牆與室內的牆壁大多使用玻璃,給人一種「透明、明亮、開放」的視覺感受。除了建築物外,長谷川祐子更著重地介紹關於教育的推動,美術館作為向創造未來文化的青少年們開放的教育平台,為達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目標,每年都會邀請全市38,000多名中小學生免費參觀。此外,她還特別引薦了本次DXP展覽的4位年輕策展人,分別來自相異的領域,包括建築師、歷史學家等,平均年齡只有30歲,顯示出美術館對於培養年輕世代的不遺餘力。

緊接著長谷川祐子親自進行導覽:「我們沉浸在一個無形的網絡中,我們的生活部分地(並且越來越多地)被人工智慧控制,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每天都在重新產生。本次群展從七大方面切入—食、衣、建築、遊戲、大數據、AI人工智慧以及NFT,參展藝術家與學術單位高達25個。」語畢,戴上耳機的媒體們邊聆聽她流暢的英文解說,邊馬不停蹄地跟隨館長進入一間又一間的展覽室。不得不提,當一踏入展間如同開啟通往賽博龐克(Cyberpunk)的異世界星球大門,尤其是開創性的作品使人得以透過當代藝術洞察未來的可能性。

關於食物

味覺是人類的其中一個重要感官,要如何通過數位再現呢?代表展品為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Homei Miyashita)的實驗室2022年創作的〈Edible lenticular〉,宮下博士與所帶領的實驗室團隊,透過專注於味覺作為可食用數位媒體領域的先驅。他們開發出可舔式原型電視螢幕,又製作出能以電刺激來增加食物鹹味的筷子型裝置。這些種種發明令人難以置信,糖果的味道可藉由數位化改變,虛擬鹽攝取量可付諸實踐,作為減少鹽分攝取的另一種方式。吃(飲食)竟然可透過「攝取」數據來實現。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由左而右/
Svea, Suggy, Till presented at DEF CON 26, Inside the Fake Science Factory, 2018

Bert Chan, Takashi Ikegami Lab,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Lenia / Oil Droplet

Homei Miyashita Laboratory,
Meiji University, 2022

© Miyashita Laboratory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談到衣服

穿著數位化的代表之一,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河野富廣(Tomihiro Kono)身為一位假髮藝術家,在時尚圈被稱作「假髮鬼才」,其假髮如同外星生物般,飾有珠子和萊茵石,備受年輕人青睞,還曾為冰島歌手Bjork與韓國女團New Jeans製作假髮。2020年,他推出一款用於虛擬試戴假髮的 AR 濾鏡,並在本展中更新AR濾鏡版本,以及由真實假髮組成的裝置。當原先專業的媒體們來到鏡頭前,怪誕的彩色假髮生物出現在螢幕上,彷若寄生於人體,眾人皆搖身一變為不明生物,玩得不亦樂乎,滿足了我們對跨物種的想像。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Tomihiro Kono, Fancy Creatures,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說到建築

「科技將創造一個世界,讓每人都能成為創造者。」這是日本新創建築事務所VUILD的中心主旨,其作品〈The Learning Architecture For Learners〉完全體現了上述精神,實踐建築民主化。想像一下,你可以在線上完成從木工設計到零件加工的所有工作,最後再自行組裝加工後的零件。現場也開放觀眾對著麥克風語音輸入來提出要求,例如像蘋果的椅子,AI接收指令後,螢幕上會快速生成3D立體模型。CNC數控路由器再根據3D數據,將模型製作完成。該裝置與 VUILD 的多樣化服務提出了前所未見的創建建築和城市的新方法,減少生活空間與家具設計過程中的障礙。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VUILD, WA-DO-WA-DO-Building Worlds with Words,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遊戲

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常消遣之一。藝術家團體Keiken提供了看待電玩遊戲的新方式,就是戲劇劇場。Keiken由 Tanya Cruz、Hana Omori 和 Isabel Ramos 於 2015 年共同創立,秉持著體驗理念,在各方面探索意識的本質和未來實踐。他們目前打造出的遊戲項目《形態天使》是一個持續演變的虛擬宇宙,背景設定為 1000 年後,其空間與時間皆超越了我們當前的現實。它探索未來人們透過細胞的有機重組獲得了後人類能力,從而利用了非人類意識。在此未來世界中,後人類實體被認為是「天使」,他們重視並汲取各種意識,包括祖先、身體、外星,以及動物、自然、細胞和宇宙。觀眾作為玩家,可以操控「天使」,踏上探索未來世界的冒險之旅。現場還另外布置了一個沉浸式裝置,鼓勵觀眾進入螢光球池中休息與思考,並藉由身旁的平板了解該虛擬宇宙如何建立與發展。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Keiken, Morphogenic Angels: Chapter 1: Omoiyari,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NFT(Non-Fungible Token)

意指「非同質化代幣」,作為一種數位藝術形式贏得了一種不可篡改的真實性,並於區塊鏈上擁有舉世無雙的識別代碼,提供原生數位資產的所有權證明,證明該檔案是「世界唯一」,進而產生收藏與紀念價值。由於此特性不僅開啟了數位藝術的市場價值,新的受眾與收藏家隨之而來,啟動一個新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循環系統。現場展出虛擬藝術家艾克瓦西·阿波古(Isaac Nana Akwasi Opoku,又稱【Afroscope】)的NFT作品〈你可以砍掉我們的頭,但你不能扼殺我們的夢想〉(You Can Cut Off Our Heads But You Can’t Kill Our Dreams),該作品首度展出於日本。阿波古曾代表迦納參加 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其作品皆充斥著非洲未來表現主義色彩,將黑人文化與科技、科學深度聯結,創造出如同科幻小說般的影像。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AFROSCOPE, Decolonize Imagination,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大數據

已被多方應用,也成為一種嶄新的藝術表現。這種新的媒體煉金術正在透過數位化不斷實現,例如使用數據作為「顏料」進行繪畫,或利用數據處理產生的熱量來創作雕塑。這次展出了愛爾蘭藝術家兼新銳導演大衛‧歐萊利(David OReilly)的創作〈夢之眼〉,他以數位方式描繪了宇宙的誕生,這也與生命的起源有關,並挑戰生活在當今數位世界的人們,重新詮釋「生命」一詞。這次展出的作品以藝術家2018年的作品為基礎,重構為聲音反應互動影片,它可透過對觀眾發出的聲音,例如拍手、跺腳等做出反應來改變影像,整體體驗相當短暫且獨特。

另一件作品為澳洲先鋒視覺藝術家喬納森·扎瓦達(Jonathan Zawada)〈犧牲,永恆的行為〉,這是一個涉及繪畫、雕塑以及透過各種軟體和周邊設備介導的電腦系統。牆上三幅岩層畫是基於與記憶相關的三種不同的人類染色體資訊。網路攝影機捕捉它們,而懸掛在半空中的電腦透過機器學習將它們轉換成自然語言的描述性文本,在會場以音訊資料的形式讀出。然後,該資訊在系統設備中進行轉換並傳遞到下一個設備。從視覺到語言,再到音訊,訊息在迂迴過程中不斷地從一種形式編碼到另一種形式。處理資料會導致電腦散發出多餘的熱量並熔化蠟,在裝置的中心新生成一層地層。這項工作表明,資訊傳輸是任何規模的行星、人類和基本粒子的每一種現象的核心,並重新審視了數位技術和人性的邊界。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David OReilly, Eye of the Dream, 2018-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Jonathan Zawada, Sacrifice, An Act of Permanence,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說到AI人工智慧

現場可觀賞土耳其藝術家雷菲克·阿納多爾(Refik Anadol)一系列作品〈神經繪畫〉(Neural Paintings),其創作靈感源於藝術家有個罹患阿茲海默症第四期的舅舅,基於好奇心使然,他開始研究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波,至今已6年。去年傳出好消息是他的舅舅終於記得他,被認為是個動人的奇蹟。阿納多爾提供了數位化記憶的徹底視覺化,並擴展了跨學科藝術。該系列作品將人類腦波圖(EEG)數據轉換為視覺,利用藝術家開發的獨特演算法來創作藝術,牆上可見到三種代表冥想、消極和積極的腦波狀態,分別以「活生生的繪畫」視頻與雕塑來展現。當中的記憶雕塑是由人類長期專注於特定事物時記錄的腦波圖數據生成,透過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協作使得視覺化和直觀地體驗情感波動成為「被看見」的可能。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Refik Anadol, MELTING MEMORIES SCULPTURES A, B, C, 2023
【DXP (數位轉型星球):走向下一個介面】金澤21世紀美術館展覽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隔天晚間迎來DXP特別企劃的重量級【IDEA】數位音樂會,由知名電子實驗音樂家涉谷慶一郎與東京大學教授池上高志聯手推出,演員則是機器人Alter3與Alter4,腳本則由近期市場討論度最高的聊天應用程式Chat GPT撰寫。當初一看到節目簡介,心想這組合堪稱前衛的夢幻聯動!機器人Alter3與Alter4位於舞台左右兩側,舞台中央擺放了鋼琴與電音裝置。表演拉開序幕,舞台前的大螢幕顯示出人與Chat GPT的對話內容,請它以「愛、死亡和存在」為題,讓兩個Android機器人進行深度對話。於是機器人Alter3率先開口,Alter4也給予回應。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涉谷慶一郎則坐在鋼琴與電音裝置前面進行現場配樂,甚至讓Alter4以歌唱的方式闡述其觀點;當Alter4首次吟唱時,全場似乎凝結,散發出一種詭異又難以言喻的氛圍。Alter4更直接指出重點:「我們永遠不會成為人類。」這句話令全場動容。接著長谷川祐子、涉谷慶一郎以及池上高志展開三人座談,會後現場觀眾踴躍提問。整場音樂會值得反思的是AI機器人並不具備真實的情感,他們的觀點究竟是出於自我意志,或是僅為人類行為、感覺以及思想的投射與複製?我們無從得知。但值得肯定的是該音樂會是一場成功的嶄新嘗試,自古以來,「愛、死亡和存在」如此宏大的議題論述歷久不衰,本次藉由AI機器人之口提供更多樣化的觀點,開放性的思維引起廣泛討論。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IDEA - A Dialogue on Love, Death and Existence by Two Androids, Keiichiro Shibuya + Takashi Ikegami
金澤21世紀美術館音樂會現場
攝影: IKEDA Hiraku

晨間散步+傳統工藝文化
深度體驗古都之美

第一天不斷接受最新科技的連環資訊爆炸攻擊後,我腦袋似乎有點不堪負荷,感謝館方第二天隨即安排金澤市導覽,一早先來場醒腦的晨間散步,地點則為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因其兼具有六種絕美的景觀意境「六勝」,包含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而得其名。該園歷經多任加賀藩主,建造出壯闊的迴游式庭園。當呼吸著清晨冷冽的空氣,穿梭在小山、亭台間之際,觀賞著湖中彷彿與岸邊連成一色的倒影,不得不說真是美得令人屏息。返回飯店小歇後,來到鈴木大拙(D.T Suzuki)博物館,佛教哲學家鈴木大拙身為將禪學推廣進西方的先行者,對西方世界影響甚鉅。館內同時展出其作品與照片,靜謐的開放空間引人沉思。接著進入加賀友禪會館,這座小型博物館展示著加賀友禪絲綢染印技術,是項金澤的傳統工藝技術。當初加賀友禪特別選用靛藍、緋紅色、深綠色、黃土色及古代紫色共5色作為基底,彩繪出花鳥、草木等。匠師富有熱情地介紹著如何製作有禪染的每個精細步驟,更讓我們親身體驗上色的過程,最後還能試穿正統的加賀有禪和服,可說是不虛此行,他們著實將在地傳統工藝的匠人精神發揮地淋漓盡致。

午餐地點再度回到兼六園,當中內建的茶屋—見城亭,餐點為特選珠姬寶石箱,以壽司結合季節性新鮮時令蔬食;該建物設計則源於世界知名建築大師隈研吾,室內以黑色調為主,運用撒上金箔的燈光,呈現低調優雅的暈黃色澤。下午則參觀金澤卯辰山工藝工坊,為推廣及發展當地傳統優良工藝,該工坊以金工、陶藝、漆藝、染色、玻璃等五大工藝類項為主,招收年齡35歲以下、不限國籍的年輕技術研修員,不僅提供設施完備的工藝工房進行創作,每月更發放研修獎勵金,研修期間為2-3年。現場可見到許多才華洋溢的年輕藝術家正心無旁鶩地專心創作,訪客在參觀同時還能與他們進行藝術交流,可隨時提問其創作理念與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他鄉遇故知,見到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的陶藝藝術家洪湛筑,工坊一樓的展示廳亦展出其2022年的創作〈雨夜行〉。透過本次探訪,感受到該工坊全力扶持年輕創作者,年輕創作者也盡心學習,兩者相輔相成,未來此地有望成為培育工藝人才的世界級據點,將傳統工藝文化發揚光大並世代傳承下去。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鈴木大拙館內的水鏡花園充滿哲思
攝影:當代藝術新聞

在這片黃金的沼澤
創新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技術交織並存

這四天三夜的金澤訪問之旅,以本次重點展覽DXP作為起頭,由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建築師、科學家、程式設計師和其他專業人士共同合作策劃,此種跨學科的方法從多方角度探討科技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不同觀點展示的作品與內容將考慮技術與人類和其他生物體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此展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它如何提出了包括食物、衣服和住所在內的整體生活的可能性,當中展示科技如何融入我們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的展品和概念。觀者在其中探索新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品質和體驗,並重新思考我們個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實際上,AI藝術雖看似新奇有趣,卻離我們並不遙遠,是人類生活觸手可及的未來。 展覽後穿插的金澤城市導覽,觀察到在該城市古今文化交織在一起,看似不相干,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同館長長谷川祐子受訪時所說,當代藝術的種子已在金澤這古都種下,盼望發芽並開花。在金澤,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並非對立關係,當代藝術雖運用最新科技來實踐,但卻能吸收傳統工藝土壤的養分,持續茁壯長大;傳統工藝技術也不致凋零,能藉此得到傳承與延續,比方金澤卯辰山工藝工坊的存在。所以兩者皆能在金澤得到充分發展,達到互利共生的關係。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net 數位轉型星球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金澤卯辰山工藝工坊的年輕藝術家正專心地進行創作
攝影:當代藝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