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雜誌 Tea Magazine • 2022.10.13

tea茶 雜誌|{茶會}「未來茶日子」茶家十職

茶家十職

自2004開始我們在臺北已完成了系列劇場茶會。通過茶會的儀式感及劇場跨界表演藝術的形式讓文化界認同了我所理解的這杯茶湯高度,也為茶界領取了臺北市文化獎。

2012年來到北京,自許為兩岸茶文化交流努力。

從香格裏拉、景德鎮等地茶會之後,茶界開始流行穿著長袍、披著統一色系圍巾、拎著籃子到處赴約的所謂「茶人」,他們擺著長卷用盡各種裝置手法用力包裝茶席以爭取眾人注意。茶會漸漸遠離了茶湯成為各界人士表現自我的舞臺。

一席茶下來往往又累又壓抑並且離道更遠了。

於是在2016年廈門茶博會決定發表個紅色小屋掛著水晶燈擺著時尚沙發的茶客廳,像是回到八九十年代的人人守在電視機前圍著部不銹鋼茶車的溫暖記憶,中國的茶事美學似乎正逐漸從古籍書畫走進日常生活。

未來的日子中國人該穿什麽服裝如何透過一席茶詮釋他的生命態度?

從大自然而來終究要回到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茶道復興之路。

不要去限制妳的格局,我不想塑造茶家的每一個同學,像一個模具印出來的。我期望妳們都是一股流動的水,遇到不同的器物、環境,我們要把自己很自然地融入。

從劇場回歸到生活。

形式的模仿已經到了極致。

往內去內化‭… …‬

茶會總監

李曙韻

 

茶人

姚栩

孫抒

江華

黃濤

嘉嘉

吳靜

倪薇薇

劉海遙

任政林

代麓汐ت

王崇芳

蔡雪濱

龔毛毛

蘇歆悅

趙蘇雅

譚曉慧

王劍平

王利峰

 

規劃執行

巨剛

趙亞蘭

吳文堯

「誰說茶會就是要低眉無語,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也是一種歲月靜好。」 茶人的氣場不是來自於服裝,而是來自於自身的修為,服裝只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而茶會的面貌可以很多元,如何做到專注而不冷漠,細膩而不拒人千里之外,溫暖而不暄鬧,喜悅而不放肆,是茶人的修養,也是生活的品性。 當代的茶人是活在當代的,應有屬於自己的當代美學,對當代生活的理解,從古代積累的底蘊,滋養出屬於當代的語彙,這一杯茶,還有很多要努力。 --《tea》茶雜誌编:李景蓉

‭ / ‬李曙韻‭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