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 2023.12.27

揭諦樓 數學老師的奇妙收藏之旅

揭諦樓主人 許氏伉儷

揭諦樓主人許氏伉儷,自90年代開始接觸藏傳藝術收藏,近30年在這塊領域,勤心精進不輟、累積有成。而今花開蓮現,《波羅‧揭諦-喜瑪拉雅金銅佛像文化集粹》收藏輯已於2023年12月中旬付梓出版。

本書由卡盧藝術陳百忠主編,藏傳藝術學者劉鍇撰文,三省堂曾逢景美術設計。內容劄實題材豐富,訊息量大,用吉祥數字精選許氏收藏108件收藏,隨文呈現十世紀後跨越千年的藏傳佛教三乘,完整四續的喜馬拉雅金銅佛像精彩造像,無論質與量都屬重量級博物館才能擁有的逸品,其中有數件藏品曾借展2020年臺灣故宮南院與臺北故宮舉辦的【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以及2023年11月18日開幕的蒙藏文化館【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之美】特展。

許氏伉儷為人低調謙和。論財力,從事春風化雨的教育工作,數學教師的他們不是最具財力的收藏家,但許氏伉儷深耕福田,仍能耕耘建構出精采絕倫的收藏天地。佛教咒語裡的「波羅揭諦」,直譯即是「去彼岸」;「彼岸」的解讀無論是代表覺悟或是成佛,都是學佛的目標,這也是佛造像存在的主要意義。本書取名為「波羅‧揭諦」,代表著他們一路走來,從此岸到達彼岸的心路歷程。本期《CANS藝術新聞》封面故事,邀請揭諦樓主人許氏伉儷來為讀者分享他們俱足善緣的收藏故事。

揭諦樓主人 許氏伉儷
揭諦樓主人 許氏伉儷

專訪 揭諦樓主人 收藏的真諦
在於藏品與同好分享交流

田本芬/專訪
揭諦樓/圖片提供

CANS藝術新聞:您的第一本收藏輯《波羅‧揭諦-喜瑪拉雅金銅佛像文化集粹》日前已出版;據悉,這108件藏品只是您收藏的一部份,但卻已有如此驚艷的成就。不禁令人好奇您的收藏之旅是在什麼因緣下開啟,又如何善緣具足到達了「彼岸」的規模?

揭諦樓主人:我們並不是虔誠的佛教徒,與一般台灣的家庭一樣,家裡長輩們對於民間傳統,禮佛、祭祀都非常虔誠。最早開始買佛像是基於「同情心」。在90年代初,有位朋友告訴我們,他那裡有些北齊北魏的石雕佛首及造像,可能要被外國人買去,問我們能不能買下來。之前,曾看過龍門、雲岡石窟的一些書籍,對於民國初年石窟內珍貴的佛頭被盜伐感到遺憾,心想著若能留下來,別讓佛首流落到國外,以後若能是與石窟缺失的佛頭對上就捐回去,讓佛像能夠再度完整也是件好事,所以我們買下人生第一件石雕佛首。過了幾年,在一家藝術中心,負責人告訴我們,有位喇嘛從西藏過來,要將寺廟歷代珍傳的佛像變賣,用來重修寺院,希望我們能幫助他。所以,我們買了生平第一件藏傳佛像。後來知道我們被騙了!這兩件都是新的佛像,但這個挫折並未讓我們就此卻步。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幸運的,因為這個錯誤的代價並不算高。我們自己是老師,明白學習的過程沒有不犯錯的道理,這個錯誤是好事,讓我們以後面對收藏,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更為謹慎穩健。

回顧來時路,那時經營藏傳佛教文物的商家並不多,直到1998年我們在臺北世貿中心的佛教文物展覽,看見一件十四世紀的銅觀音,才算是我們第一次入手有點份量的老佛像。這尊觀音是銅合金,並不是清代鎏金那種金燦燦的,相對還有點黑乎乎的,但沒有過多的裝飾,經過歲月沉澱後銅合金溫潤的皮殼,與慈悲溫柔的神韻更打動人心,似乎是更與我們有所契合。也因為這尊佛像,我們日後的收藏偏好簡單圓潤帶有韻味,以明代之前的佛像為主,清代比較制式工藝性強的佛像較少涉獵。

揭諦樓主人 許氏伉儷
許氏伉儷在臺北故宮【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揭諦樓主人 許氏伉儷
許氏伉儷在臺北故宮【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CANS藝術新聞:在收藏的過程中有甚麼特別有趣?或是觸動人心或是印象深刻的事能與大家分享?

揭諦樓主人:佛教裡講「妙因緣」,我不想說成玄學;但收藏中種種的機緣,的確超乎想像。宇宙各種力量的牽引互動,的確是非常的奇妙。2000年初,無事翻閱學者羅文華、黃春和的藏傳文物著作,一尊阿底峽祖師像出現在兩本書裡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這件真好,如果能到我們家那該有多好啊!沒想到一週後,朋友拿出一件祖師像與我分享,正巧是一件阿底峽尊者。仔細看,這手肘、膝蓋上的刮痕怎麼這麼熟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書裡的阿底峽尊者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真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感覺似乎是阿底峽尊者選擇了我們做為暫厝之所,收藏的緣分真是奇妙。後來,我們一有閒暇就四處逛,逛遍了經營佛像的古董店,陸續又入手了些小東西。

最為印象深刻的一件,這也是讓我的收藏跨上一個台階的是,這次出版《波羅‧揭諦-喜瑪拉雅金銅佛像文化集粹》收藏輯的封面。2007年邦瀚斯在香港首拍,知道有一件精美的〈十五世紀 文殊菩薩〉,臺北預展時我沒能去看,朋友去看了反饋資訊說:黑黑的不好看!似乎業界聽到的評論對真假也有點懷疑。掙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還是下定決心放手一試,並委託陳百忠老師幫我們拍。陳老師說這件他有另外一位朋友委託比預估高許多的價格。結果最後這件的競爭沒預期激烈,竟然以遠低於心理價位就買了,而且才知道原來陳老師所謂的朋友就是他自己,因為是他自己想買,不過他還是把這件讓給我們買了。收藏家的心態是很糾結的,高價標得心疼,便宜買到又心慌。所幸老師親自去香港替我提貨,非常確定此件確實是到代的作品,而且經過清理後非常的漂亮!之後,學者羅文華到我們家裡欣賞佛像,看到這尊菩薩時忖度良久,這又把我給看慌了!後來才知道,羅老師疑惑的是,我的收藏都以小型造像為主,怎麼橫空出世這尊大型珍貴的佛像呢?這時,我才算是真正心安。佛教所說的貪嗔癡慢疑,「疑」是指資訊不明朗、了解不夠產生的心理狀態;對峙「疑」,就是要能掌握更多的資訊,進而精進。

由於三個孫子陸續來到,我們把精力又投注到孫子輩身上,陪伴他們成長也算是彌補了當年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孩子童年的遺憾,因此佛像收藏也停頓了將近十年。而這十年是中國藝術品飆漲的十年,所有的藝術品都水漲船高到了瘋狂的價格,這也導致高仿品在市場上充斥。我們在這些年忙於家庭,而今騰過身來,似乎正好避開了這段風暴期,許多佛像又回到相對合理我們能購買的價位。像是近期在拍賣場購得的一件〈十四世紀 鎏金丹薩替寺風格喜金剛〉,它曾經是蔡辰男先生的舊藏,在2012年台北宇珍拍賣的「慶豐銀行珍藏專拍」。陳老師當時有競拍,但因為電話斷線而失之交臂,此次又委託陳老師出面幫我們拍,有意思的是和陳老師電話聯繫的竟然是十幾年前邦漢斯那件文殊的拍賣官Julian King。或許是前面的一件觀音拍出高價,大家慶祝還沒緩過氣,這件喜金剛沒舉兩下就落槌了,價格遠低於預期,竟然和2012年的成交金額差不多,這也是我們的幸運。

許氏伉儷與魯賓博物館前館長Jorrit Britschgi,卡廬陳百忠合照
許氏伉儷與魯賓博物館前館長Jorrit Britschgi,卡廬陳百忠合照

CANS藝術新聞:這麼多年來,隨著對藏傳藝術品越來越深入理解,您的收藏方向有何調整,對收藏未來有甚麼規劃?

揭諦樓主人:我們很幸運在收藏的路上很早就認識陳百忠老師,尤其是2006年上了他藏傳佛教的課程,一是對於藏傳佛教體系有了了解,二是發覺原來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同好,也讓我們感到不孤單,有了信心。但畢竟財力不足,陳百忠老師建議可以試著做主題收藏。他說,你們倆都是老師,不如收藏「祖師」系列,一來與你們職業相符,二來當時價格並不高,關注的人也不多,容易成個系列。我們看了國外出版的全部以西藏祖師銅像的《PORTRAITS OF THE MASTERS》後,也覺得非常有意思。祖師像與佛像很不同,佛像有固定的儀軌,莊嚴與慈悲更是精神的所在,之前我們偏愛釋迦牟尼像,就是喜愛他的英挺莊重。祖師像都是曾經現實生活中存在,活靈活現的精采人物,所以他們的造像除了代表的法門外,也偏重寫實來呈現大師的風采,所以每尊祖師像都富有極重的個人色彩,非常的生動有趣。不知不覺中,我們收藏的歷代祖師像也有了60餘件,從時代風格、到各個教派,算是很豐富,也能成為個小系統。

這本《波羅‧揭諦-喜瑪拉雅金銅佛像文化集粹》,籌劃很久,原本在疫情前就要出版。108件也代表一個小成就。我的堂號是「揭諦樓」,佛教咒語裡的「波羅揭諦」,直譯即是「去彼岸」;「彼岸」的解讀無論是代表覺悟或是成佛。「揭諦」中文字面的意思是代表教師授業解惑,藏語音的「揭諦」是指「去」,「揭諦、揭諦」有急的意思,就是「快去、快去」,快去甚麼呢?就是「快去學習精進」。寓意甚好,剛好我個人也是個急性子。

出版目的,主要是在於分享。佛教講的是「自利利他」,既然我的收藏已經小有規模,何不與大家分享?2020年故宮南院與臺北故宮舉辦的【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蒙古國博物館的借展作品因為疫情因素無法到台灣,所以故宮改向民間借展,以補館藏較缺乏的部份,給觀眾呈現清代四大活佛與文物的完整體系與風貌。很榮幸的我也有2件收藏展出,一件是〈十五世紀 銅鎏金宗喀巴像〉,另一件是〈十八世紀 銅鎏金大白傘蓋佛母〉。自己的收藏能夠進入故宮這種文物藝術品的最高殿堂,與其他珍貴的藝術品共同展出,對於我們而言真是莫大的榮耀與欣慰,而且有能力與大家共同成就一件好事,這種喜悅難以言喻。所以這次藏傳文化館的【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之美】展,我們也有數件藏品參加展出。收藏的「利己」部份,是通過收藏上心靈的沉澱,知識的增加、智慧的開啟,有諸多收穫;但透過公開的展示與出版,讓更多的人能夠進入這個領域,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利他」!

我們是較保守的人,人際交遊接觸面也比較侷限,這麼多年來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收羅,自己欣賞。但現在覺得,許多好的因緣,都要先種下一顆種子。如果今天我們的收藏算有小有規模,也基於當年的善念種下了種子,雖然剛開始的收藏是失誤的。在未來,無論是繼續往專題出版,或是參加展覽,我們都很樂意將這些作品分享給大眾,種下一些善因緣。

揭諦樓主人 許氏伉儷
許氏伉儷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CANS藝術新聞:收藏藝術品帶給您的影響,以及對您的人生有何意義?

揭諦樓主人:二十多年來,我們最大的樂趣是每天工作到很晚回到家,夜深人靜時,把這些佛像拿出來看看、擦擦、挪挪位子東擺西擺,像是做展覽一樣,這是我們最放鬆的時刻,也是我們心靈的慰藉,這就是藝術品收藏令人著迷的魅力所在!像是這次出書的108件,我們打算將這部份集中起來方便整理。比較遺憾的是之前收了一百多張唐卡,由於不具備良好的儲藏環境而忍痛放棄,深怕沒能善盡保存文物的重責大任。畢竟我們也不是企業家,沒這麼雄厚的財力,我和太太都是平凡的數學老師,胼手胝足一步一腳印上課教學從基層做起。收藏,是多遙遠的事,真不是我們這種小市民的能力能觸摸到的。但聚沙可以成塔,涓滴可以成流,無論是收藏或是學習,隨著時間的累積,知識的精進,終究會有成果的!

十四世紀 銅鎏金四臂觀音(左圖)與十八世紀 合金銅阿底峽祖師像
十四世紀 銅鎏金四臂觀音(左圖)與十八世紀 合金銅阿底峽祖師像(右圖),為藏家早期的藏品,見證了收藏家精益求精的收藏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