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05

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2024/05/17-2026/05/17

從紅學窺見浮世繁華
人情物趣交織

江瑄/台北專訪
台北故宮博物院/圖版提供

台北故宮自5月17日起推出為期兩年的展覽【看得見的紅樓夢】,主題環繞著經典小說《紅樓夢》,精選了100餘件精品呈現「清代貴族階級精緻的物質文化」,以「物」來讀小說,引領觀眾回望曹雪芹書中寫到的世界,追憶著盛清時期的貴族世家,富貴繁榮的似水年華。本展覽是台北故宮首次推出與紅學相關的展覽,並借展了國家圖書館及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品,濃縮並還原了《紅樓夢》中的經典角色與器物。台北故宮策展人器物處助理研究員王亮鈞將展覽分成「大雅可觀」、「異物奇貨」、「一番夢幻」三個軸線展開,分別呈現《紅樓夢》迷人之處,展覽小巧精緻,還原也立體化了《紅樓夢》大觀園中的人、事、物,讓觀者也能進入大觀園走一回。

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得見的紅樓夢】

《紅樓夢》有需要看得見嗎?

【看得見的紅樓夢】以〈清 玉籽料〉揭開展覽面紗,這顆女媧補天遺留的石頭是靈魂人物賈寶玉的象徵,其幻形入世、降生賈府,成為銜玉而生的賈寶玉。書中第一回中便提到:「一僧一道⋯⋯來到這青埂峰下,席地坐談,見著這塊鮮瑩明潔的石頭,且又縮成扇墜一般,甚屬可愛。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靈物了,只是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幾個字,使人人見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那裡去走一遭。』」

曹雪芹讓賈寶玉口銜玉而生暗藏巧思,「玉,石之美者」與貴族身份、君子品德等息息相關。生於三代襲替江寧織造曹家的曹雪芹,透過「補天石被棄」,隱喻著其與賈寶玉在面對百年貴族沒落的困境下,如同無才補天的石頭,在在顯示於國於家無望。

此展覽一開始規劃聚焦在器物,不過《紅樓夢》畢竟是一本小說,若加上奏折、古籍等文獻相呼應,會使展覽更加完整。除了《紅樓夢圖詠》外,故宮並沒有紅樓夢相關的院藏文獻,本次主視覺便依照這本版畫集內容進行設計;而展覽中呈現的文獻著錄,借展自國家圖書館及臺大圖書館,這兩個單位皆有不少《紅樓夢》相關文獻珍藏,像是:《繡像紅樓夢 一二〇回 淸 曹雪芹撰;清 高鶚、程偉元同刪定》和《清 曹雪芹撰 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民國五十年(1961)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來自國家圖書館,此外《清 曹雪芹撰 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民國五十年(1961)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胡適題辭本》、《繡像紅樓夢 一二〇回 淸 曹雪芹撰;淸 高鶚續並校訂(清)乾隆辛亥(1791)東觀閣刊巾箱本》則是來自臺大圖書館的藏品,由於展期長達兩年,展品會三個月定期更換一次,雖然稱為展品更換,不過只是換上同一件文物的不同冊別,並非換上另一件完全不同的品項,呈現的頁面也會針對展覽內容挑選。 眾所周知,胡適《石頭記》手抄本相當珍貴,亦是本次許多觀眾想一睹其風采的亮點展件之一,雖然有些紀錄顯示此珍本也許目前由中央研究院收藏,不過經一番查證後,《石頭記》早年經歷了一些波折,曾到過美國康乃爾大學,手抄本現今應藏於上海博物館。然而當初胡適在生命的垂暮之年,主持了《石頭記》的影印,並成功在港台兩地發行,實踐了自己不僅要保存好,更要流傳好珍本典籍的思想,在台灣出版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本次展出的兩件《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也可以解讀出自胡適之手,畢竟像是臺大圖書館藏的《石頭記》,是由他親自送給臺大,並留下親筆簽名,意義非凡,應會於2025年5月與觀眾見面。

大觀園,是元妃失去青春、與家人短暫相聚的樂園,也是賈寶玉與眾金釵們,在其權力的庇護下,彷彿遺世獨立的青春樂園。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為《紅樓夢》中賈府四位千金的名字,曹雪芹以「原、應、嘆、息」四字點出她們生於賈府末世的命運多舛,注定是一場令人嘆息的悲劇。寶玉的長姐元春入宮晉封為貴妃,讓賈府的榮耀達到鼎盛,賈府為了迎接元妃回家省親,特別修建了大觀園,它不但代表著元妃失去青春、與家人短暫相聚的樂園,也是賈寶玉與眾金釵們,在其權力的庇護下,彷彿遺世獨立的青春樂園。

曹雪芹將大觀園的日常,以精緻講究的中國藝術品包裹,除了反映賈府的當時的興旺,亦象徵書中各個角色的性格。《紅樓夢》一書中,多次提及器物,包括:陶瓷器、瑪瑙、銅器、漆器、玉器等,其中又以宋瓷中的汝窯出現次數最多,器物如汝窯盤、美人觚。《紅樓夢》書中提及這些器物時,並沒有正面描寫其樣式,更多描繪的是器物如何被使用。王亮鈞指出,十二金釵中戲劇性不如林黛玉的探春是故事最後掌權治理家的人,也是故事後半的主角,其剛正內斂的性格體現於其房間所使用的器物上,書中第四十回,描寫探春房中的一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槌。」曹雪芹在此為何以「大觀窯」代稱「汝窯」呢?這裡暗示著她是最具大觀精神的金釵;此外書中所提到的盤中所盛的大佛手,展覽以故宮藏品中的〈清 木雕彩繪佛手〉搭配了〈北宋 汝窯 青瓷碟〉,還原書中對探春生活品味的描述。探春房中還掛了顏真卿的對聯,其字體現了她正氣凜然的性格,其書案上不但陳設了許多筆筒,裡面的筆如樹林似佇立,透過小細節的安排,間接行塑出每位金釵的個性。〈清 仿官釉青瓷筆筒〉、〈清早期 竹雕荷葉水盛〉等案上文房,象徵著探春。

薛寶釵在《紅樓夢》的形象內斂沈穩、淡泊名利,且對妝容打扮毫不在意,小廝們對她的風評是如雪堆出來的人物,其性格在《紅樓夢》第七回中寫到:「姨太太不知,寶丫頭怪著呢,他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另,第四十回將薛寶釵的性格也延伸到了房中的陳設,「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瓶中供著數枝菊,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弔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由於要與上述的人格特徵相符,曹雪芹以作工較為粗糙的土定瓶作為擺放於薛寶釵房中的器物,瓶中插著象徵隱逸的菊花。〈明晚期至清 白瓷印花雲龍紋貫耳六方壺〉為展覽中與薛寶釵相應的器物。

其中最難表現的金釵為林黛玉,她給人的形象嬌弱多病,王亮鈞:「曹雪芹沒有太著墨於林黛玉從衣著至房間擺設,以至於挑選對應她的器物時相對有挑戰,然而,賈寶玉與林黛玉間情誼是故事最經典的部分之一,於是選擇了幾件〈清 紅鍛金銀線繡荷包〉、〈清 象牙雕花卉荷包〉、〈清 玉荷包形香囊〉做為象徵。」男性使用荷包是掛在腰間成對使用,賈寶玉甚至將林黛玉贈的荷包放在衣服中,凸顯他們對彼此間的珍視與親密。

其它展件〈清 掐絲琺瑯五福獻壽手爐〉、〈清 金平安耳挖簮〉、〈清 銀鍍金鏤空芙蓉花指甲套〉、〈清 玉鎖形佩〉…等物件濃縮汲取了《紅樓夢》中金釵最為鮮明的性格。

康熙皇帝硃諭 清 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二日
康熙皇帝硃諭
清 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二日
長22.8公分 寬18公分
恭請聖安並請赴京見江寧織造郎中曹寅奏摺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二十九日
恭請聖安並請赴京見江寧織造郎中曹寅奏摺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二十九日
長20.5公分 寬48.2公分
奏報曹頫房產什物江寧織造郎中隋赫德奏摺 清 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
奏報曹頫房產什物江寧織造郎中隋赫德奏摺
清 雍正六年三月初二日
長20.2公分 寬67公分

假作真時真亦假

《紅樓夢》的成書時代,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全球化貿易日益蓬勃的十八世紀。當時西方的傳教士陸陸續續抵達中國,帶來許多來自異域的舶來品,也就是俗稱的「洋貨」,如〈歐洲 十八世紀 銅嵌金星玻璃鼻煙盒〉、〈歐洲 十八世紀 畫琺瑯西洋人物懷錶〉〈歐洲 十八世紀 銅鍍金嵌瑪瑙修妝匣〉…等,皆成為宮廷流行的新奇之物。此所產生的擴散效果,不僅僅影響與宮廷關係密切的曹家,亦反映在曹雪芹筆下的賈府。此外,來自日本的漆器,〈日本 十八世紀 蒔繪菊籬螺鈿三層屜盒〉和〈日本 十八世紀 蒔繪山水櫥〉在書中同以「洋」字形容—「洋漆」,共同妝點著賈府的時尚品味。

書中提到的器物當時真的存在嗎?曹雪芹寫道「兩邊設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几:左邊几上擺著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邊几上擺著汝窯美人觚,裡面插著時鮮花卉。」簡單描寫王夫人房中的美人觚,雖然賈府為貴族世家,然而她們使用的器物不單純是有錢就能擁有,而是需要有契機接觸到,並且需要一定鑑賞力與品味。

汝窯即便到了乾隆時期,仍是寥若晨星,曹雪芹是否有機會親眼見到汝窯、甚至擁有汝窯,目前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料可以去證實,但是他在《紅樓夢》中提到的精品琳瑯滿目,像是定窯或是美人觚,王亮鈞:「即便曹雪芹沒有真正擁有這些名重器,但我相信他應該有機會接觸。由於觀眾對汝窯美人觚特別有興趣,本次展覽特別展示了幾件院藏亮點。」 觚其實是仿造青銅器造型,目前從傳世的汝窯或者是考古出土的汝窯窯址,尚未發現觚這類器型的標本,「在雍正與乾隆朝代,可見器型為觚,顏色仿汝窯的器物,便可推斷書中所提到的美人觚應是清代製品而非宋代;此外,薛寶釵房中的土定瓶也是定窯的仿作。」王亮鈞補充道。值得一提的是,在探春房中所見的顏真卿對聯也相當有意思,雖然對聯形式始於清代,也可以將他理解為清代仿品,不過,以文學史角度解讀,會更近一步著墨於物件在小說中象徵的意義。

最後,王亮鈞說到:「《紅樓夢》離不開「情」,親情、愛情、友情、主僕之情。「情」,又與「人」之間的互動,緊密絣織。人又透過「物」的點綴,顯得立體而有溫度。「物」,讓小說有了畫面,成為看得見的《紅樓夢》。」

明晚期至清 銅夔紋爐、瓶、盒
明晚期至清
銅夔紋爐、瓶、盒
爐高15公分 瓶高13.8公分 盒高7.9公分
北宋 汝窯 青瓷洗 「奉華」銘
北宋 汝窯
青瓷洗 「奉華」銘
口徑12.7公分 高2.3公分
明永樂 甜白暗花鳳紋盤
明永樂 甜白暗花鳳紋盤
口徑17公分 高3.4公分
清乾隆 瑪瑙扭絲紋碟
清乾隆 瑪瑙扭絲紋碟
口徑10.5公分 高2.7公分
北宋 汝窯 青瓷碟
北宋 汝窯 青瓷碟
口徑15.7公分 高3.7公分
清 紅鍛金銀線繡荷包
清 紅鍛金銀線繡荷包
長10.8公分
清乾隆 鎗金填漆豐登長盒
清乾隆 鎗金填漆豐登長盒
長44.9公分
清乾隆 金鑲東珠貓睛石嬪妃朝冠頂
清乾隆 金鑲東珠貓睛石嬪妃朝冠頂
長16公分 座徑4.8公分
歐洲 十八世紀 畫琺瑯嵌珠寶西洋人物懷錶
歐洲 十八世紀 畫琺瑯嵌珠寶西洋人物懷錶
直徑4.5公分
清 白綢彩繡嵌珠寶翠玉花蝶團扇
清 白綢彩繡嵌珠寶翠玉花蝶團扇
長38.5公分 寬21.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