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06

台北故宮【閑情四事】

體現宋人高規格的生活儀式感

江瑄/台北綜合報導
台北故宮/圖版提供

每年秋季,台北故宮都會推出年度大展,今年也不例外地將於10月推出【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外,並於9月16日開展的【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更是備受矚目。此展除了故宮典藏文物外,更借展了來自:國家圖書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等重要精品,共102件展品。

台北故宮【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現場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是由余佩瑾副院長率領策展團隊,書畫文獻處何炎泉研究員、書畫文獻處許媛婷副研究員、及器物處王亮鈞助理研究員共同策劃,聚焦於12世紀前後的宋人,有多講究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宋朝開始流行各種品茶、品香,尤其是上流社會的人們,不僅對香味異常敏銳,進而發展出了品評與審美。品香、喝茶、掛畫、聽琴…等雅興,進而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文活動,就像現代人熱衷於尋常生活創造豐富的「儀式感」。

在疫情中,特地親臨台北開幕式的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館長守屋雅史及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學藝課長代理小林仁表示:「是次展覽十分傑出,由插花、焚香、掛畫、喝茶所組成的『四藝』,呈現以宋人為主的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參與此次展出,借展21件精品,其中有首次出國的2件國寶〈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碗〉、〈元 龍泉窯飛青瓷花生〉及3件重要文化財〈南宋 龍泉窯青瓷鳳凰耳花生〉、〈南宋 吉州窯木葉天目茶碗〉、〈金 磁州窯綠釉黑花牧丹文瓶〉等重器,並能夠介紹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傳世精品,非常榮幸。希望透過本展,大家能體驗古人豐富且有品味的生活。」

台北故宮【閑情四事】以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為題,分區展示,呈現十二世紀前後,人們關注四件事的想法和付諸行動的各種表現。
台北故宮【閑情四事】以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為題,分區展示,呈現十二世紀前後,人們關注四件事的想法和付諸行動的各種表現。
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借展的精品中,有首次越洋展出的國寶〈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碗〉

「本院與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於2017年簽訂姊妹館合作備忘錄,屢有交流活動與展覽合作。這幾年當中,已有2019年本院舉辦的『黑釉工作坊』,因為疫情的關係,2020年以後暫時中斷,今年終於得以推出【閑情四事】特展。除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的21件展品外,另有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的3件。除此之外,對應的院藏文物,包括器物、書畫及文獻展品,像是國寶級的〈蠟梅山禽圖〉、〈花籃圖〉及〈北宋 汝窯青瓷膽瓶〉、〈南宋 龍泉窯青瓷紙槌瓶〉等多件重要古物,都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精彩文物。」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如是說。

在古代,如何辦一場娛樂與優雅品味兼具的筵席呢?

孟元老《東京孟華錄·筵會假賃》中指出:「主人只出錢而已,不用費力」直接出錢請「四司六局」代辦,是一個相當有效率的解決之道。「四司六局」是在經濟向榮、消費力強的社會所發展出的商業模式,從筵席的流程到各局所負責的工作細項,龐大而繁雜,他們就是營造出上流享宴的幕後推手。劉松年〈西園雅集〉畫中描繪北宋文人雅士經常會集飲酒、賦詩、談笑或作畫,在這些文人雅士的宴飲與穿梭宴席間的負責工作人員,從搭設棚架、茶酒司、廚房事務、出盤人員到油燭局工作人員,他們各司其職,為主下將筵席半盡善盡美。

除了延續唐朝的煎茶法,隨著點茶風尚的盛行,黑釉茶碗也成為炙手可熱的茶器。台北故宮收藏的〈南宋 建窯兔亳盞〉,可以呼應蔡襄《茶錄》關於「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的記載。由此可見,由於兔毫盞的胎體厚實,比較容易保持茶湯的熱度,所以除了擁有像兔子毫毛般的紋路可供欣賞之外,因兼具實用特性,是當時人認為相當適合飲茶的最佳茶碗。

宋 蘇軾 致運句太博尺牘
冊頁 高26.1公分 寬20.9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黃庭堅 書嬰香方
冊頁 高28.9公分 寬37.7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古代,如何辦一場娛樂與優雅品味兼具的筵席呢?

孟元老《東京孟華錄·筵會假賃》中指出:「主人只出錢而已,不用費力」直接出錢請「四司六局」代辦,是一個相當有效率的解決之道。「四司六局」是在經濟向榮、消費力強的社會所發展出的商業模式,從筵席的流程到各局所負責的工作細項,龐大而繁雜,他們就是營造出上流享宴的幕後推手。劉松年〈西園雅集〉畫中描繪北宋文人雅士經常會集飲酒、賦詩、談笑或作畫,在這些文人雅士的宴飲與穿梭宴席間的負責工作人員,從搭設棚架、茶酒司、廚房事務、出盤人員到油燭局工作人員,他們各司其職,為主下將筵席半盡善盡美。

除了延續唐朝的煎茶法,隨著點茶風尚的盛行,黑釉茶碗也成為炙手可熱的茶器。台北故宮收藏的〈南宋 建窯兔亳盞〉,可以呼應蔡襄《茶錄》關於「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的記載。由此可見,由於兔毫盞的胎體厚實,比較容易保持茶湯的熱度,所以除了擁有像兔子毫毛般的紋路可供欣賞之外,因兼具實用特性,是當時人認為相當適合飲茶的最佳茶碗。

宋 馬遠 茅軒瀹茗
冊頁 高24.6公分 寬27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唐物丸壺茶入(宗及丸壺)
高6.5公分 口徑3公分
胴徑6.4公分 底徑2.7公分
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

在眾多精美的器物展件中,小林仁先生特別指出〈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碗〉曾由關白豐臣秀次收藏,再由西本願寺、京都三井家、若狹酒井家遞藏,茶碗表面油滴狀的小斑紋和藍色為主的彩虹光彩為主要特色,釉面布滿金色、銀色、深藍色的閃耀斑點,就像是璀璨宇宙裡耀眼奪目的銀河星辰,是現存油滴天目的顛峰之作。

除了油滴天目外,還有葉紋黑釉茶碗,「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這種虛實閃爍的圖案,有著「茶百戲」之說。助理研究員王亮鈞指出〈南宋 吉州窯黑釉葉紋碗〉這件展品是將天然桑葉沾染黃釉後,貼在塗好黑釉的碗裡,葉子被高溫燒去,碗內就印下黃褐色殘葉,展現內斂禪意與空靈美學。他也指出宋人追求鮮亮純白的湯色,黑釉茶盞最呈襯托出其色澤,「那時茶湯最上層的白泡,就像我們喝咖啡時上面的拉花」而以桑葉為紋,則可見南宋詩人陳與義曾言:「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

「無論點茶或煎茶,都需將茶湯盛大茶盞才能飲用。透過院藏〈蕭翼賺蘭亭圖〉的童子捧茶,或〈文會圖〉中的分茶圖像,得知在隔熱和易於持拿的需求下,茶盞或茶碗常配備有專屬的托子。這件白瓷盞托,出產自河北省定窯。從宋人品茗,常見黑白兩色茶具配套使用的美感意趣,也許能拿來搭配十二、十三世紀的黑釉茶盞。」余佩瑾副院長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茶入」為日本地位也相當高的茶道具,早在日本戰國時代,茶入可以換取一座城市,可見茶入之珍貴。一件高6.5公分的〈南宋 唐物丸壺茶入〉原為富商天王寺屋津田宗及所藏,宗及曾侍奉豐臣秀吉舉辦茶會,本品亦由其傳給其次子江月宗丸和尚,為龍光院的代表茶入。

宋 李嵩 花籃
冊頁 高26.1公分 寬26.3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最鍾愛梅花,【閑情四事】展出了分別來自不同朝代有關於「梅」的作品
透過這些精品,仍能嗅到撲鼻而來的香氣。

古代的香味難以保存,甚至要以文字記載也相當不易,所以鮮少提及五感中的嗅覺。在生活上非常講究的宋人,在品茶、焚香、插花之餘,對於獨門香料配方更是講究,像宋徽宗就於宮廷中特設香坊,開發新香方,除了皇宮貴族們愛不釋手之外,文人也喜好搜集及研究不同配方,加強自身的文化優勢,當時大家都以追逐新奇獨特的香品、香具為目標。

蘇軾〈致運句太博尺牘〉信札為致謝對方贈送自己一個極佳的〈臨安香合〉,而這封信的紙張則是選用了當高級的砑光折枝梅花粉蠟箋,「光從書信用紙就可以想見,蘇軾收到這件香合後是多麼喜悅!」何炎泉研究員說到。梅花因清新脫俗與傲雪盛開的特質,自古被賦予君子人格,而折枝梅在北宋箋紙上出現,說明了其在藝文與生活上都扮演重要角色。

畫梅也是北宋文人畫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揚無咎時常對著梅花臨摹,表現出梅樹的姿態與神情,除了擬真的形象外,更富有文人意趣,其〈書尺牘〉亦作於折枝花卉砑箋之上,信中允諾日後會為友人寫〈千字文〉,可見當時他的書法相當受到歡迎。

另外,台北故宮的「國寶」宋徽宗〈臘梅山禽〉也在此特展中亮相,限展42天,畫中描繪一對白頭翁棲息梅枝,下方有徽宗以「瘦金體」寫成的詩作款題「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舟青約,千秋指白頭。」,畫面簡練疏朗,富含詩情畫意,堪稱詩書畫三絕的傳世名蹟。

宋人 博古圖
軸 高141.1公分 寬100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氏香譜》中記載了一則關於氣味的軼事,以畫梅著稱的花光長老,派人將兩幅作品送給黃庭堅,他便與好友惠洪一同在府上欣賞。他馬上感嘆,很遺憾沒有香味,惠洪隨即取出一香來點焚,隨即就好像初寒天剛亮時,走在於西湖孤山梅花林籬笆旁;可以聞到新鮮清晰的梅花香。黃庭堅好奇此香從何而來?惠洪說此款「韓魏公濃梅香」是蘇軾從韓琦府中所得,後來傳授給我,不知因何故沒有傳給向來有香癖的你。以香癖自居的黃庭堅,也留下了墨跡如:〈書藥方〉中提到了「嬰香」,另外還有〈意和香〉、〈意可香〉、〈深靜香〉與〈小宗香〉最為知名,《陳氏香譜》記載這四種香方為「黃太史四香」。

由於上層社會及文人雅士間流行的品香文化,加上海上貿易發達,商人大量進口香料,市面上的香舖也能見到龍涎、沉腦、清和、清福異等昂貴香料;民間的酒樓也應顧客需求,備有香篆、香印、香餅。所以在上流社會的筵席上自然也少不了負責香事的工作人員,他們不但要在香焚盡之前隨時替換,同時要配合客人所取用異品奇香的需求。

南宋 吉州窯 黑釉葉紋碗
高4公分 口徑15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插花時特別講究花器與花材的搭配;掛畫除了美化居家環境
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走入其中的優雅空間,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與透過〈宋無款人物〉感受插花、焚香、掛畫、喝茶,並將這四件事實際融人生活的景象,皆點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

畫中的世界既真實卻又充滿想像空間,因此,宋人將心境寄託於山水之中。掛畫、賞畫這件事,並非文人雅士專屬的活動,當時還有專門的行業,幫忙掛畫、插花和佈置空問。

許媛婷副研究員指出:「《南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是南宋文人趙希鵠考證各種古器、書畫的心得總結。他提到平日在家『掛畫』要有原則,認為室內最好掛三至四軸的名畫,每隔三、五日就要更換。畫的前方最好擺放一張桌案,具有阻隔及保護之效;桌上宜放置香爐、琴、硯。若是氣候太熱或太寒,都不宜掛畫。此處呈現收藏家認為鑑賞畫,不只要有『儀式感』,同時也需注重溫濕度對名畫的影響。」

南宋 建窯 油滴天目茶碗
高7.5公分 口徑12.2公分 底徑4.2公分
日本國寶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

李嵩〈花籃圖〉傳達出宋人買花、送花的閑情雅緻以及特殊的花藝形式。而蔡襄的〈大研帖〉除了書法吸睛之外,更重要的是,字裡行間記載了文人互相餽贈花盆的情誼。宋人喜歡插花,甚至也把插花的圖像,變成一種裝飾圖案,而花器門類也有多種選擇,像是最常見的膽瓶,如同楊萬里的詩中所寫「膽樣銀瓶玉樣梅,此枝折得未全開」,膽瓶襯托出了花朵如美玉般的質感;另外最特別的是一件〈高麗王朝 青瓷陽刻雙鶴枕〉傳到日本後被當作花器使用,顯示了文化不同認知有所差異。

透過【閑情四事】特展,我們看到了宋人所講究的生活質感與情調,為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製造出起伏與趣味;時至今日,插花、焚香、掛畫與喝茶仍為繁忙社會中的雅好,並且與更多領域做了跨界結合,衍生出現代社會獨有的品味及文化,這也是茶花香文化能歷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經歷千年,雖然透過不同語言、形式存在,卻有相通的核心精神流傳於世。

元 十四世紀 龍泉窯 飛青瓷花生
高27.4公分 最大徑4.6公分
日本國寶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
北宋 汝窯 青瓷膽瓶
全高17.8公分 口徑3.6公分 足徑8.4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