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 2021.06.22

專訪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何國慶先生 歷代高僧書法展

諸惡莫做  眾善奉行
無論為俗為僧  肩頭不離扁擔

CANS藝術新聞 / 專訪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 圖片提供

由何國慶先生創立的「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至今已25年了。在經歷過四分之一世紀的運作與收藏,基金會在2020年末推出「歷代高僧書法展」,展出114位佛門人物的書法與繪畫。因展品內容豐富,這次展覽分兩檔呈現。首先是《明代篇》,展期從12月22日至2月6日;農曆春節後接著是《清代民國篇》,展期為2月23日至3月31日。

台灣在這波新冠疫情中,能靠國人的自我約束和有效管理,大家的生活作息雖然不便,但社會活動基本上能維持運作,所以「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按原定規劃,在2020年末推出「歷代高僧書法展」作為成立25週年展。12月19日,《CANS藝術新聞》有幸受邀參加展覽開幕式,並與基金會創辦人何國慶先生相約訪談,經多次採訪及何先生親自導覽,才有了這一篇關於何國慶先生與「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和「歷代高僧書法展」精彩的內容。

本刊編輯部與《拍賣年鑑》資料庫中心,在每期雜誌策劃各個收藏項目的【特別專輯】,深受讀者的喜愛。本期因專訪何國慶先生所籌劃的「歷代高僧書法展」,搜羅歷年拍賣場上相關高僧書法的記錄,便有了這個「歷代高僧書法拍賣成交選粹」專輯,此專輯也豐富了歷代高僧書法市場的內容。

以下便是何國慶先生作為本期「專輯作客佳賓」,分享「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25年來策展的心路歷程,以及籌備已久的「歷代高僧書法展」的精彩內容。

何國慶董事長為觀眾導覽
「歷代高僧書法展」展覽現場

CANS藝術新聞:很高興您邀請本刊參加這次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歷代高僧書法展」開幕,您在2020年結束前舉辦這次展覽,是出於什麼樣的因緣和想法?

何國慶先生:「歷代高僧書法展」將分為兩個階段展出。第一檔《明代篇》;第二階段《清代民國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篇》將會展出二幅唐、西夏寫經卷。

基金會的藏品以「明代書法」與「民國書法」為兩大主軸,這也是中國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二個大時代。我特別喜歡研究明史,無論是政治、經濟及士大夫的文化氛圍,都有精彩的片段。同時,晚明也是佛教復興,高僧輩出的年代。

第一階段《明代篇》分為三個單元:一、「明清帝師」有永樂、仁宗、宣宗三代的帝師姚廣孝。順治帝師木陳道忞及玉琳通琇。二、「晚明高僧」包括晚明四大僧,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雲棲祩宏、憨山德清、藕益智旭、紫柏真可的弟子澹居法鎧。也有明末清初東渡到日本,開創黃檗宗的隱元隆琦等黃檗諸僧書寫的草書偈語。三、「清初四書畫僧」,弘仁漸江、髡殘石谿、八大山人、原濟石濤是開創中國清初畫史的宗師,他們也都是古代書畫拍賣市場天價級的明星,作品與畫論中,處處可以看到深受禪宗思想影響。

《清代民國篇》展品有 : 寄禪大師、諦閑大師、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弘一法師、太虛大師、 倓虛大師、大醒法師等。當代作品則有印順導師、曉雲法師、聖嚴法師、惟覺老和尚、星雲大師、證嚴上人等。晚清民國歷經革命與戰火局勢紛亂,卻也醞釀著佛教史的另一道契機。民國元年發生「廟產興學」事件,佛教界為護教赴京請願,寄禪、諦閑兩位大師出力尤多。民國四大高僧虛雲、印光、太虛、弘一,以其各自不同的法門,為佛教做出重大的貢獻。虛雲老和尚歷坐十五座道場,重興六大祖庭,建立規矩,法嗣信徒達數百萬,讓清末以來式微的佛教有了新的生機。印光法師弘揚淨土法門,倡導老實念佛,所有供養捐為善舉,常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開示弟子。弘一法師集書法、音樂、美術、戲劇、教育、思想諸家於一身,是傳統文化與佛教相結合的代表人物。太虛是近代佛教的改革派代表,曾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改革。並致力提升僧侶教育,創辦閩南、武昌等多所佛學院,發行《海潮音》雜誌。他主張的人生佛教,影響至今仍舊不衰。家師證嚴上人創辦的「慈濟功德會」,服膺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之志節,從事濟貧教富之志業,發展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一步八法印」的志業。星雲大師創辦佛光山道場,聖嚴法師創辦法鼓山道場,惟覺老和尚創辦中台山道場,此外如華梵大學曉雲法師、靈巖山妙蓮長老等,都以善念善行為出發點,將佛教徒利濟眾生的慈悲本懷,從臺灣推展到海外,這在歷代佛教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何國慶先生與近年來虔心佛法的曹興誠先生

CANS藝術新聞:很高興您邀請本刊參加這次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歷代高僧書法展」開幕,您在2020年結束前舉辦這次展覽,是出於什麼樣的因緣和想法?

何國慶先生:「歷代高僧書法展」將分為兩個階段展出。第一檔《明代篇》;第二階段《清代民國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篇》將會展出二幅唐、西夏寫經卷。

基金會的藏品以「明代書法」與「民國書法」為兩大主軸,這也是中國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二個大時代。我特別喜歡研究明史,無論是政治、經濟及士大夫的文化氛圍,都有精彩的片段。同時,晚明也是佛教復興,高僧輩出的年代。

第一階段《明代篇》分為三個單元:一、「明清帝師」有永樂、仁宗、宣宗三代的帝師姚廣孝。順治帝師木陳道忞及玉琳通琇。二、「晚明高僧」包括晚明四大僧,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雲棲祩宏、憨山德清、藕益智旭、紫柏真可的弟子澹居法鎧。也有明末清初東渡到日本,開創黃檗宗的隱元隆琦等黃檗諸僧書寫的草書偈語。三、「清初四書畫僧」,弘仁漸江、髡殘石谿、八大山人、原濟石濤是開創中國清初畫史的宗師,他們也都是古代書畫拍賣市場天價級的明星,作品與畫論中,處處可以看到深受禪宗思想影響。

《清代民國篇》展品有 : 寄禪大師、諦閑大師、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弘一法師、太虛大師、 倓虛大師、大醒法師等。當代作品則有印順導師、曉雲法師、聖嚴法師、惟覺老和尚、星雲大師、證嚴上人等。晚清民國歷經革命與戰火局勢紛亂,卻也醞釀著佛教史的另一道契機。民國元年發生「廟產興學」事件,佛教界為護教赴京請願,寄禪、諦閑兩位大師出力尤多。民國四大高僧虛雲、印光、太虛、弘一,以其各自不同的法門,為佛教做出重大的貢獻。虛雲老和尚歷坐十五座道場,重興六大祖庭,建立規矩,法嗣信徒達數百萬,讓清末以來式微的佛教有了新的生機。印光法師弘揚淨土法門,倡導老實念佛,所有供養捐為善舉,常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開示弟子。弘一法師集書法、音樂、美術、戲劇、教育、思想諸家於一身,是傳統文化與佛教相結合的代表人物。太虛是近代佛教的改革派代表,曾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改革。並致力提升僧侶教育,創辦閩南、武昌等多所佛學院,發行《海潮音》雜誌。他主張的人生佛教,影響至今仍舊不衰。家師證嚴上人創辦的「慈濟功德會」,服膺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之志節,從事濟貧教富之志業,發展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一步八法印」的志業。星雲大師創辦佛光山道場,聖嚴法師創辦法鼓山道場,惟覺老和尚創辦中台山道場,此外如華梵大學曉雲法師、靈巖山妙蓮長老等,都以善念善行為出發點,將佛教徒利濟眾生的慈悲本懷,從臺灣推展到海外,這在歷代佛教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與夫人導覽

CANS藝術新聞:這次「歷代高僧書法展」展覽籌備了多久?又與25年前的開幕首展有何不同?

何國慶先生:基金會成立後這些年,我們陸續收集補強了不少高僧書法,這次圖錄共收錄了114位佛門人物的書法與繪畫,與25年前開幕展相比,增加了115幅作品。

「高僧書法」雖然近年來逐漸受到收藏家的重視,但相對於浩瀚的書法收藏而言,還是個小眾市場。我認為既然要收藏這個系列,就必須先做好功課,所以我們開始對歷代僧人進行梳理,比較能蒐羅的還是離我們較近的明清兩代以及民國高僧,先考查整理佛教發展的源流,再來設定目標,希望能將高僧書法收藏系統化。如今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很幸運身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從前查找資料非常困難,現在只要動動手指頭,便能在網路上查詢到各種相關資訊,雖然網路上資訊未必都是正確,還要再研究釐清,但也因此結識到許多相關的學者,可以共同研究討論交換心得。

配合這次展覽,我們同時出版了《歷代高僧書法選粹》圖冊,由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廖肇亨教授所召集的研究團隊,為圖冊撰寫部分高僧小傳。這次出版的《歷代高僧書法選粹》裡,附有明清佛教世系表,基金會從收藏上力求將這個系統建構完整。25年前出版的《明清近代高僧書法》,曾經是海內外研究歷代高僧書法的重要參考書籍,多年來一書難求。我很高興能在這次展覽呈現更多的高僧墨跡,在研究上提供更多的新資料。

企業家張耀煌、收藏家楊恩勝、何國慶

CANS藝術新聞:在收藏歷代高僧書法過程中有何困難與艱辛,可否談談這些年基金會收藏歷代高僧書法的心路歷程?

何國慶先生:在文革後許多宗教的文物沒能傳承下來,尤其高僧書法更如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所謂「禮失而求諸野」,日本保留著大量中國古代文物,書法更是他們收藏的強項。一般認為日本流傳的大多是費隱通容、隱元隆琦等黃檗宗高僧的書法,實際上並不盡然;歷代黃檗宗皆以書法結緣,作為寺院建造、弘揚佛法的經費來源,固然留下大量書法,但日本所保存的唐人寫經與歷代高僧書法也不少。我曾在日本得到一件東皐心越手卷,形式上非常特別,這次展覽也有展出。

東臯心越是江戶時代由杭州永福寺東渡日本的大師,他除了精通禪宗教理外,本身文人素養極高,琴學、詩文、金石書畫、醫學皆造詣深厚,對日本文化影響甚鉅。他流傳下來的書法不少,基金會雖已有收藏,但前幾年在日本出現的一件書法引起了我的關注。這件作品的風格非常標準,但字句卻不通順。從日本競標回來後,經研究後發現竟是裱褙師傅裝裱時,將紙張順序排列錯誤,以至於字句不通順。經過重裝回復原來的形式,重現它如同撩撥琴弦的章法,高低大小曲斜錯落,想必是精通曲律的東皐心越,在書寫時將琴韻的弦外之音寫進手卷裡。

羲之堂陳筱君、林谷芳教授與名演員唐美雲(曾演出大愛電視台〈高僧傳蓮池大師〉)

CANS藝術新聞:當初為何會選擇書法作為收藏項目?「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成立發起又從而源起?

何國慶先生:我的書畫收藏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第一批收藏是買下張大千的舊藏古畫,之後被傅申老師認定是大千血戰古人的仿作。除了在台灣收藏書法作品外,過去二三十年我也在香港、紐約、中國內地的拍場競購。因為我對歷史人文比較感興趣,所以只專注在中國書畫上,並沒有涉獵其他的類別。

1991年父親過世後,我以父親之名在1995年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父親走後,我整理他書房的遺物,翻閱著一疊疊他的書法字稿,字裡行間彷佛照映著其思緒與情懷,這不禁讓我感懷萬千。父親平時愛讀古代詩詞,所以遺墨大多是詩詞字稿,像是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藉此思念已過世的家母。父親一生戎馬,年輕時參加抗戰,在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裡,則是緬懷在戰役中為國捐軀的同袍。在一場戰役中,他們遭遇日軍伏擊掃射,同袍傷亡過半,剎那間天人兩隔,而他總是懷念這些曾經同生共死的老戰友們和轉戰東南的軍旅生涯。我在父親留下的筆墨中,看見他寄情書法,神交古人,排遣晚年時光。在那份真摯的情感中,深深感受到書法對於人心的撫慰和精神的昇華。

就在回憶這些人與事,藉由古人的詩句抒懷,其實這些詩句與現代人是相通的。父親信手拈來,即便是日常所見的報紙也有不少隨筆。中國書法便捷經濟,用如此簡單的工具,環保、成本低,大家都可以學習,進入書法的世界。書法可以言志、載道、自娛娛人,修身養性。穿越時空神會古人,作為創作更蘊藏著無比的藝術性與可能性。歷代有多少書法家,如此豐沛的書法文化傳統,我們該如何去傳承與發揚光大呢?父親給我的啟示,讓我興起來成立「書法藝術基金會」的願念。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

CANS藝術新聞:從成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的願念到舉辦這回「歷代高僧書法展」展覽,這次展覽籌劃是出於什麼樣的理念?

何國慶先生:其實我以前並不喜歡佛教,當時的觀念認為佛教就是讓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宗教,是一種消極避世的心態,不關心國家和社會;後來才逐漸明白佛教不僅是無神論的,在教義上以出世的心,積極入世。佛教是教導眾生如何用慈悲與智慧,來應對人生旅程上的各種問題和苦難疾惡,在人生態度上是正面且有所作為的。佛陀四處傳道講經弘法,就是為著利益眾生,祈使眾生悟道,能夠離苦得樂。

記得在1991 年時,大陸華東發生百年來未遇的水災,當時我參加慈濟基金會的賑災團,前往安徽全椒等地進行賑災,安徽全椒正是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大和尚的故鄉。憨山在辭世前曾寫下〈自贊〉說道:「無論為俗為僧,肩頭不離扁擔。」這樣一肩承擔的氣魄,無關僧或俗的責任感,都展現在他的應世之才中,那時便對憨山大和尚印象深刻。數年後「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成立,同年透過黃君實先生,有幸收藏到市場上罕見的憨山書法,而且這件書法是來自於梁啟超「飲冰室」的舊藏;這時我已皈依佛門,遂以「明清近代高僧書法展」為基金會的開幕首展。仰其德行、沐其風範,出家人不求名、不求利、也不求成為一位書法家,只為抒發心聲或傳經說法,十分貼切推動書法生活化的宗旨,我很開心的能藉由這個展覽作為開啟基金會推廣書法大眾化的第一步。

紫藤廬周瑜、何國慶、前北市府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大愛電視總監葉樹姍

CANS藝術新聞:所謂歷代高僧,在您心目中什麼樣的僧人可以稱得上是「高僧」?

何國慶先生:除了嚴守佛門弟子最基本的持戒修行外,高僧,是運用智慧濟世為民,不僅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並且造福後世成為後人的典範。像是憨山德清大和尚,不僅是慈悲,更有極高的智慧能洞悉事物的本質。憨山在五臺山時不僅請人上疏保護了五臺山遭到濫伐的樹木,更四處奔走保全五臺山寺院的寺產。萬曆九年時,憨山為萬曆帝生母慈聖皇太后啟建祈求皇嗣之法會,事成後太后贈他三千金,憨山不願受贈,於是效法古人「矯詔濟饑」,請人將這筆鉅額轉發給山東一帶的僧道、災民、孤老、獄囚,每個人來領這筆救濟金時都要簽名造冊。後來有人誣告憨山貪污內府銀錢,憨山請官府去內庫查帳,每一筆帳目都清清楚楚,免去了一場被控貪污的災禍,這時的憨山才三十多歲,卻能運用智慧解決這麼多複雜的世間事。憨山在五十歲時又受到誣告牽連,以私創寺院之罪被發配到廣東雷州,到達雷州時正逢大饑之年,經年無雨,疫病流行,屍橫遍野。憨山不忍,便召集當地人一起埋葬路倒的屍體,並且舉辦道場超渡亡靈。法會結束後,立刻下起大雨,旱象因而解除。憨山在所作〈醒世歌〉中寫道:「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而今慈濟人所穿的深藍旗袍「柔和忍辱衣」,二者皆取自《法華經》的精神,效法「柔和忍辱之心」。而我對憨山大師敬仰之處,在於他一生歷經諸多險阻,卻始終不忘救助眾生,對於佛教不僅只關心自身的悟道、法門的傳承,更擴及蒼生百姓、國家與社會,是一代高僧對人世的終極關懷。

CANS藝術新聞:除了「柔和忍辱」的憨山德清大和尚外,您還對那幾位的歷代高僧有所敬仰?

何國慶先生:像是影響明代兩百年命運的獨庵道衍姚廣孝。姚廣孝是何許人也?他是明代初年一位才智不輸於劉伯溫,歷史上被稱為「黑衣宰相」的高僧。明代以來能夠以文臣的身份入大明祖廟,唯有姚廣孝一人,可見他在永樂帝皇心中至高的地位。他輔佐燕王發動歷史上著名靖難之役,協助奪取皇位。明成祖永樂皇帝登基後甚至讓他還俗,賜他府邸美女,但他卻不肯接受,只接受了一個管理宗教寺院的六品小官,日穿朝服夜換僧袍,仍住在廟裡謹守著出家僧人的身份。

獨庵道衍又與解縉一同編纂曠世巨作《永樂大典》,這套百科全書讓中國許多典籍在後來的動亂時代中不至於佚失。除此,他還在北京大鐘寺設計監造永樂大鐘,鐘的內外刻滿了二十三萬字佛經。並且還輔佐太子朱高熾監國,並教導太孫朱瞻基,在永樂盛世後又創下「仁宣之治」穩固了明朝的統治。他的弟子中最有名的,當屬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姚廣孝晚年寫下的《道餘錄》,是他對儒學、老莊以及佛學的理解,並對二程、朱熹等宋代理學家的排佛思想逐一辨析,這在明初以朱熹學術定於一尊的時代,真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氣魄,可說是王陽明精神的先驅。正如李贄所言:「我國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CANS藝術新聞: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我們要如何透過這次「歷代高僧書法展」,看懂所謂的高僧書法?

何國慶先生:聖嚴法師《明末佛教研究》書中指出,明末是中國佛教復興的時代,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上承宋元,下啟清民,將宗派分張歸於統一。明末佛教的興盛和高僧的教育程度有很大關係。晚明出現了中興的四大高僧,收拾頹廢局面,佛教出現了回升之勢,為近代佛教復興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四位高僧指的是雲棲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其中蓮池大師被認為是明代中興淨土的宗師,而藕益智旭則在佛學理論方面作出了極有影響的發展。他們在出家之前都是飽學之士,博覽儒釋道經典,蓮池袾宏大師出身書香世家,十七歲曾中秀才。晚明僧人以詩弘法,由雪浪、憨山二師始為大興。于右任推崇雪浪為「明代第一詩僧」,雪浪被稱為「明代最帥的高僧」,據說去菜市場買菜,老婦少女見到他都會害羞偷笑。他嘔心瀝血整修南京大報恩寺,大報恩寺的琉璃塔被來華的利瑪竇稱之為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可惜在太平天國時毀壞。1599年,金陵大理寺卿李汝楨舉辦了一場佛教與天主教的辯論會。佛教首席高僧雪浪洪恩迎戰天主教首席神父利瑪竇。利瑪竇把過程寫入《天主實義》中。

晚明臨濟宗復興,以密雲圓悟法嗣最為興盛,門下高足在各地為佛門結下善果。例如四川高僧破山海明,曾經阻止了張獻忠部將李占春在四川屠城。當時李占春以不屠城為條件,要求破山破戒食肉,破山當下即答道:「老僧為了百萬生靈,何惜如來一戒?」毫不猶豫就將盤中肉吃了。如此以百姓為重的精神,恰好體現佛陀的慈悲本懷。除了前述幾位奉獻社會的高僧,費隱通容開法於福清黃檗山,其弟子隱元隆琦前往日本開創黃檗宗,被視為祖庭,影響日本文化甚鉅。而木陳道忞則與天隱圓修的弟子玉琳通琇同列順治朝國師,牽動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佛教發展。

CANS藝術新聞:關於這次基金會成立25年四分之一世紀的重要「歷代高僧書法展」,您還有什麼補充要告訴和提醒大家的?

何國慶先生:唐代白居易曾問高僧鳥巢禪師:「你能不能用比較比較簡單的明白的方式,說清楚佛教到底是什麼?」許多事情是知易行難。鳥巢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意思是壞事不做,去做好事。將思想觀念語言淨化,這就是佛教。白侍郎:「這有什麼稀奇,這種話連三歲小孩都會懂」。禪師:「是呀!三歲小孩都懂,但是八十歲的老翁未必做得到。」

這次所出版圖冊封面與封底設計特別選用了印光法師所書寫的「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這些高僧們墨寶與生平事蹟,說明了明清以降的出家僧人並不出世,而是透過他們本身對於佛法的修持,豐富的學養,洞悉國家發展社會的脈動,懷著的利益眾生的慈悲心,在大時代的洪流中,都是「無論為俗為僧,肩頭不離扁擔」擔負起天命。仰期德懷,彷如親見高僧現身說法,如見其面,如聞其聲。

最後想提醒讀者的是,二階段展覽分界點是農曆過年。年前是《明代篇》,展期從12月22日至2月6日;年後從新春初十二開始是《清代民國篇》,展期是2月23日至3月31日。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六;週一與國定例假日休館。每週二、四、五下午2:30-3:30有專人導覽。基金會期待透過這些大德高僧的作品的展出,能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利益眾生,並祈求天下無災。也讓觀者在觀覽高僧墨跡時,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並起見賢思齊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