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 2023.12.27

專訪 卡廬文化創辦人陳百忠 談揭諦樓佛像珍藏集

卡廬文化創辦人陳百忠 談揭諦樓佛像珍藏集 《波羅‧揭諦》

談揭諦樓佛像珍藏集
《波羅‧揭諦》出版因緣

田本芬/台北採訪
卡廬文化/圖片提供

藏傳佛教藝術能在兩岸古董市場火熱,並成為獨立的收藏品類,卡廬文化陳百忠先生是重要推手之一。除了是國際知名的收藏家和學者,他也是收藏顧問,在兩岸默默推動佛教藝術收藏,並培養出許多藏家和年輕學者。其2004年出版的大作《寂靜與忿怒》是這領域最知名的教科書之一,雖經再版,目前還是一書難求。近十年陳先生淡出收藏圈,除了偶爾的公益講座,很少參與公開活動,也沒有新的著作。欣聞台灣重要的佛像藏家「揭諦樓」的佛像珍藏集《波羅‧揭諦》已於日前由卡廬文化出版,陳先生親自策劃和主編,這對業界來說純屬號外,因此本刊特別與他做一篇專訪,回應收藏市場的需求。

18~19世紀 銅鎏金 大白拿蓋佛母 Sitatapatra 雪堆白
18~19世紀 銅鎏金 大白拿蓋佛母 Sitatapatra 雪堆白
H : 60cm

CANS藝術新聞:您已經淡出收藏圈將近十年,這次為什麼又親自策劃和主編這本揭諦樓的佛像珍藏集呢?

陳百忠:佛教,不管是教義或文化層面,對現代人來說都很重要,這點不需在此贅述。藏傳佛教包含完整三乘,所以其佛像作品的題材特別豐富,加上是圍繞著喜瑪拉雅周邊地區形成文化圈,其工藝和藝術美學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中亞和漢地,作品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元,因為有這些條件和背景,藏傳佛教藝術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一個獨立的收藏系統,以及新的學術研究領域。

佛教傳播需要佛經與佛像。對信徒來說,古老的佛像不但具有加持力,而且還能提供具有傳承的正確儀軌,讓修行更具信心。對學者來說老佛像是非常重要的標本,因為從材料和工藝可以探究這文化圈的文明狀況,甚至政治與社會生態。一些作品上有銘文,可以提供確切的歷史依據。但近代藏傳佛教遭遇浩劫,多數佛像(包含唐卡)和經典被毀,一些特別教法和佛像製作技術也相繼失傳,因此對倖存下來的佛像加以保護和有效運用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個人也是出於這原由,才在二十年多年前毅然放下所有事業,全心投入藏傳佛教藝術的研究與收藏。

為了推廣,除了自己的研究與收藏外,我也花不少精力培養和協助兩岸的收藏家和研究者。出版方面,2004年與收藏家徐先生合作以卡廬文化的名義出版了《寂靜與忿怒》,2008年出版一本小書《財神總集》,之後就再也沒有新的成果,主要原因是出版這類書的成本和專業門檻太高,編寫太辛苦,銷售太麻煩。在收藏上,2013年左右老佛像精品的價格已經高漲,大陸有很多新貴投入佛像收藏行列,我和台灣的客戶淪為眼高手低者,拍賣會看上的只能望佛興嘆,因此也自然就被市場淘汰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及家庭因素,人到中年,上有高堂,下有年少,加上市場複雜,所以明哲保身、修身齊家就成為最佳選擇了。

揭諦樓許氏伉儷是我二十多年的好友,六年前協助他們整理藏品資料,見到這批藏品非常豐富,題材全面,而且有相當多的精品和有趣的作品,足以編寫一本精彩的佛像鑒賞圖錄集,於是和他們達成出書共識。我負責選件和制定框架,邀請劉鍇先生撰寫,鍾子寅和陳秉揚兩位博士協助審查和校對,曾逢景設計,他們既是這領域的頂級專家,也都是我最欣賞的好友,能一起合作完成此書,也算是一種因緣和合。

16世紀 合金銅鎏金 宗喀巴 Tsongkhapa 藏中
16世紀 合金銅鎏金 宗喀巴 Tsongkhapa 藏中
H : 33cm
15世紀 紅銅鎏金 上師 Lama 藏中
15世紀 紅銅鎏金 上師 Lama 藏中
H : 21.5cm

CANS藝術新聞:能否談談您策劃此書的出版構想?藏傳佛教內涵豐富,你如何配合藏家的藏品來架構這本收藏輯?

陳百忠:總體來說,我希望這本書既豐富又精美,文字盡量平易近人,藏品不能太多。揭諦樓有數百件金銅佛佛像藏品,要從其中精選108件也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除了作品的精美程度,還要考慮到題材、年份、地區、風格、工藝等等各方面的配比,過程中經常陷入兩難。

就題材來說,三乘經典不同,因此佛像題材差別也很大,小乘只有釋迦牟尼像,漢地加入羅漢像;大乘顯教除了釋迦摩尼,還有諸佛、菩薩與天王。金剛乘(密教)則有大量的上師、本尊和護法像,我希望這些大體上都能兼顧到。

考慮到讀者的興趣不同,有人只是對藏品鑒賞感興趣,有人可能也想更深入瞭解藏傳佛教的宗教文化,因此把書分成兩部份,前半部份以佛教文化的介紹文章為主架構,藏品作為配圖;劉鍇很用心的把這部份再分三個主題:第一、跨過喜馬拉雅,是探討不同地區的造像風格;第二、走進萬佛之閣,講述藏傳佛教的體系與類別:第三、遙喚根本上師,介紹藏傳佛教教派與主要傳承祖師。後半部份則是以作品圖像為主,重點在作品的不同角度欣賞,並輔以賞析短文,目標在求讀者即使隨便翻閲,除了攝受佛像之美,也能大致領略其內涵。

13 世紀 青銅局部泥金殘留 金剛薩埵 Vajrasativa 藏中
13 世紀 青銅局部泥金殘留 金剛薩埵 Vajrasativa 藏中
H : 40.8cm
14世紀 合金銅 阿彌陀佛 Amitabha 藏西~藏中
14世紀 合金銅 阿彌陀佛 Amitabha 藏西~藏中
H : 44cm

CANS藝術新聞:藏傳佛教有顯教也有密教,請您再多講一下這兩者法相應用上的差別?

陳百忠:在佛像的對待和運用方式上三乘也非常不一樣,小乘的佛像主要是信徒禮拜;大乘顯教的佛像除了禮拜,有時也作為皈依或禪修的依止對象;金剛乘的佛像大多和本尊法有關,用於修止和觀想。本尊雖然是一尊如佛或菩薩的尊相,但他們的屬性和諸佛菩薩完全不同,每個本尊代表一套本尊法,都有相應的眷屬(事業法)和護法群。以現代語言來說,佛法就是去惡揚善、自我改造的一套方法,這其中最關鍵的是我執,所以去我執是佛法的重中之重。顯教以說理的方式來達成;密教則是以具體的操練,藉著「假我」來深刻體認到「我假」,進而達到去除根本我執的目的,獲得身心無礙、任運自由,而這個「假我」就是本尊。因為本尊法微妙複雜且危險,稍有偏差就會墮入魔道,所以要有具格的上師來教導,而且在進入本尊法之前要排除各種障礙和備足資糧,這部份稱為護法,所以,上師、本尊、護法就稱為密教三根本。由於信徒根器不同,對事物和世界的認知不一樣,所以本尊法就因應發展出四種不同的修行體系: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四種續都有自己的觀想想法和修行方式,對於尊像也都有嚴格的圖像儀軌和製作規範。

15世紀 紅銅鎏金 釋迦牟尼 Sakyamuni Buddha 藏中
15世紀 紅銅鎏金 釋迦牟尼 Sakyamuni Buddha 藏中
H : 44.2cm
15世紀 合金銅 金剛總持 Vajradhara 後藏
15世紀 合金銅 金剛總持 Vajradhara 後藏
H : 25.5cm

CANS藝術新聞:2008年您曾經在本刊撰寫過一篇「佛像市場成長記」;經過15年,佛像市場完全如您的預測推進,能否再談談這話題?

陳百忠:這主要是涉及認知和價值觀。佛法在度化人心,從釋迦牟尼教以降,佛教即被各國王室所供養,佛像被供奉在最神聖的位置。佛像的製作,採用金、銀、銅和各種最珍貴的寶石木器為材料,用上當時最頂級的工業技術和工藝,根據各種嚴格制定的儀軌,賦予意義和內涵,過程全心全力,不計代價,所以應當是無比珍貴的。但因為社會動亂的緣故,加上思想與認知偏差,竟然全盤否定其神聖性與文化價值,只將其當作廢銅處理。開放後,沒有被毀的佛像通過市場,慢慢獲得人們的關注,只是落差很大,價值認知的培養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探討與資金投入。佛像市場的成長基本上是從量到質過渡,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循著材料、工藝、藝術和宗教聖物四階段緩步提升。

「佛像市場成長記」其中分析了每個階段市場估值所依據的指標:第一是改革開放後,佛像最早是當廢銅處理,價格主要看重量,胎厚銅重的就可以賣較好的價錢,即使到了今天,還是有許多買家喜歡手頭重的佛像。第二是體量,因為富豪家大佛堂大,大佛像才顯氣派。第三是金水,既然佛像稱鎏金佛,當然是金的比不鎏金好,何況金比銅貴。第四是皇家款。第五是溫潤開門手感好。第六是工藝精湛。第七是古老且稀少。第八是珍貴宗教聖物。第九是能感動人的作品。目前的佛像市場是正要進入第七階段,所以這個成長記還適用很長一段時間。

15世紀 紅銅鎏金 勝樂金剛 Cakrasamvara 藏中
15世紀 紅銅鎏金 勝樂金剛 Cakrasamvara 藏中
H : 16.4cm

CANS藝術新聞:為什麼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叫《波羅‧揭諦》,英文卻叫《shabby and holy》?

陳百忠:心經的「波羅揭諦」原意是去彼岸,但中文書名我將之拆開借用,把波羅當四川話的波羅(舊貨)來用,於是英文就對應用shabby;而揭諦則從中文字面直接解釋為揭開真諦,英文對應用holy,組合起來反映多重涵義:

  1. 這些老舊的佛像本是聖物。
  2. 在中國這些佛像曾被當破銅爛鐵,很多都是從煉銅廠搶救出來的。
  3. 文革後古玩市場和收藏的復興過程中藏家被形容為撿破爛的,正所謂人不可貌相。
  4. 日本的侘寂是wabisabi,其中寂sabi 就是殘破的意思,也和英文shabby同音用義。
  5. 收藏價值在於通過殘破的歷史文物看到事物的神聖性。
  6. 佛法不離世間,世間本不完美,如何從殘破的外相中找到事物的神聖性乃至自身的神聖意義,是人生修煉的重要課題。
14~15世紀 紅銅鎏金 菩薩 Bodhisattva 藏中
14~15世紀 紅銅鎏金 菩薩 Bodhisattva 藏中
H : 23.5cm

CANS藝術新聞:歷經了數年的策畫整理,《波羅‧揭諦》終於出版了,能否談談當下的感想?

陳百忠:成書過程其實遭遇很多困難,特別是疫情三年。內容和編排也經過多次修改和調整,不過慶幸最終還是圓滿完成任務。對我個人而言,最想通過此書和大家分享的,是收藏的意義與佛像的價值。向來主張,如果不能讓個人生活更精彩,社會品質更提升,那麼文物收藏就沒意義;如果不能讓個人生命更提升,佛教文化更深廣,那麼佛像收藏也沒價值。就這點來說,揭諦樓在不知不覺中都完成了,他們不但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品質,活的更開心,也為收藏界樹立很好的示範。

揭諦樓佛像珍藏集 《波羅‧揭諦》
揭諦樓佛像珍藏集 《波羅‧揭諦》
《波羅.揭諦》是卡廬文化繼2004年出版藏傳佛教文化藝術《寂靜與忿怒》之後又一鉅著。精選108件揭諦樓珍藏的喜馬拉雅金銅佛像,由卡廬陳百忠先生策劃,邀請杭州著名佛教藝術學者劉鍇先生撰文,臺北故宮博物院佛像專家鍾子寅先生審查,德國波昂大學博士候選人陳秉揚先生核校,可謂集合喜馬拉雅藝術領域的精品與精英,費時六年精心製作。
全書分兩部份,前半部以藏傳佛教文化介紹為主,後半部以作品欣賞為主,考據嚴謹但文字平易簡練,即使未入門的愛好者也能一窺藏傳佛教藝術的奧妙。佛教藝術是最深刻也最精彩的文化表現形式,也是最重要的人類共同文化資產,它既蘊含豐富的哲理與個人實證經驗,也結合了數千年的工藝技法與藝術方法,通過佛教藝術既可通達佛教思想修法,又能感受藝術心靈美學,其美妙不可言。
揭諦樓樓主收藏喜馬拉雅金銅佛像數百件,品質極高,其中不少頂級精品,是台灣卓然有成的庶民收藏典範,由於其年代與地區品種跨度都極大,故選擇其中108件作品,通過三個主題的解說,讓讀者可以一覽喜馬拉雅藝術與藏傳佛教之全貌。

2023年12月正式發行
卡廬文化 TEL: 02-27048757
居易古美術 TEL: 02-27056678
台北罐子書屋 TEL: 02-2321-5201
北京罐子書屋 TEL: 8610-5978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