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雜誌 Tea Magazine • 2022.01.21

tea茶 雜誌|日本庭院裡的枯山水與中國園林毫無關係

日本庭院裡的枯山水與中國園林毫無關係

我覺得日本庭院裡的枯山水,與中國園林毫無關係。這是一個很無聊的話題。其實,無聊的話題許多都是有趣的,譬如我們談論張曼玉是否又換了新男友,這個男朋友比她上一任男朋友還要小幾歲?這樣的話題會讓所有張曼玉男性迷們特別興奮和解氣,最好希望她張曼玉一輩子找不到幸福,除非她愛上此話題主聊者自己。這樣話題的有趣之處在於誰也得不到這個公共情人,而她卻一直璀璨地掛在當空永遠照著你,讓你每天在與你沒有絲毫益處的光亮干擾你,讓你懊惱。

所以,談論喜歡的影星,就是派遣這一懊惱的好方法。但是,如若討論張曼玉與張愛玲的關係,這個話題不但無聊,也無趣,更無結果。

馬遠 水圖−層波疊浪
馬遠 水圖−芸生蒼海

如果非要比較日本庭院和中國園林,倒是有一個類同,就是日本庭院同樣與中國園林的布局一樣繁複,過多地房舍緊挨著,過份地林木修飾栽種,進入院子裡感受到了同樣的擁塞心情。而枯山水往往只是在日本庭院某個角落,像是一塊飛地,竟然與日本庭院審美格格不入。我自討我不喜歡日本庭院,卻是喜歡枯山水的。原因是枯山水更冷清,摘去了不必要的囉嗦,沈靜到無需語言描述,僅僅是一處在,無論你看見或者沒看見。

馬遠 水圖−長江萬頃

南宋畫家馬遠有一組著名的「水圖」,一共十二張,描繪了他所見到的各種水的景象,有湖泊有大海,有煙波浩渺,有風平浪靜,有急風驟雨,有波浪翻滾,似乎描寫了所有江河湖海水的表情。

這組畫影響久遠,直至今天還影響了日本的當代攝影家杉本博司,因此可以推斷馬遠「水圖」也曾影響過古代的日本畫家,譬如葛飾北齋的一組版畫〈富士十景〉,這套版畫其中有一幅海上看富士山的畫,卻把富士山縮小在大海遠處的右前方,而畫面的主體是海浪,海浪翻捲滔天,有一股驚險的心悸襲來,然而整個畫面整理出十分地具有裝飾風格。這幅畫的海浪畫法,基本是學習馬遠的手法。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我竊以為,馬遠畫水是帶著欣賞自然的意味去觀看大江湖海的。不久前看了一部英國電影《透納先生》,透納是描繪大海的偉大畫家,影片有一個細節,透納將自己捆綁在一艘行駛在狂風暴雨的海面上的船的桅桿上,而且還是在一個冬天。為的就是觀察,惡劣情境時候的大海,或者我們可以認為他是在欣賞特殊狀態下的大海?早期藝術家對自然的態度肯定就是欣賞和贊美。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日本島地面環海,那裡的畫家們以為海是最美的畫面應該順理成章。我有見過一些描畫海水的日本漆屏風,類似這樣的海水的描寫,應該就是日本人對自然美好的摹寫吧?我突然意識到,枯山水可能就是將平面的裝飾畫風做成立體裝置的結果,那些白色的石子耙犁成海的波浪紋樣,零散放置一些石塊,也就是描畫大海中的那些孤島。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一次,在舊金山,驅車去了一個很遠的鄉下,那裡好像聚集了一些西藏的流亡者,和他們一起午飯的時候,來了一個讓我十分面善的人。我對他說,我認識你,你是不是演過《苦月亮》?他說,你真是好眼力。同行的徐綱是在美國一所大學教授電影,他說,這是著名影星彼德考約特。席間彼德說他是禪宗信仰者,我很有興趣地問,你是喜歡機鋒呢?還是迷戀公案?結果他的回答竟然是稀裡糊塗,至今我都不能明白,所以完全記不得他所說的有關禪宗的話題內容了。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一次,於京都龍安寺那塊著名的枯山水飛地拍攝,我很想去找到一個理想的角度,很自然地走到了臺階下,手都可以撿起白色石子了,有個一直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的西方女人,突然對我怒目,好像我觸犯了神靈,她輕聲呵斥讓我趕緊上來,當時我無地自容地覺得自己好沒有修養。於是我慚愧地退到她身後坐下,學著她一起觀看這片飛地。過了半小時,但見她還是一動不動,我有些絕望了。她在看什麼呢?我自然也是終於沒有看出究竟來。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有人說:「南宋僧人蘭溪道隆,在山梨縣甲府市東光寺擔任開山住持,並建造了寺內庭園,在池水中央放置了船型石及表現為龜、鶴的石塊,在岸上用數百石塊堆築了中國式山水,其中有一組『凅滝』,以堆放的石塊組成山澗,叫成『水落石』的立放的平面石塊,表示飛流直下的瀑布,而一塊形如魚狀的『鯉魚石』,多半身露出水面地正往『瀑布』上跳躍。這組不動的石塊表現了活生生的鯉魚跳龍門,名稱『龍門瀑』。『龍門瀑』旁並未鋪就白砂石,但日本人將其當作枯山水的雛形。」從有水的布置,然後演變至以細碎石子替代水,期間的艱辛改良與變革是多麼不容易。我不相信這樣的考證,並且我完全不相信中國的園林文化會影響出日本的枯山水的形成。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我甚至認為枯山水與禪宗並沒有什麼關聯。日本人就是喜歡簡單乾凈,有如日本的劍道,無論是上中下哪一段起手,都是不要浪費,最快出擊,而且它不是說擊倒就完了,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這是一種生死觀。所以,枯山水的石頭的擺放是相互對峙,清矝自虐,暗含殺氣,是一種否定的肯定。我院子裡種了一株櫻花樹,是一種早櫻花,三月初就開花,花開很突然,某一天看窗外花都盛開了,可是一個星期,若是一夜的風,或是一夜的雨,花謝了落了一地。這樣的要求生命瞬息燦爛,中國人是完全沒有的。所謂「枯山水是乾枯的山水,但它在坐禪冥想的僧人心中並不乾枯」的言說,這只是中國人對日本修禪人一廂情願的想像。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而日本人的「一滴海之庭」的描繪才是真正他們的意思,倒是很像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一樣方式,是將遠處的景色縮小模擬在庭院裡。中國文人為了「隱」,而在院子裡模擬自然修造小山水,而日本人是想將海的意蘊搬到後院而已。

我很贊同日本人做枯山水時,是把選好的石頭深埋進土裡的做法,而露出的僅是大塊石頭的一部分,那石頭置於景中,仿彿從地裡長出來的一般,使觀看更符合自然邏輯。

宜興丁蜀鎮有一處玉女潭,那是一座很低矮的山,相傳唐朝的時候,詩人李幼卿(是一位太子庶子),和朋友陸希聲最先來到這裡居住,或許是喜歡此處多有嶙峋石塊破土(陽羨地處太湖之濱,地表奇石皆為湖市)的緣故?後來「湮塞不通,人鮮知者」。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明代,溧陽進士史恭甫為母親選擇墓地,買下了這塊荒地,「乃疏土出石,決澮導流,刳辟蠲刈」,遂造園於山。在當時吳門四大畫家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都非常推崇玉女潭。但是明代蘇州園林的疊石風氣,卻與唐代方式大不一樣了。而日本枯山水的埋石方法,倒頗有古風。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文 / 洪磊(寫於常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