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焦點 • 2022.05.09

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青花的故事】

景德鎮御窯遺址所出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

初夏5月,由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和保利藝術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青花的故事】—— 景德鎮御窯遺址所出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將於新保利大廈雲樓10層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此次展覽以探尋中國青花瓷器的源流發展為脈絡,涵蓋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收藏元、明兩代御窯青花標本九十件與海內外珍藏元、明青花器九十餘件進行對比展覽。深度挖掘自青花發源以來,元、明兩代以青花為主線的陶瓷燒造歷史背景、人文背景,還原中國陶瓷史最為輝煌燦爛的一段佳話。

元 青花水波雲龍纏枝蓮花紋大罐
D 33cm ; H 27.5cm
備註:十面靈璧山居舊藏

【前奏曲——從「唐青花」到「元青花」】

青花瓷,英文名blue and white,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最早可追溯的青花瓷器,可見1975年揚州唐代地層出土的藍彩瓷片,及黑石號出水之河南鞏縣窯白釉藍彩器,為波斯進口鈷藍料繪製。14世紀中期元代,中原地區與西域乃至西亞的交通再次打開,使青花瓷器又一次與波斯文化、以及伊斯蘭文明進行深刻交流,自此使青花瓷走上輝煌之路。文獻記載,元青花使用西域進口的蘇麻離青料(或稱蘇泥勃青),因含鐵量高含錳量低,發色幽藍深沈,在鈷料濃重處會形成類鐵銹斑塊。紋飾上為滿足當地皇室貴族審美需求,既有對中國傳統的繼承,也有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模仿和創新之作。

元-洪武 青花鳳紋大梅瓶
H 52.5cm
備註:1940年代日本關西近衛家族舊藏
元 外青花內模印龍紋高足靶盞
10.2cm
備註:十面靈璧山居舊藏
元 卵白釉印龍紋靶杯
1988年御窯珠山北側風景路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藏

【詠嘆調——永宣四「神器」領頌蘇麻離青盛章】

永宣青花冠絕千古,由中、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鈷藍的青翠蒼雅與御窯工匠的妙筆點染,共同成就了中國美學之典範,為陶瓷藝術的一個高峰,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展覽中囊括永宣四「神器」,有〈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十稜葵瓣式洗〉,〈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異獸紋高足杯〉,〈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其中〈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為歐洲秘藏百年,於中國首次亮相。永樂、宣德青花器既有中式傳統造型,亦有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源自或模仿西亞、北非地區的陶、銅、金、銀、玻璃等材質的器物造型。因所用蘇麻離青料高鐵低錳的特性,多發色濃艷,積料處往往有鐵褐色結晶斑。宣德朝所用青料有進口的蘇麻離青料和國產青料兩種,有單獨使用和組合使用等多種情況,呈色或濃艷厚重或深淺相間。此外,宣德時期官窯瓷器年號款的書寫規範得以確立,之後明清兩代御窯瓷器皆沿習之。綜上所述,永樂、宣德青花已經徹底擺脫了元代和洪武時期青花瓷的風格,開啟了明清兩朝青花瓷發展的新篇章。明永樂、宣德時期甜白釉器物乃宮中主要用瓷,永樂皇帝大量燒造白色瓷器應與其燕王時期居於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風有關。且「白」亦為青花之底色,明初白釉器為同時期及日後青花瓷燒造的發展了給予了強有力的胎釉基礎。

〈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形制規整,大口微斂,弧腹廣底,淺圈足,為明初大體量盤式的經典造型。盤底砂底無釉,可見胎體堅致細膩,足沿微泛火石紅。通體青花描繪紋飾,口沿內外繪回紋一周,內壁繪牽連纏繞的纏枝花卉十二朵,計有山茶、蓮花、月季、扁菊等數種;外壁繪向前奔走的行龍四條,龍口半張,腦後毛髮向前豎起,龍鬚向兩側飛揚,其間以壬字雲紋間隔。盤心青花雙圈內繪奔湧的海水為地,再以留白技法表現一側面立龍,僅雙目龍睛以青花點繪,龍身下肢朝向畫面右側,身軀中段則向後扭動,使得上肢及龍首面向畫面左側,上肢兩只前爪一前一後,龍嘴張開,龍角後的鬃髮上揚,氣勢威猛,身旁圍繞的火焰亦以留白技法表現,在青花海水地子的襯托下,使得龍形似乎站立在波濤之上,極具藝術表現力。此種留白工藝難度極高,十分考驗工匠謀篇布局的功力,製作時須在素胎之上將底稿打好,將需留白的部分之輪廓線以青花勾勒,再將需要以青花表現的部分以鈷藍青料描繪出來,且繪製時也需加倍小心,切不可在留白的區域落筆;最令人嘆服的是立龍的鱗片、爪牙、鬚髮均以暗刻工藝表現,施釉後紋飾也十分清晰,纖毫畢露,工致非凡,具有立體效果,可謂鬼斧神工之作。通體青花發色深沈妍麗,尤其色澤濃重處可見明顯的鐵斑沈積效果,頗得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筆墨淋漓之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盤心留白而成的白龍紋樣於明初青花器中十分罕見,採用此種技法者,所見均為御窯重器,以天球瓶最為知名,北京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伊朗國家博物館、日本出光美術館等均有收藏,此外還有梅瓶、大碗等造型,而究其肇始,母本則應自元代藍釉留白、青花留白器物而來,前者如揚州博物館所藏藍釉留白龍紋梅瓶,後者則見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兩件青花留白八棱梅瓶。

遍查海內外重要公私收藏及藝術市場,與本品相近者僅見發表兩例,一例藏上海博物館,外口沿書《大明宣德年製》單行楷書款識,另兩例原藏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現藏於伊朗國家博物館(據John Alexander Pope於他的著作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中記載,阿德比爾清真寺中曾發現兩例,此外另有一例尺寸稍小者藏於伊斯法罕,但未見發表),本品為唯一可於市場流通者,至為珍罕。

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
D 40cm
備註:丹麥著名建築家所羅門·塞倫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舊藏
明永樂 青花海水錐白龍紋盤 D 28cm
1993年御窯珠山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藏
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 D 40cm
阿德比爾寺藏 編號29.37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明宣德 御製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
D 16.8cm
《宣德年製》款
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異獸怪紋高足杯
H 7.7cm
《大明宣德年製》款
備註:繭山龍泉堂舊藏
明宣德 青花穿花龍紋僧帽壺
1983年御窯珠山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十棱葵瓣式洗
W 18.7cm
《大明宣德年製》款
備註:十面靈璧山居舊藏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瓜棱甘露瓶
H 28cm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黃釉為清代後施)
H 36.5cm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碗
D 29.5cm
《大明宣德年製》款

【交響詩——「平等青」之成窯神韻】

成化皇帝本人的藝術素養頗高,而且御窯廠的工藝水平和管理制度愈發成熟完備,供御品的遴選制度極為嚴格苛刻。此時的青花瓷器「胎精釉亦精,高穆渾雅,同臻其妙」,成化前期使用進口青料,發色濃重渾厚,近似於宣德晚期青花。中後期選擇產自江西樂平陂塘的極優質國產青料平等青,紋飾淡雅沈靜,疏朗有致。成化一朝對瓷器燒造要求極其嚴苛,且不惜工本,是為明代青花的又一美學巔峰。

明成化 青花內梵文《三字明》海石榴紋臥足碗
D 13cm
《大明成化年製》款
明成化 青花纏枝山茶花紋宮碗
D 15.2cm
《大明成化年製》款
備註:蘇州文物商店舊藏
明成化
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圖罐
H 23.5cm ; W 24cm
明成化
青花九秋圖罐
H 10cm
明成化 青花團鳳紋碗
1987年御窯珠山出土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藏

【變奏曲——從石子青、回青到浙料、珠明料】

弘治青花依然選用平等青料,多發色淺淡,紋飾纖弱。正德皇帝崇慕伊斯蘭文化並信奉佛道,故官窯瓷器喜用阿拉伯文字和道教吉祥圖案做裝飾。除繼續沿用平等青料外,又新採用產自江西的「石子青」料,發色藍中泛灰。中後期又使用極為昂貴的進口「回青」料。《窺天外乘》載:「回青者出外國,正德間,大鐺鎮雲南,得之……已知其可燒窯器,用之果佳。」

嘉靖皇帝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五年,史稱「嘉靖新政」, 後期寵信嚴嵩,篤信道教,長期不朝。嘉靖瓷器傳世主要以青花為主,造型多樣,陳設大器燒造頗多,燒造難度極大。因選用鈷料不同,嘉靖青花發色不一,使用國產鈷料者,發色藍中泛灰。典型嘉靖青花使用回青,成本極高,色料昂貴,僅限宮廷嚴格使用,所出青花發色濃艷泛紫。萬曆朝長達四十八年,早期仍沿用回青料,發色與典型嘉靖、隆慶時期青花頗似。同時又開始使用產自浙江省的鈷料,統稱為「浙料」,因此萬曆中後期青花瓷發色多藍中泛灰,遠不及前朝濃艷。明末清初過渡期至康熙年間採用優質的雲南珠明料,此時國產料的成色與燒造技術日益成熟。

明弘治 青花內壬字雲紋外龍紋盤
D 21.8cm
《大明弘治年製》款
明正德 黃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盤
D 29.5cm
《大明正德年製》款
明嘉靖 青花三陽開泰仰鐘碗
D 16cm
《大明嘉靖年製》款
明正德 青花卷草阿拉伯文五峰筆山
D 20cm
《大明正德年製》款
明萬曆 青花五彩嬰戲圍棋罐
H 12.5cm
「大明萬曆年製」款
明崇禎 青花百子圖大筆海
D 25.5cm
明嘉靖 青花十六子嬰戲大罐
H 34cm
《大明嘉靖年製》款
明天啟 米萬鐘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H 32cm
《天啟年米石隱製》款

【餘音繞梁——晚明仿古與雍乾仿明】

嘉靖、萬曆時期青花,青花發色濃翠泛紫,恰與永、宣二朝青花器相類,故不乏有眾多仿前朝永、宣青花風格器物在官仿官器物上出現。這一特殊品種現象,也反映了這一時期瓷器造型、紋飾和繪圖技法的多樣性。清三代皇帝尤愛古器物,所以仿古器物的燒造一直流行於清廷,青花仿古瓷也不例外。在宮廷《記事檔》中有多處記載仿器物的青花瓷器的燒造情況,如記載之「仿宣窯」、「仿成窯」、「仿嘉窯」品種等。清代自康熙朝始,皇帝多次傳旨令御窯廠以明宣德青花為楷模,精心仿製,即所謂的「官仿官」。由於用的是雲南產的珠明料,故繪畫時採用點染技法追慕蘇麻離青之鐵銹斑效果。另有一部分仿燒器,紋樣靈感雖源自明朝,但繪畫則有明顯區別,帶有清官窯的韻味,體現了兩朝審美之區別。

清乾隆 仿宣窯青花花卉紋罍式尊
H 38.3cm 《大清乾隆年製》款

【文獻展——仇焱之抗希齋明瓷寫真集與歷代款識標本】

1943年 仇焱之舊藏明代瓷器寫真錄-節選(吳湖帆題簽)
33×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