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2021.10.29

專訪 奉三堂主人 黃森豪先生 藏掐絲琺瑯器

特別邀請「奉三堂」主人黃森豪先生 為【清代琺瑯器拍賣成交 TOP100】專輯「作客佳賓」 探索其對於元明清三代琺瑯器的鑑賞暨收藏的觀點

黃森豪先生是資深收藏家,也是華人收藏界掐絲琺瑯器的先驅,在全世界收藏界素有「琺瑯王」的美譽。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便投入了掐絲琺瑯器收藏,至今仍不改初心。2014、2018年他曾在北京保利以「奉三堂」分別舉辦【暢古凝禧-美國奉三堂宮廷稀珍琺瑯器】、【御苑奇珍-奉三堂宮廷稀珍琺瑯器II】兩場專拍。釋出部份多年的收藏,精彩整齊的拍品呈現出明清宮廷掐絲琺瑯之美,得到了市場極大的迴響。在80、90年中國收藏界瓷器獨大的時代,黃先生獨獨鍾情於這個相對冷門的項目。對於專注於掐絲琺瑯器的收藏有那些令他難忘的收藏故事;而新藏家又該如何進入掐絲琺瑯器的世界?展望未來,掐絲琺瑯器市場將迎來怎樣的新局?

本刊與《拍賣年鑑》資料庫中心聯合製作【琺瑯器】專輯分為兩期呈現。9月號已推出「元明琺瑯器拍賣成交TOP50」專輯。本期「清代琺瑯器拍賣成交TOP100」特別邀請到「奉三堂」主人黃森豪先生作為專輯的「作客佳賓」,分享他對於元明清三代琺瑯器鑑賞暨收藏觀點。

2003年已故香港蘇富比高級主管朱湯生(Julian Thompson)先生,來訪鑒賞康熙御製掐絲琺瑯龍鳳萬壽紋大雙連瓶合照,購於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0-31日, 編號371。通高53公分
2007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亞洲部門主管Pola Antebi陪同下鑒賞掐絲琺瑯胡人像

CANS藝術新聞:2014年、2018年您的收藏在北京保利分別舉辦【暢古凝禧-美國奉三堂宮廷稀珍琺瑯器】、【御苑奇珍-奉三堂宮廷稀珍琺瑯器II】兩場專拍。您是何時開始鎖定這個項目展開收藏的?第一件入藏的琺瑯器又是那一件?

黃森豪先生:我會在中國內地舉辦兩場掐絲琺瑯器專拍,其實原因非常單純。首先是北京保利李移舟先生的提議,再來是那個時候內地已有不少藏家開始在海外拍場買琺瑯器;既是如此,我與我的兒子Peter考慮後,覺得李先生提議在北京弄場專拍是不錯的想法,動機就是如此簡單。

至於我何時開始掐絲琺瑯器的收藏,可能是職業上的關係,和老天爺冥冥安排的兩個緣分與機緣。

話說早在1977年我在台灣創業開了家出口貿易公司,那時候的主要業務是出口金屬琺瑯證章與琺瑯材質的錶面和刺繡臂章給歐美各大有名的體育用品連鎖店及鐘錶廠。隨著業務上的需要,我在1980年選擇到美國加州設分公司,進行業務推廣工作,那時我長期在美國加州住了1年之久,那段期間都會到市區洽公或旅遊閒逛,無意中在「蒙特利公園」附近巷子裡發現了一間專賣亞洲藝術品的古董店,櫥窗裡擺有幾件琺瑯器吸引了我。經營者是一對年邁和藹可親的老夫妻,他們透過我的秘書告訴我很多有關中國琺瑯器的專業知識,且非常幸運的是因為職業上的關係,我對琺瑯釉原料已有基本的專業與瞭解,所以學得很快。他們還分享他們的創業過程與種種的尋寶故事,當日我在他們的店買下了平生第一件的掐絲琺瑯器,那是一件異常精美帶有乾隆款的小水丞,至今它還保留在我手中。

接著過沒多久,我又再度光臨他們的店將他們僅剩下的三件琺瑯器全買下了,他們高興之餘也告訴我,其實他們的主要進貨來源是紐約和倫敦的蘇富比、佳士得、菲利浦等拍賣公司。如果我有興趣並信任他們,他們很樂意作為我的代理人,幫助我在拍賣場買琺瑯器,並只需要支付傭金即可;至此每到拍賣季來臨,他們都會用「傳真」的方式推薦一些拍品給我。我與Moran夫妻從此成為收藏上的好夥伴,而且從1980年到1990年Moran夫妻因退休因素,才惋惜結束這10年來愉快的合作關係。此時我手中已有約100件左右的掐絲琺瑯器。其中50件為M夫妻幫我買的;另50件是從歐洲其他家族取得的。接下來我會告訴大家,另一段收藏故事和另外50件的取得的過程。

之後經由M夫妻建議下,我才在1990年後自己正式進入拍場買貨,故說M夫妻是領我進門收藏掐絲琺瑯器的第一位貴人,那一點也不為過。

CANS藝術新聞:早在80、90年代,就是您剛剛接觸到琺瑯器時是怎樣的環境?鎖定項目後,您是用什麼樣的切入點與主軸來建構自己的琺瑯器系統收藏?

黃森豪先生:接下來我要談到的是我在掐絲琺瑯收藏所遇到的第二位貴人。時間應回到1985年,那時候因事業需要我經常要出差跑瑞士與歐洲的許多鐘錶廠。

在1985年瑞士出差拜訪客戶時,有間鐘錶廠的高級主管跟我談完業務後,不經意的告訴我,在當地有間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場【中國琺瑯器展覽】,如果我有興趣,他願意抽時間陪我一起參觀;尤其他與那間博物館的館長是為老友,當下便約好明日參觀那間博物館,我亦更改工作的行程,隔日到達博物館時我才知道,這家博物館叫李特堡博物館(Rietberg Museum),在瑞士極富盛名。

進入博物館的當下,我被那些精美的琺瑯器震撼到了,那是我第一次面對如此璀璨奪目的大批掐絲琺瑯器被整齊陳列在一個空間裡,我足足看了2個小時,遲遲不想離開。就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不可思議的奇蹟出現了!我們看到一位西裝筆挺的西方人,那位紳士走過來跟我鐘錶廠的朋友握手寒暄;經朋友介紹,對方正是博物館的館長,館長問我,要不要認識這批精美琺瑯器的主人;因為這個主人剛好帶著親友在現場參觀。

就在館長介紹下,我有幸認識了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中國琺瑯器收藏前輩與大收藏家—烏氏先生 Pierre Uldry。他陪同我又轉了一圈,並親自向我講解這批精美的琺瑯器由來與其重要性,並親切的告訴我,如果我對收藏琺瑯器有興趣,他很樂意幫助我。

此時我知道機會來了,立即告知烏氏先生Pierre Uldry,我非常有興趣,並且告知我在1980年便已投入了收藏,但質量與他相差甚遠,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烏氏先生告訴我,三天後如果我還在瑞士,他會準備一些重要的資料給我,並教導我更多入門的關鍵。我異常振奮告知烏氏先生,我可以更改機票,再多停留在瑞士幾天。

三天後,我們又在李特堡博物館再次見面,烏氏先生帶來一包資料並告訴我這些是極為珍貴的文件,裡面有他40年來購買琺瑯器的歐美重要古董商名單,還有世界各地收藏琺瑯器顯赫家族名單與聯絡人資料。最令我感動的是他還告訴我,如我有興趣去拜訪這些家族,他願意幫我寫介紹函。並告訴我:「David,你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中國人」。

後來了解到為何他會願意給我這些重要文件,是他已開始改收藏中國的「古代金、銀器」,所以這些資料對他來說已沒有太多意義,就當作是我們有緣認識的見面禮吧!

接下來我在烏氏先生的推薦下,利用出差的機會在歐美拜訪好幾位豪門貴族,裡面包括古老軍人家族後裔,並藉琺瑯器建立長期友誼;而且我很幸運的從眾多家族裡買下不少罕見的清宮文物,掐絲琺瑯是大宗,其中還參雜一些玉器、漆器、瓷雜與重要宮廷陳設品。會有這些機緣的原因,是有些家族不喜歡單賣一件文物,通常會要求我,如果喜歡的話必須全部買下,以致在當時除買下琺瑯器外,還買了明、清宮廷重要骨董文物;如今回想起來,我確實比現今的收藏家幸運許多。

我到今日還不敢忘記早期 Moran夫妻在1980年到1990年對我的情義付出相挺;更不敢忘懷1985年開始烏氏先生 Pierre Uldry給了我歷久彌堅的良多鼓勵。這些都讓我在收藏掐絲琺瑯器路上不會感到孤獨與寂寞。

與前香港佳士得亞洲部門主管林華田合照於香港拍場
1994年與曾賣我最多掐絲琺瑯器已故好友古董商Alistair Sampson合影於展覽會場
2017年3月與掐絲琺瑯器收藏家好友馬德光先生相逢於紐約佳士得拍場

CANS藝術新聞:元明清三代琺瑯器在學術及市場價值上有何差別?元明清你較側重於哪一代?

黃森豪先生:當我對琺瑯器建立起專業基礎的認知後,我就運用瑞士烏氏先生 Pierre Uldry教我的收藏法則,設定年代、排比方式進行工作。我先從清代下手,再慢慢往上推至明代,最後攻頂元代。其實那段時間西方人並不相信有元代琺瑯器,我很幸運的在那時買到一些如今學界已肯定的元代琺瑯器。基本上,直到2000年我才建立起完整的琺瑯器收藏體系。

我認為無論是元明清三代的琺瑯器,它們在學術的領域裡均扮演極其重要的份量,都值得好好去重視與研究,因此元明清三代琺瑯器在市場價值上並沒太大的落差。就我個人數十年經驗和客觀裡,只要來源清楚、造型獨特、品項良好,有這三個條件的琺瑯器在市場價格是不分高低的,因為高品質的琺瑯器均能賣出好的價格。「收藏邏輯」在文物收藏上是很難解釋與運用的,因為文物種類繁多,收藏家本身常會根據自我的喜好與偏愛「各取所需」,所以市場上只有存在主觀與客觀問題。

CANS藝術新聞:掐絲琺瑯器早期受到歐美人士喜愛收藏,華人藏家甚少涉獵,為什麼會有這一現象?中國收藏家又是何時開始關注這個品項?

黃森豪先生:中國的掐絲琺瑯器在明清時期是皇宮內廷專用器,有嚴格管制使用規定,民間一般是見不到碰不到的,直到1860年與1900年二場浩劫,此類珍貴物品才被西方人掠奪到西方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手中,才會成為西方收藏家喜愛的收藏項目。

因此琺瑯器買賣主導權就落在西方人手中,直到約1970年代左右才開始有幾家華人古董商偶爾會在西方拍賣購買一些琺瑯器。但買的數量很有限,因早期中國文物市場琺瑯器被歸為「洋莊貨」,市場極小,就算買來到頭也還是要賣給西方人。就以我來說,也是遲至1980年才開始在歐洲古董店及拍賣場上買貨,那時候很多古董商對我這樣的東方人買琺瑯器,都覺得我是個「異類」。至於中國藏家介入琺瑯器收藏年代,要推到英國蘇富比1999年6月16日為英國收藏家麥克拉倫McLaren專拍為起點,那場拍賣會已有幾位港、臺華人介入了競投,接著琺瑯器市場又歸回平靜。

CANS藝術新聞:2004年紐約佳士得推出20世紀重要收藏家、博物館捐贈者C. Ruxton and Audrey B伉儷的珍藏【The C. Ruxton and Audrey B. Love Collection: Important】專拍,大獲成功,是近20年來最重要的一場琺瑯器專拍。三年後的2007年,巴黎佳士得連續兩場【The Juan Jose Amezaga 琺瑯器珍藏 I】、【The Juan Jose Amezaga 琺瑯器珍藏 II】又造成很大的轟動;2012年香港佳士得【華彩熠然 – 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多件特殊精美的掐絲琺瑯器高價釋出,將琺瑯器市場推升到高點,這也開啟了華人關注掐絲琺瑯器市場的熱度。相信您都參與了這幾場重要拍賣,你怎麼看千禧年後的掐絲琺瑯拍賣市場變化?

黃森豪先生:上述幾場專場,的確讓我感到瞬間排山倒海般,掐絲琺瑯器終於被中國收藏家所接納並開始追逐。當然這幾場專拍我均有參拍,並買到一些「心愛之物」。市場正因為有這幾場重要專拍,琺瑯器的行情才正式被引爆,並受到國人的高度關切。而從這個時候開始琺瑯器的「低價時代」也正式劃下休止符了!

至於對琺瑯器的未來,別人怎麼想,怎麼去評估它的價格趨勢,我都會客觀去看待。我堅信將來只要有稀珍、罕見琺瑯器釋出市場,價格都不可能再便宜了!回顧數十年的琺瑯器收藏過程,我從未將收藏當作是投資,否則怎麼能忍受琺瑯器價格長期被低估的寂寞。

2017年3月與大英博物館老友掐絲琺瑯器專家與亞洲藝術部門主管Jane Portal相逢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廳
2007年參觀大英博物館中國掐絲琺瑯器館
2019年Carole女士與女兒Claire女士在英國BBC電視台鑒寶節目開心畫面。

CANS藝術新聞:據您所知,新進藏家對掐絲琺瑯器有無偏好品味?反映在拍賣市場價格行情有什麼變化?

黃森豪先生:要嚴格評比掐絲琺瑯器哪個朝代好,我覺得要因人而異。在周遭同好中我發現一微妙現象,有人喜歡元、明,有些人則喜歡清代。在我看來只要收藏的是「真品、精品」,朝代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關鍵在收藏過程可以隨心所欲享受收藏的樂趣,並滿足個人對朝代器物的認同感。或許可以跟我一樣,趣味性與成就感並存,可以略高於只侷限偏好某個朝代,所以我的建議是「各取所需」與「各取所好」。

CANS藝術新聞:掐絲琺瑯器屬於小眾收藏板塊,您怎麼看待未來的市場發展?

黃森豪先生:我不否認這個板塊相較於瓷器、書畫來說是較小眾的市場,但從另一個角度去切入此迷思,才不至於落入不當的思維。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中國古代玉器與青銅器,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因西方老一輩收藏家從90年代就退出收藏隊伍,這兩項頂級的中國文物,不也陷入低潮淪為小眾市場嗎?但這幾年在很多拍賣公司的努力下,不也恢復了驚人的市場價格、回到往日榮光。如果你能在當時古玉與青銅器處於低潮的年代,不畏孤寂勇於進場買貨,那今日的投資報酬率會是可觀的,不是嗎?

據現今文物市場價格客觀統計,此時要進入收藏領域,如果選擇的是瓷器,並想要買到有點名氣,預估需要投入至少40-50億港元,或許還要更多。如果是當代藝術或中國古代書畫,得要50-80億港元才能在這些領域闖出名號。骨董市場裡明清宮廷御品都已是天價,掐絲琺瑯目前的價格還未到天花板,不正給有心收藏中國皇家文物的藏家最好的良機嗎?

對於剛剛進入藝術收藏的新鮮人,我還是會推薦小眾文物作為收藏的開始。因為少了競爭對手的收藏領域會變得容易許多,也不會造成財力上重大負擔,還能享受物美價廉的收藏樂趣。就掐絲琺瑯器這個項目而言,何樂而不為!

明宣德御用監造款 掐絲琺瑯雲龍紋大蓋罐
瑞士,烏氏Pierre Uldry收藏品
美國奉三堂館藏。明“嘉靖”款御製銅胎掐絲琺瑯龍紋盤,得自歐洲古董商及法國.佳士得2007年6月13日, 編號10。寬22.5公分
美國奉三堂館藏。明“萬曆”款御製銅胎掐絲琺瑯花卉圖蓋盒,得自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29、30日, 編號677。寬13公分
美國奉三堂館藏。明宣德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簋式爐,得自北京保利2014年6月5日, 編號7936。寬21公分

下開頭

CANS藝術新聞:在這些年的收藏過程中,有哪些掐絲琺瑯器特別讓您印象深刻?還有哪些有趣的收藏故事能與大家分享?

黃森豪先生:這麼多年有趣的故事實在太多了,三天兩夜也談不完。有幾宗印象特別深刻的拍賣趣事及憾事,分享給琺瑯器同好,搏君一笑。

印象較深刻的是倫敦佳士得1995年6月5日那場拍賣,其中 lot.281〈清康熙款 製銅胎掐絲琺瑯嵌寶石象足大蓋爐〉,估價是英鎊8,000~10,000。此爐不僅有明確的來源且保存情況非常良好,更可貴的是有極為罕見的康熙款,因此我是勢在必得。當時我人在台灣是用電話競投的,一口一口的加到最後,我竟以含佣金56,500英鎊才取得。電話那頭幫我舉牌的專家告知,現場至少3到4位西方人士參與競拍,他非常的恭喜我最終能順利取得此爐。事隔多日,一位英國古董商朋友告訴我,他仔細查證所有的英國倫敦佳士得、蘇富比等,自1930年到此次拍賣的1995年的過往拍賣紀錄,我所標得的這件〈清康熙款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嵌寶石象足大蓋爐〉是創下了「英國倫敦」拍賣場史上,掐絲琺瑯器最高天價記錄。得知此事後我也覺得有點意外,他特別提供了四筆拍賣資料,在此之前倫敦成交最貴的掐絲琺瑯排名如下:

1、第一件是於倫敦佳士得1994年12月5日,lot.259〈銅胎掐絲琺瑯臥虎犧尊〉《乾隆年製》款,當時的成交價為37,800英鎊,此器後重現於英國蘇富比2011年11月9日,lot.400,成交價為825,250英鎊。(清代掐絲琺瑯拍賣排行榜TOP 23)

2、第二件為倫敦蘇富比1984年11月2日,lot.379〈御製銅胎掐絲琺瑯鳧壺一對〉《大清乾隆年製》款,當時的成交價為38,500英鎊,後來出現於巴黎佳士得2007年6月13日,編號24,成交價為1,152,000歐元。(清代掐絲琺瑯拍賣排行榜TOP 17)

3、第三件由倫敦佳士得1965年5月31日所舉行的Alfred Morrison Collection(放山居第一場專拍)lot.138〈明宣德御用款 掐絲琺瑯雲龍紋大蓋罐〉,當時的成交價為7,000英鎊,由英國倫敦知名古董商John Sparks拍得後轉售於我的老友瑞士Pierre Uldry(烏氏先生),後此器成為他的鎮館之寶。

4、第四件為倫敦蘇富比為T.B. Kitson於 1961年5月30日所舉行的專拍,lot.426〈清乾隆御製銅胎掐絲琺瑯胡人像一對〉,當時的成交價為1,500英鎊,由當時英國知名古董商William Clayton所取得,經多年後此器再現於巴黎佳士得2007年6月13日,lot.27,成交價為6,528,000歐元。(清代掐絲琺瑯拍賣排行榜TOP 2)

第二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巴黎佳士得2007年6月13日西班牙掐絲琺瑯收藏家的專拍(Juan Jose Amezaga Cloisonné Enamel Collection)。那場重要拍賣的琺瑯器特別運到香港佳士得作預展,當時香港亞洲部門的 Pola Antebi陪我一同觀賞此對罕見的〈清乾隆 掐絲琺瑯胡人像〉,我們都特別喜歡它。所以在那場專拍諸多精品中我只鎖定這對琺瑯胡人像,當時拍賣的價格是估價待詢。拍賣當天由香港亞洲部門曾志芬小姐代表我舉牌,lot.27琺瑯人像開拍時,曾小姐開始報價並告知現場氛圍炙熱買氣沖天,競拍情況非常火爆,當價格爆沖到300萬歐元時,我才要曾小姐開始出價。沒想到搞笑的事情發生了!電話裡頭曾小姐埋怨說:「黃先生,現場很吵、人很多,我的出價拍賣官都沒注意到!」。那時我真是著急了,脫口而出說:「那妳應站起來幫我喊價,引起拍賣官的注意才對啊」;果然,她站起來喊價的舉動引起了拍賣官的注意,總算是順利加入了戰局。但競標價格迅速往上衝高沒有任何的停頓,後來價格已超出我預算,我最終敗下陣來。落槌後曾小姐安慰我,最後是英國古董商以含佣金的6,258,000歐元得標,我的出價是排名第三高。掛完電話後,失去這對琺瑯胡人像的「遺憾」,讓我陷入低迷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自已,多日後才逐漸釋懷!事後回想,很多收藏家都經歷過這樣在拍場失去珍愛之物的沮喪,但隨著歲月的磨練,如今的我對這種遺憾已看得很開了。收藏越久越覺得,得失之間真是各有因緣,就當做與此物無緣吧!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康熙”款御製銅胎掐絲琺瑯嵌寶石象足大蓋爐,得自英國·佳士得1995年6月5日, 編號281。通高66.5公分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乾隆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嵌寶甪端小香薰,得自1998年英國古董商Christopher Bruckner, 1998年出版目錄編號31。通高22公分

另一則收藏趣事可以引證買書、求知識對收藏家而言是多麼一件重要的事!

2006年我與太太去探望當時在英國讀書的兒子Peter,Peter知道我向來有買「舊書」的習慣,就特別陪我到專門賣「舊書」的英國牛津街去尋寶。意外的讓我找到一本1981年2月15日,佳士得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一場以中國瓷器為主的拍賣圖錄,裡面居然發現一件非常罕見的大型元朝掐絲琺瑯器,當時我開心極了,立即以高價買下這本圖錄。回台灣後仔細的查看那件琺瑯器圖片,再通過手上所有相關書籍比對後發現,這件元代的琺瑯器,雖然是康熙朝利用元代舊器重新改造的拼裝器,但應是市場上所出現過最大尺寸的元代大型掐絲琺瑯器,已距上次出現25多年了,不知它現今身在何處?

我為尋此器痴痴的等待再等待,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它終於在2014年於11月27日香港Bonhams拍賣出現。當我收到目錄後心中暗自慶幸,拍賣公司並沒寫出此物最早日本1981年的拍賣紀錄,我想應該有「撿漏」的可能。我在拍賣前一天飛往香港下飛機後直奔展場,親見此尊頓時被它的恢弘霸氣所懾服,當下便下定決心必須要拿下它!看完此物後因公司業務繁忙又奔赴機場趕回台灣,竟忘了安排電話參與競拍之事,再與拍行協調後只好使用網路競拍。翌日開拍前我們早早守在電腦旁,到了lot.121〈元 掐絲琺瑯三環大尊〉時,開拍時便覺得情況不妙,許多人對此器感興趣競爭激烈超出想像,經過多輪的競價,最終讓我以含佣金5,560,000港元取得,原估價40~60萬港元,整整超過預估價的13倍。可是我卻非常開心,因為殷殷期盼整整8年的「夢幻極品」終於如願到手。(此件〈元朝 掐絲琺瑯三環大尊〉收錄在本刊9月號「元、明歷年掐絲琺瑯拍賣排行榜TOP10」專輯裡)

此器是我珍藏的「重寶」之一,並以敬畏的心,好好珍惜、好好守護它!同時也非常感謝自己2006年買下那本過期拍賣圖錄,因為這本舊圖錄成了追蹤此物的重要線索。這也驗證了古人所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勤看物!勤買書!是增強自我最佳的學習方式。

接下來的故事也很傳奇

2019年年初,我在英國的經紀人傳來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是他從英國BBC電視台的鑑寶節目 Antiques Roadshow 翻拍的,照片雖不是很清楚,但直覺告訴我,可能尋到寶了!那可能是一件罕見的明代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瑯水丞。

當下我即刻要英國的經紀人透過電視台想辦法連絡上這件器物的主人,最終還是連絡上了,並拍了多張解析度極好的照片。這些照片讓我驚喜,真是一件「超級好貨」!

此件水丞與北京故宮收藏的〈明 宣德掐絲琺瑯雲龍紋小水丞〉,在造型、紋飾、尺寸幾近相同,唯一的不同故宮底釉是深藍釉,而此件底色是淺藍釉。我當時便向對方提出購買的意願,熟料對方卻表明她不想賣,也不想談價格,這讓我們敗興而歸,因此很是失望!也漸漸的忘卻了此事。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乾隆”款御製銅胎掐絲琺瑯甪端大香薰,得自北京保利2010年6月4日, 編號4335。通高35公分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康熙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英雄瓶,得自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 編號3904。通高23公分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康熙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西洋人物像,得自北京保利2014年12月4日, 編號5638。通高42公分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乾隆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閣樓式」宮燈一對,得自美國佳士得2013年3月21-22日, 編號1291。通高56公分

幸運之神卻在2019年5月悄然來敲門,奇蹟般再度出現。

5月16日,我們英國經紀人開心的告訴我兒子Peter,那件琺瑯水丞的主人打電話給他,已將琺瑯水丞委託當地一家拍賣公司,將在近期拍賣。得知這消息我感到無比的興奮,心想,這是真的嗎?簡直太神奇了!我即刻安排電話競拍,此拍品估價僅為3,000~5,000英鎊,電話連線後便展開熱鬧刺激的拍賣競標,最終在我們堅持下,加上佣金以62,500英鎊得到此物。事後聽說賣家母女當天也在現場,還開心的買下一件她們喜歡的戒指。隔天我們與這對母女聯絡上了,想聽聽這件永宣琺瑯水丞背後更多的故事。從老太太Carole Hussey女士口中得知:「那是1970年的復活節下午,因為是復活節所有商店幾乎都關門了,我們全家人只能在附近城鎮開車四處閒晃。後來當車子經過泰恩茅斯公園酒店,酒店門口張貼著一張大海報正在舉行古董展銷會,因此我們全家進去參觀尋寶。古董展是在公園酒店的舞廳舉行,所有的攤位桌子上都鋪著白桌巾,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工藝品與藝術品。我與我先生平常就有收集美麗裝飾物品的嗜好,有西方的,也有少部分的一些亞洲藝術。當時經過一家攤位,驚奇的被一件非常奪眼且非常可愛的小型中國琺瑯器所吸引,好奇的拿起這件漂亮的琺瑯器細細觀看,非常喜歡它的造型與顏色,並問擺攤的夫妻,這是什麼東西呢?什麼用途呢?攤商卻告訴我們,他們也不清楚這件器物的作用。但我已深深的被這件小巧可愛的琺瑯器所吸引,一定要買下它。我問我的先生李察德身上是否有錢?還好非常幸運,那天我們身上帶了足夠的錢,再經過與對方討價還價之後,終於以當時很貴的10英鎊得到。從上手的那一瞬間,我們似乎對它有一種特殊感覺,我想應該擁有它。花了那麼多錢,我問我先生是不是有點傻了?是否買太貴了。回家後將它展示給最要好的親友們看,意想不到的是,所有的親友都認為我們竟然花了這麼多的錢去買這件東西,簡直是瘋了!但我與我的先生真的很喜歡所以絲毫不在意,並把它擺放在我們平常擺放藝術品的櫥櫃裡,一放就是40多年,直到你們近日買下了它。在你們買下這件琺瑯器當天晚上我們回到家裡,真的是開心發狂,女兒替我換算這件琺瑯器投資報酬率;天啊!居然高達6,250倍!女兒還開玩笑的跟我說:「親愛的媽媽,妳當時怎麼不多買一些呢?妳現在就會是一個富婆了」

Carole女士為了感謝我們還特別傳送了三張照片。一張是她們在鑑寶節目拍的喜悅照片、一張是此件水丞登上當地新聞的照片、一張是此物在她們家櫃子裡的擺放照片。之後這對可愛的母女也成為我們的好朋友,我兒子也經常與她們保持聯絡。經由以上的故事,讓我深深感覺到作為一位文物收藏家,您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廣泛人脈及等待的耐心,才可能讓你有意外的雀躍與喜悅!

美國奉三堂館藏。清乾隆 御製銅胎掐絲琺瑯「風雨月露四景圖」掛屏四幅,得自香港蘇富比2005年10月23日, 編號360。通高80公分, 寬47.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