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1

藏傳佛教 的財神文化-台北蒙藏文化中心

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

2023 /11/18-2024 /5/19

【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展覽
呈現蒙藏族群的多元財富觀與吉祥信仰文化

座落於台北人文匯集地的蒙藏文化中心於11月18日起至2024年5月19日推出【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呈現蒙藏族群的多元財富觀與吉祥信仰文化,讓觀眾感受流傳千古的吉祥信仰文化帶給人類心靈平靜的正能量。11月17日的展前記者會,迎來多方響應,為本就喜氣的展覽增添了熱鬧氛圍。出席記者會的嘉賓包括:台北故宮博物院余副院長佩瑾、甘樂阿舍美術館曾若璇館長、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廖桂英董事長、白鷺鷥文教基金會陳郁秀榮譽董事長、台北市雙清文教基金會洪三雄董事長、尚鵬汽車歐瑞雲董事長、卡廬文化創辦人陳百忠先生及本次借展收藏家。出席展前記者會的貴賓們紛紛送上「好運連連」相關的祝詞,希望在即將到來的新年財源滾滾、事事安康。此外,由蒙藏文化中心高主任及劉國威研究員進行導覽展覽解說。【好運連連】展覽分成五大單元:「藏傳佛教各式財神」、「吉祥文物」、「蒙古迎新年生活」、「蒙藏衣服配飾」、「當代藝術與吉祥意涵」,展品約計300件。

一般大眾對藏傳佛教財神的認識,大多是持吐寶鼠的黃財神或騎獅子的財寶天王,並以強他們是專職的財神。其實佛教對於「財」的定義和世俗有很大差別,而且藏傳佛教具「財神屬性」的尊相繁多,不但諸佛、菩薩,眾多本尊、護法也都具有財神屬性,足以構成琳琅滿目的財神文化。佛教定義的「七聖財」,是指成就佛道的七種聖法,《文殊師利所問》經云:「七聖財聲者,一信、二慚、三愧、四施、五戒、六聞、七慧,此謂七聖財。」本刊特以此次展覽中「藏傳佛教的財神文化」為主題,並帶領讀者欣賞本此展覽中所展出所謂「財神」的歷代精彩金銅塑像。

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
14世紀 銅鎏金大佛塔
H 79 cm 私人收藏

藏傳佛教的財神文化

在佛教中,凡是和資糧有關的尊相都有財神屬性,它們既不具有一定的神格或位階,也沒有統一的編制。不同時代、教派與教法之中,各種財神的名稱、屬性與含義都不一樣,相當複雜。唯有通過對佛教歷史、教義與教法的了解,才能正確認識財神的角色與作用。

從弘法的角度來說,佛教雖然講求簡樸,但傳播上需要得到上層社會的支持。佛陀悟道後,因得到孤獨長者供養土地和經費,才得以在鹿野苑建立歷史上的第一個僧院。後來也是因為獲得國王或大施主的支持,如公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公元2世紀的貴霜王朝、8世紀印度的帕拉王朝、中國歷代皇帝等等,佛教才能傳播到亞洲各地。公元8世紀,藏王松贊干布迎請蓮花生等大師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座正規寺廟桑耶寺,並翻譯經典。公元10世紀末,古格王益歇沃科熱除了派遣許多留學生到印度求法,自己出家為僧,還捨命迎請阿底峽進藏,開啟後弘期的佛教新章。因為藏王和貴族的付出,使得西藏後來成為世界上保存佛法最重要的地方。這些護持佛教的國王都被視佛教的大護法,稱為法王或轉輪聖王,他們具有世間財神的屬性,在佛教文化表現上,其圖像通常手持法輪或摩尼寶。

非物質的供給指一切能幫助學佛修行,使精進不退轉的精神力量與支持。顯教修行講六波羅蜜,其中佈施、持戒、忍辱三者都可被視是為了積蓄成佛的資糧。修道的五位法(資糧、加行、見道、修道、無學位)中的資糧道,主要是斷世間攀緣生出離心,並得到安心修行的定力。大乘強調弘法利眾,特別重視福德智慧資糧的積累。另外佛教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是聞、思、修三學,多聞就是積蓄資糧,這也是毘沙門天王(多聞子)會被視為財寶天王的主要原因。

《瑜伽師地論》有聖財和非聖財之説,認為非聖財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聖財帶來的快樂才能長久。聖財有七:信、持戒、慚、愧、聞法、佈施、慧,其中又以智慧最為殊勝。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世間財富或許能解決人們一些物質上的苦,但只有智慧才能真正引導人們脫離各種煩惱與痛苦。因此,特別是以般若為主的宗派,他們將智慧視為最殊勝,取之不絕用之不盡的真實財富。在密教中,心經的化身般若佛母,被視為文殊菩薩化身的妙音天女,智慧護法白六臂黑天等等,他們在各教法中被視為高階的財神,都和他們代表智慧有關。

佛教文化中有許多鬼怪形相,從文化的角度來說是豐富多彩,但也因此造成大眾誤解,以為佛教是泛神論者。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亞洲各地,過程中難免和當地宗教遭遇,吸收其它宗教的神,形成佛教的文化特色,特別是印度教、西藏苯教和少數漢地民間神,譬如關公。其中一些神原本就具有財神屬性,它們被組織起來,賦予佛教義理以及修法儀軌,成為密法的本尊或護法,如印度民間信仰中的如藥叉、俱毘羅、象鼻天、拉克蘇美等,他們原本的形象也就成為後來密教財神的基本依據。

【好運連連一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展覽現場
【好運連連一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展覽現場
【好運連連一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展覽現場

藏傳佛教的財神種類與形象

很多人以強藏傳佛教都是密教(金剛乘),其實的教法包含小乘、大乘顯教和密教。此外,密教還分事、行、瑜珈、無上瑜珈四種。藏傳佛教無論那個宗派,甚至每個寺廟,都各自有其不同財神屬性的本尊和護法,因此,具有財神屬性的尊相實在很多。

有些學者常將西方萬神殿的概念套用在藏傳佛教上,並試圖找出財神在組織中的位階。一般民眾受到民間信仰的影響,認為佛教中也應該有五路財神。前文已經提到,佛經中並沒有財神這名詞,但有許多和財富有關的觀念與修法,這些觀念與修法用圖像的方式來表徵,於是就形成了各種具財神屬性的尊相,這些尊相出自不同的經典、思想或教法體系,其屬性、含義都不一樣,它們既不是神祇,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從屬關係。小乘和大乘顯教的具財神屬性的尊相相對來說較少也較單純,密教具財神屬性的尊相就非常龐雜。一方面是越後出的教法會整合以前教法中的尊相,相關屬性的集團成員陣容越來越龐大。另一方面,密法中的每一套教法都各自獨立,因此即使是相同角色和屬性的尊相其形象和名稱也可能不一樣,譬如大黑天和藥叉神等。就圖像的辨識上,一般只要持寶瓶、摩尼寶、金剛鉤、稻穗、吐寶鼠、與願印等中的任一標誌者,可能就具有財神屬性。藏傳佛教圖像中較常見的具財神屬性尊相,簡單分為五類,扼要介紹其來源、屬性、和形象。

【好運連連一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展覽現場
左 / 18世紀 銅上彩財寶天王浮雕
87x57 cm 私人收藏
右 / 15世紀 鑄銅鎏金西藏雪獅 38 x 38 x 12 cm 私人收藏
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
展覽現場

第一類 佛

在小乘,佛專指釋迦牟尼;在大乘,佛是代表最高境界或修行體系。佛本不涉財富,但從法義上,空性與智慧能生一切,是最殊勝的財源,況且任何修行體系都需要資糧,因此出於經典對資糧或財寶描述的側重情況,有些會被視為具有財神屬性,而且是最高階的財神。

在五方佛(五智如來)體系中,寶生佛及不空成就佛都具有財神屬性的,寶生佛右手作與願印,表示滿足眾生的願望,當然也包括財富的願望。寶部主修去除我慢,佈施法是其具體的入門修法。在密法中寶部的部眾各尊大多具有財神屬性。不空成就佛在五方佛體系,是指修行已達到最高境界,在世間廣傳佛法,可以任運成就。

淨土宗的阿彌陀佛也具有財富的屬性,雙手結禪定印。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過著最富裕的生活。藥師佛又名藥師琉璃光如來,和西方阿彌陀佛淨土與釋迦牟尼合稱三世佛或三寶佛。藥師佛曾發十二大願,救度眾生脫離身心苦難,使諸根成熟解脫。其中第三大願和第十二大願都提到令眾生獲得無盡受用物資和珍寶,所以也被信徒視為財神之王。

清康熙 銅鎏金綠度母
清康熙 銅鎏金綠度母
H 23.5 cm 私人收藏
15世紀 銅鎏金財寶天王
15世紀 銅鎏金財寶天王
H 23.2 cm 私人收藏

第二類 象徵智慧泉源的女性本尊或護法

早期密教有許多是主財富或智慧的的女尊,起源和涵義與河流有關,如般若佛母、度母、妙音天女、財續母等。古印度以農為主,河流是人民生命的泉源,生計所繫,河流被神格化成女神,並賦予財富屬性。

般若佛母算是最早期的密教本尊,左下臂作禪定印,她是《心經》具象化,西方學者稱為心經女神。用女神來表詮心經,主要基於空性能生諸佛的法義。由於強調空性,般若佛母並不强調財富屬性。大乘將度母視為觀音的女性化身,她是河中蓮花所化生,象徵幸福和慈悲,早期漢地密教譯為吉祥天女,其屬性為賜予財富和幸福,形象是手持蓮花。密教將度母做為女性本尊,並衍生各種度母類,最常見的有綠度母、白度母、二十一度母和救八難度母,綠度母與二十一度母中的寶源度母、增長福德黃度母、除貧賜富顰眉度母等都具有財神屬性。

與河流有關的女尊,密教吸收為妙音天女(辯才天),成強代表才藝與智慧的女性本尊。其形像是一面二臂,持琵琶。另外一位財續母 (Vasudhara),又名持世天女、財源天女、寶源度母、雨寶菩薩。玄奘將譯為《持世陀羅尼經》,持世的名字就沿用至今。有一面二臂、四臂、六臂和八臂等幾種造型,二臂與六臂較常見。其所執物主要是穗子、寶瓶或摩尼寶,這些都象徵財富。

早期密教還有一重要的女本尊,叫白傘蓋佛母,她的來源與河流無關。密法中她則主護佑眾生,衣食無憂,國泰民安。當然具有財神屬性,但是層級太高,通常只有大寺院以及皇室才能供奉。

15世紀 銅鎏金財寶天王
15世紀 銅鎏金財寶天王
H 13 cm 私人收藏
18世紀 銀/銅鎏金、珊瑚、松石貴族嘎烏
18世紀 銀/銅鎏金、珊瑚、松石貴族嘎烏
H 16.8 cm 私人收藏

第三類 源自印度藥叉神的財神護法

藥叉(夜叉)是佛教最早的護法,原是山林野外的精靈,其身材矮胖而孔武有力,是佛教出現以前就廣為流傳的民間神祇。在阿育王時代藥叉形象經常被賦予扛著聖殿柱子的力士角色;藥叉也成為各重要護法的基本原型。在早期大乘顯教經典中,藥叉升格為天王;早期密教,藥叉化身為各種財神;到了晚期密教,其象形又轉化為各種黑天。較具代表性的是多聞天王、五姓財神、藥師佛之十二神將、白六臂黑天、三面六臂紅財神等。

多聞天王又名多聞子,或直譯毘沙門天王。其前身為印度教的夜叉王,早期佛教吸收為四大天王的北天王,統領夜叉和羅剎,鎮守須彌山外圍的北方天。密教的多聞之和俱毘羅的關係較密切,屬性為財神護法,傳承有很多種,形象也不一樣。金黃多聞子是最常見的一種。

五姓財神是大家最熟悉的財神,甚至以強其屬性和漢地的五路財神相同。其實它們是五種不同傳承的俱毘羅(也稱為藏巴拉、寶藏神、布祿金剛),後來以壇城的形式編組成五姓財神,並以顏色稱呼之。黃財神是流行最早的一尊,一面二臂,身黃色,腹大體壯,赤裸上身,下身裸露或著裙,右手持如意寶,左手握吐寶鼠,呈自在坐姿,右足踩寶瓶及海螺。黑財神最早是由喀什米爾班智達傳入藏地,據說此尊的供修方法簡便又靈驗,僧人和窮人特別喜愛,一面二臂三目,身黑色,面呈忿怒相,全身裸露,右手當胸捧顱缽,左手托吐寶鼠,呈戰鬥姿,下踩一裸體之財主。白財神是由阿底峽尊者所傳入,其身白色,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持寶棒,左手持三叉戟,坐騎為龍。紅財神有幾種,一面二臂的分單身和雙身。寧瑪派有三面六臂伏藏紅財神紅財神,是札巴翁協巾於桑耶寺掘出的伏藏,視為珍寶不傳他派。綠財神因較少人供修,故圖像非常少見,此法乃出自時輪續,其身綠色,一面二臂三目,右手持菴摩羅果,左手托吐寶鼠,明妃財續母,左手持穗子。 財神屬性,最有代表性的是藥師的藥叉十二神將,他們的左手都托有吐寶鼠,右手則持不同器物。多聞天王的八個藥叉隨從的屬性也都是財神,它們皆身穿戰袍、騎馬,左手托著吐寶鼠,右手也是持不同器物。

14世紀 合金銅嵌紅銅釋迦牟尼佛
14世紀 合金銅嵌紅銅釋迦牟尼佛
H 35 cm 私人收藏
9世紀 銅鎏金財續佛母
9世紀 銅鎏金財續佛母
H 22 cm 私人收藏

第四類 具有財神屬性的地方守護神

經過千年積累,藏傳佛教發展出眾多的地方性守護神。許多民間信仰的戰神、山神、湖神、苯教神、厲鬼等,被吸收成為寺廟或教派的護法,保護僧人和信徒生活平安與富足,其中一些也具有財神的屬性,但通常只有該教派、寺廟或當地人才曉得其財神身份,如戰神格薩爾王是西藏史詩中的民族英雄,原是牧童後來在騎馬競賽中獲勝而成為部落領袖,又從民族英雄變成佛教護法,屬性上是戰神。山神傲拉玉戴是青海的山神,蓮花生將之收伏為佛教護法,青海和蒙古人將他視為財神。據說米拉日巴在山上閉關修行時是靠湖神祥壽五仙女供養食物,才得以存活並獲得大成就,因此五仙女被視為修行人的財神。另外有些護法被個別特定行業的人視為行業守護財神,如本是苯教神祇的財神騎羊護法;牧民的財神馬頭明王和牛馬守護神等。

11世紀 青銅黃財神
11世紀 青銅黃財神
H 12.2 cm 私人收藏
11世紀 黃銅黃財神
11世紀 黃銅黃財神
H 11.8 cm 私人收藏

第五類 其它

在圖像學上,無上瑜珈本尊的四周通常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眷屬,代表四種事業法,事業法非指世間的事業,而是修法的成就。其中增法或懷法有時也具有財神屬性,身色黃色的代表增法,紅色的代表懷法,常見的如作明佛母、金剛亥母等。

另外有一些早期佛教的護法也具有財神屬性,這類財神也被後來的密教吸收,較典型的如天龍八部中的金翅鳥、龍和印度天神,其中較強人知的原本是印度教智慧神的象鼻天和龍王。龍王和龍女也具有財神的屬性,在佛教故事中,龍宮總是扮演寶庫的角色,龍樹菩薩的華嚴經或金剛經都是取自龍宮。摩尼寶其實就是龍王的頂髻之珠,代表智慧。在以財神為主題的唐卡中,經常也可以看到手捧寶瓶或摩尼寶的龍王或龍女。

(節錄自陳百忠文)

14世紀 青銅鎏金鎏銀六臂白瑪哈嘎垃
14世紀 青銅鎏金鎏銀六臂白瑪哈嘎垃
H 28.2 cm 私人收藏
13世紀 六臂財續佛母
13世紀 六臂財續佛母
H 12 cm 私人收藏
好運連連-財神與蒙藏生活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