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2

一件極為重要且獨特的精品-元代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元代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一件極為重要且獨特的精品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Bowl for the Yuan Imperial Court

康蕊君 Regina Krahl/文(節錄)
CANS藝術新聞/編輯

本文探討了一只罕見且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藍色瓷碗,它被認為是現存最重要的元代宮廷瓷器範例。這只珍貴重要的〈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標誌著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現。經過數十年對中國及海外考古發掘成果的精確分析,以及全球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品的仔細審查,專家們已相當完善地梳理出中國陶瓷的歷史。如今,要發現未曾記錄或流傳的皇室瓷器相當困難,而本文的〈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件碗獨一無二的設計、璀璨的寶石藍釉,以及五爪龍紋圖案,毫無疑問是元代(1271-1368年)的宮廷製瓷。江西省景德鎮窯是元明兩代瓷器生產的核心,其窯廠打造出了中國歷史上一些最精美的瓷器,此前,現存的元代瓷器多以白瓷為主,紋飾較為簡約或素面。而這件飾有五爪龍紋和霽藍釉的碗,為元代瓷器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口徑19.6 cm 足徑 5.5 cm 高 8.7 cm

〈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展現了極為精湛的工藝與藝術美感,碗的造型優雅,寬大的碗身配合飽滿的輪廓,座落於極窄的底座上。底座的足圈線條整齊,使整件器物在威嚴中透著一絲輕盈,仿若懸浮於地面上。碗內的浮雕裝飾清晰突出,白色勾勒的龍紋與整體藍色釉面形成微妙對比,構圖虛實有致,更顯整體紋飾和諧平衡。碗內的雙龍紋生動傳神,兩條五爪龍似在嬉戲追逐,一龍張口一龍合嘴,龍鬚飄逸,鱗片與鬃毛栩栩如生,起伏的身姿和通過精細線條展現的鱗片,似脊背上噴出一排排的火焰,賦予整件作品強烈的生命力。數百年過去,碗上的霽藍釉色依然深邃鮮艷,必是使用了最上等的霽藍顏料,可判斷其使用了當時進口自伊朗的高鐵低錳珍貴金屬。

此種霽藍釉,後來演變為中國瓷器標誌性特徵,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藍色瓷器之一,而藍白瓷器則在後來成為中國瓷器的重要象徵,尤其在明代達到頂峰。五爪龍紋作為帝王權力的象徵,進一步突顯了此碗的非凡地位。由於元代瓷器寥若星辰,〈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不僅是一件卓越的工藝品,更是歷史長河中的里程碑,呈現了蒙古統治者在塑造中國瓷器發展的軌跡中所起的作用,並通過奢侈品來體現他們的權威。它提供了直接的證據顯示,中國帝國瓷器製作的早期發展,以及在這一歷史轉型時期,蒙古與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合。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寬大的碗身配合飽滿的輪廓,座落於極窄的底座上。底座的足圈線條整齊, 使整件器物在威嚴中透著一絲輕盈,仿若懸浮於地面上。」 ── 康蕊君 Regina Krahl

從元朝開國帝王忽必烈(1271-1294年在位)開始,蒙古帝王大力推崇五爪龍紋作為皇權象徵。例如,在一幅1280年由劉貫道繪製的畫作中,忽必烈身穿紅色五爪龍袍、外披貂皮大衣。同樣,元英宗圖帖睦爾(忽必烈的曾孫,廟號文宗,1328-1332年在位)則在一幅由他委托製作的華麗絲綢掛毯曼陀羅中,穿著類似的五爪龍袍,該掛毯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這件創作時間約在1330至1332年之間的掛毯中,文宗與他的哥哥和世㻋(也曾短暫即位,廟號明宗,1329年在位)以及他們的妻子們一同出現,兩兄弟分別穿著白袍和藍袍,所有的衣物上都裝飾著五爪龍紋,顯著地表明了這些人物均為帝王家族成員。

元帝國的詔令禁止非皇室使用帶有雙角五爪龍紋設計的織物和器物,這一規定在《元史》、《元典章》、《統治條格》等歷史文獻中均有所記載,五爪龍紋成為皇室御用品的重要標誌。毫無疑問,帶有這一設計的官方工坊出品的文物僅供皇宮使用。由於元代宮廷藝術品傳世極少,現今中國歷史中這一重要的近百年時期在博物館中的展現非常不足,包括北京和台北的皇宮收藏,這件〈元霽藍釉五爪龍紋碗〉更顯得彌足珍貴,再者,白色和藍色被蒙古皇室視為吉祥且具有儀式意義的顏色,尤其與祖先崇拜密切相關。作為天空的顏色,藍色有著廣泛的象徵意義;佛教神祇常常被描繪為藍色,而藍色永恒之神是蒙古薩滿教中的重要神祇,據說供奉該神的祭品是使用藍色器皿來盛放的。宮廷對「霽藍」有嚴格的使用限制。與元代宮廷其他祭祀用白瓷相似,〈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極可能用於重要祭祀儀式,與掛毯中描繪的皇帝使用藍白器皿祭拜祖先的場景相呼應。

據記載,蒙古人曾在景德鎮設立皇家瓷器局,但這一機構幾乎完全從歷史記錄中消失,似乎唯一一條直接將元代皇室窯廠與某位皇帝聯繫起來的記錄是在1331年,文宗皇帝任命一名官員負責瓷器生產,證實了皇家對御用瓷器的重視。文宗是一位相當有文化素養的統治者,他學習了儒家經典,曾委託出版百科全書,創作詩歌,練習書法和繪畫,並創辦了一個學術機構以傳播中國文化。他的名字多次與元代帝國瓷器相關聯,完全可以合理地將〈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歸屬於其統治時期下的產物。

然而,專為元代皇室生產的瓷器遺存極為稀少,似乎生產的數量本身也非常有限。元代統治者似乎並未將瓷器作為餐具或宮廷家具來委托製作,而是用於特殊場合,瓷器能夠以具有儀式意義的顏色製作,這可能使其成為他們首選的祭祀器物材料。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無釉底,細部由白色黏土製成,足緣以手工切割出雙斜邊,中間帶有乳頭狀的突出部分,並伴隨燒製過程中形成的棕色鐵斑。這些獨特的時期特徵,有助於識別與鑑定元代陶瓷。

作為元代御用青瓷的唯一見證,〈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的出現,填補了元代宮廷瓷器研究的重要空白,為14世紀景德鎮皇家窯廠的製作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線索,也許還與元代皇宮的祭祀儀式密切相關。它與元代唯一保留下來的完整御用瓷器白瓷有著緊密的聯繫。

只有少量的元代御用白瓷上飾有五爪龍的暗紋。在北京發現了三件重要的白瓷盤,上面刻有「太禧」二字。這指的是「太禧宗禋院官」,即蒙古皇帝祖先祭祀的主管機構,負責管理祖先畫像的供奉儀式。該機構是在文宗皇帝天歷元年(1328年)設立的,並持續存在至1340年。

除了這些盤子外,還有一只白碗和幾只高腳碗上也飾有五爪龍紋圖案。白碗是在新疆霍城縣(今阿力麻里)發現的,該地是蒙古統治家族後代的重要聚集地,其大小與〈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相同,看起來是其白瓷的相似品項。然而,雖然白瓷上的紋通常難以辨認,但在此碗上,龍紋的輪廓清晰而流暢;另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元代白瓷是裝飾有鳳紋的盤子,雖然上面沒有龍紋,但其年代卻很重要,因為它帶有1328年的天順年款。

這些珍稀的單色白瓷是除了現存目前所知藍瓷之外已知的唯一元代御瓷。它們的製作時期可以追溯到文宗皇帝短暫的統治時期或其前後幾年,這表明元代宮廷製作御瓷僅限於極短的時間段,並且主要是為皇帝主持的祭祀儀式而製。

透過〈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與這些白色御瓷在整體上的相似性表明,它們可能是同時代的產物,並且用途相似。大都會博物館的掛毯曼陀羅中描繪的兩位皇帝,穿著裝飾有藍白龍紋的服裝坐在祠堂中,很可能使用了相配的藍白祭祀器皿進行供奉。

此外,雖然可以歸屬於元代的單色藍瓷器物不到二十件,但這些並非皇家御用品,其中包括:三足爵、香爐、小杯、盤子、帶嘴碗和梨形瓶等食物和飲品容器,這些器物大多飾有金漆,但若有龍紋,它們並非元代帝王所用的五爪龍。它們可能是富裕精英階層的奢侈品,沒有跡象表明元帝王會使用這些藍瓷器物。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另一批元代藍釉瓷器,這些器物裝飾有白色保留區的三爪龍及其他圖案,其中一些甚至出外銷出口。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除了〈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和少量的御用白瓷外,人們只能從景德鎮窯址出土的殘片中了解到元代御窯瓷器,像是從景德鎮珠山區元代御窯的廢料堆中出土的一些五爪龍裝飾的器物碎片,已被部分重建。這些殘片上的龍紋與〈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密切相關。發掘該御窯址的劉新園曾強烈主張,這些御器是為文宗皇帝所製。

然而,無論是單色釉還是青花裝飾的御瓷,都為早期明代洪武時期的瓷器提供了直接的設計藍本,因此它們有時會與元代的前作混淆。也有一小部分雙色或單色釉的瓷器裝飾有五爪龍暗紋,這些器物表面上與現存的碗相似,但仔細比較則會發現它們在各個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儘管這些彩釉瓷器延續了元代的風格,但直接比較後可以看到,它們幾乎在每個方面都不同。〈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寬大圓潤的碗身立於窄小的底座上,造型極為精緻,其比例後來被修改,使得底座更寬、更穩定;而元代釉面光澤度極高、霽藍釉呈現出強烈而明亮的色彩。洪武時期的版本則顯示出一種較弱、較為稀薄的藍色調,這可能是由於進口鈷的短缺,因國際貿易受限。因此,洪武時期銅紅釉器物比使用霽藍釉的器物更多。

〈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上的龍紋生動傳神,具有手工製作的質感;與之相比,明代版本則顯得較為僵硬和呆板。五爪龍的腳爪在元代皇帝心中的重要性體現在這只藍色碗上,它們的刻畫尤為誇張。為明代皇帝製作的彩釉器物,缺乏了〈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所展現的戲劇性和鮮明的存在感,而這種特質正是元代藝術作品的顯著特徵。

元代是中國陶瓷史上是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時期。在蒙古統治下,陶瓷工匠開創了全新的瓷器生產線,創新的瓷器為隨後的明清皇室瓷器奠定了基礎。文宗皇帝可能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推動作用,現存的〈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是歷史的重要見證。

作為元代唯一存世的單色藍釉御用瓷器,〈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堪稱元代最重要的御用瓷器。這件此前未曾見過的瓷器類型,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揭示了蒙古帝王與中國陶瓷之間的聯繫和興趣。雖然蒙古帝王可能並未特意委託燒製專供皇宮使用的瓷器,但他們似乎更傾向於選擇景德鎮的單色釉瓷器,作為儀式場合中的器物,這些釉色在儀式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御用瓷器在正式場合中能彰顯統治者的權威,這也成為中國統治者的傳統。〈元 霽藍釉五爪龍紋碗〉以其獨特的藍色釉和五爪龍紋,正標誌著這一御用瓷器傳統的開端。

元代 御用珍貴霽藍釉五爪龍紋碗 A highly important and unique sacrificial-blue 'five-clawed dragon' bowl, Yuan Dynasty
龍的形像,源自古人的豐富想像,在中國文化中,龍代表著權力、力量、智慧、保護、領導力和好運。秦始皇統一中國,以「祖龍」自居,龍遂成皇帝鞏固皇權的手段,到了宋代,龍已成為皇帝的尊用的圖騰,元朝規定五爪龍只供皇帝御用,四爪龍則為皇子用,明清兩代亦以五爪龍為皇帝御用,歷代皇帝都以龍來代表自己,證明當朝統治乃天命所歸。在此璀璨的深藍色碗上,栩栩如生的雙龍自在翱翔、英姿矯健、五爪伸張,仿若在試圖躍出碗身,天威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