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時下年輕人
Rex更醉心於歷史
尤其是典雅的中國書畫
江瑄/台北專訪
邦瀚斯/圖版提供
1988年出生的林子瓏Rex,在13歲時就移居至新加坡。置身於國際化環境成長的Rex,不僅熟稔中英文、臺語,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泰語。Rex的父親林正豐是臺灣藝術圈無人不知的前輩級名人,經營古董和當代藝術,與其他古董商二代一樣,Rex自小就在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中成長,踏入藝術圈似乎是順理成章。相較於時下年輕人喜愛流行的當代藝術,Rex更醉心於歷史文物,尤其是典雅的中國書畫。在藝術市場歷練了十年後,Rex於2022年底加盟了邦瀚斯,擔任中國書畫部門資深專家;5月18日的【珍稀葡萄酒和威士忌】專拍中擔任拍賣官。雖然Rex剛加入邦瀚斯不久,卻能見其活躍的身影穿梭於拍賣現場,為藏家或媒體仔細解說。本期「後浪」專訪到Rex,談談他的藝術品之路、對自己未來又有和期許。

CANS藝術新聞:首先,請與我們分享是什麼樣的淵源讓您接觸到拍賣這個行業?又為何會選擇中國書畫這個項目?
林子瓏 Rex:我父親林正豐先生早期在臺灣經營的「官林藝術」,以9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家為主,他可以說是朱銘的第一位經紀代理人。不過,我父親的專業則在中國骨董藝術品上,尤其是中國官窯瓷器,因為有所專精,業界也以「林官窯」尊稱。
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大,除了藝術專業外,他更是父親、老師、朋友的角色。至於為什麼會接觸到拍賣行業呢?這可以追溯回1994年時,我父親協助新加坡當時的總統王鼎昌策劃了一場慈善拍賣,在此因緣際會之下,我們全家取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時至2000年,在我國小畢業後,便先單獨前往新加坡就學,在經歷了一年有趣的寄宿家庭生活後,其他家人才移居新加坡。我在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畢業後,於2014年加入了香港保利拍賣公司,駐職台灣,開啟了拍賣行業的生涯。
可能從小就於藝術圈中成長,所以時至今日,我仍對各門類藝術品仍抱持著好奇心。至於選擇中國書畫的原因,則是我個人喜歡亞洲二戰時期、民國初期的手稿,所以更激發了對中國書畫板塊的興趣。在書畫裡,可以了解歷史,讓我們更貼近自己的文化根基,再者,書畫中的詩詞反映出了不同生活寫照,更是讓人備感親切。其實,從踏入拍賣圈那一刻,書畫一直帶給我相當正面的影響。
CANS藝術新聞:在新加坡多年的生活,為您目前的工作帶來哪些影響?
林子瓏 Rex:在新加坡十幾年下來,「語言」可說是最大的優勢之一,普通話、英語是最基本的,也有新加坡獨有的Singlish。由於語言的優勢,讓我在當地拍品徵集時,更能「同聲同氣」,拉近我與藏家之間的距離,不會單純讓人感到是商務上的往來而已,因為說相同的語言而多了一份「在地感」。當年,保利時常在新加坡進行公開徵集,他們找我父親幫忙徵件,我便在接待處做翻譯,當時我接觸到的徵集項目五花八門,不過,回想那時的自己,還完全只是個門外漢啊!
在對東南亞藝術及市場的認知,也是於新加坡求學期間的一大收穫。我大學主修的是視覺傳播與廣告設計,在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規模不大的新加坡藝廊 Y2ARTS。由於畫廊當時只有我跟老闆 Ken Chang 兩人,所以校長兼撞鐘,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來,從與藝術家溝通、策展、佈展、撤展至各種媒體宣傳都需要親力親為,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的實務學習非常充實,對我的人生也幫助很大。當時畫廊也參加了一些展覽,在參展、辦展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藝術界的朋友。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畫廊老闆的思維與眾不同,他鼓勵我每次去看展覽時,要從展覽中聚焦三件最喜歡的作品,並選擇其中一件能力可及的作品收藏,這也在無形間開啟了我的收藏之路。我也在新加坡服完兩年兵役後,做過獨立策展人的工作,將台灣原住民藝術家 Yulin Robins 帶到第一屆韓國釜山藝術博覽會(Art Busan),時間一晃眼就到了2014年。

攝於2021年朱銘家中
CANS藝術新聞:在您踏入藝術產業後,有哪些人對您影響最深?有什麼事讓您現在想來仍記憶猶新?
林子瓏 Rex:這大約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我在新加坡畫廊時。當時老闆對我影響很深,教會了我很多面向的事情。當時沒有工作經驗的我,對於人際關係缺乏經驗,也尚未抓到跟客人溝通的技巧;畫廊一天進來的客人不多,往往是一兩位、甚至沒有,因此,當時老闆便給我立了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是「銷售」,而是必須能跟進入畫廊的每一位客人「聊天」,並且要能夠留下聯繫方式。對於初出社會的我,與每位客人溝通都像在破解一個新任務。當然還包括展覽執行,這些訓練對我後來的工作開展,甚至人生都相當受用。還有,他會讓我去其他畫廊看展覽,研究為什麼展出這些藝術家?我也認真探究背後的原因,藉著這些難得的機會,讓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客人,並有所啟發。
第二個階段是在我進了拍賣業之後遇到的收藏家張冠宇先生,我私下稱他為張伯伯,我們一老一少相當投緣,有點類似忘年之交吧!他教會了我如何對待一件文物,一位長輩可以手把手的教你怎麼看畫、怎麼開卷子,這種經驗太難能可貴。
張先生因與我父親相識甚早,可說是看我從小長大。在我投入拍賣這個行業後,他曾帶我去浙江省美術館的庫房,看那些平時不會展出的館藏書畫,這是我以前未曾想過的待遇。我們電話往往一聊便是2小時起跳,他對我可說是毫無保留,基本上若我們談及的作品與他的藏品有類似或相同名家時,他都樂意拿出來讓我欣賞與學習。更有意思的是,每次只要我們在同一座城市,一週大約會一起吃五次飯。他對餐食特別講究也愛嚐鮮,美饌文化上更是有深入的理解,使我不單單享受到味蕾的滿足也學習到背後的文化。張先生是我在文物專業方面的啟蒙老師。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上,都給了我很多正面建議及意見,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他說,在這行業裡要秉持中庸之道,以「中庸」、「中正」、「和平」的態度去看待任何事物,在做到前面的三點後,才可以去為自己的理想去做些什麼,直到現在,我還是處於學習的階段。
CANS藝術新聞:您目前在邦瀚斯具體執行的工作項目有哪些呢?另外,您認為該如何凸顯邦瀚斯這間老牌拍賣行的特色。
林子瓏 Rex:我在邦瀚斯擔任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一職,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拍賣徵件、客戶聯繫、作品鑑定等,但邦瀚斯與其他拍行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服務的價位更廣,拍賣品類亦更多。在邦瀚斯,藏家不單可以找到頂級拍品,從幾萬、幾十萬港元起步的生活小品也一應俱全。我們的徵件策略,也不只在乎貴,更在乎精,而我們在邦瀚斯所擅長的,就是找出不同價位的上乘拍品。
本季我徵得了多套私人珍藏,當中亮點有出自南洋的明齋珍藏書畫,收藏家楊作明先生的公子我多年前有幸認識,後來成為了深交,這次剛進邦瀚斯便有機會為其上拍珍藏,感覺特別好。對我來說,我與藏家以書畫而結緣,所以既是客人,也是朋友。此外,適逢今年溥心畬先生逝世六十週年專題,我也策劃了名為「儒風」的專題以作紀念。雖然邦瀚斯是一家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老字號,但它給予專家相當大的彈性及自由去發揮。

CANS藝術新聞:您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國書畫拍賣市場?疫情後出現了哪些轉變?
林子瓏 Rex:自疫情開始,世界消費模式皆產生變化,拍賣這一行當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線上平台不斷冒出新芽,網拍已經是標準配備。然而各大拍賣行陸續推出的APP、小程序…等,讓以前不容易推動的「線上」操作,在這幾年中用戶暴增,而且,現在會使用3C產品的年齡層則是逐漸向上提升。
在拍賣市場上,中國書畫跟古董板塊都有類似情形,由於疫情,藏家無法看到實體拍品,所以信心未足,但從2023年初,國境大開放後,全世界又開啟了自由旅行模式。從各地拍賣及博覽會不難看見市場目前正在復甦,大家對出國也秉持開放的心,迎接新氣象,更重要的是能親身觀賞心儀拍品。
不得不說,疫情這三年,更多人靜下心重新審視藝術品,傳統如書畫亦然,並做了更多研究。目前市場上,新一代藏家所收藏的東西,必定會先與自身生活有關;從中國書畫方面而言,像有「地緣性」的藝術家佔有一定優勢,比如:渡海三家的作品,題材不但融於生活,更富有文人情懷,這類的藝術收藏市場上也相應地受歡迎。
CANS藝術新聞:請與我們分享自己對未來的期許與定位。
林子瓏 Rex:雖然我在拍賣界已累積了不少經驗,但加入像邦瀚斯這樣一家具環球規模的公司,我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這份工作,最重要永遠都是為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務,為藏家與市場帶來更精彩的作品。而作為一名書畫專家,畢生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學海無涯,越學越會覺得自己懂得少,所以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虛心向學,不斷看不斷學,而邦瀚斯的環球團隊來自五湖四海,常為工作帶來新靈感與經驗,視野自然更廣闊,也是學習的機會。作風方面,我要求自己秉持以正能量面對工作的這麼一種態度,因為正能量能互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