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將於2022年11月29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季拍賣,帶來兩場單一藏家專場拍賣,分別為「卓木沁香: 曾氏收藏中國古典家具」,與「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收藏:秦漢篇」拍賣,以及每季令藏家引頸以待的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領拍之作為一尊〈清乾隆 粉青釉雕海水龍紋梅瓶〉,更包括高古陶瓷及器物、宋瓷、明清官窯瓷器、玉雕、佛教藝術、文房珍玩、紫檀及黃花梨家具等。多件拍品來源顯赫,並許久未見於拍賣市場。
本季「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呈獻的絕色梅瓶出自徐展堂先生舊藏,其線條挺拔端莊,通體施粉青釉,所飾海水祥 雲五爪龍紋典雅堂皇,甚具皇家氣派。此瓶小口外撇,甚具特色,豐肩以下漸歛,線條優雅,足微撇,整體輪廓張弛有度,曼妙無比。器身的青釉清澈瑩潤,和層次不一、深淺有致的淺雕紋飾搭配得天衣無縫。由於釉料澄澈,所以紋飾凹陷處積釉色深,凸起處則釉薄色淺,營造出細膩婉約的明晦反差。這一視覺效果在此梅瓶上尤為可觀,五爪虯龍、朵朵祥雲和滾滾波濤在其烘托下無不玲瓏立體。
此類粉青釉雖可上溯至唐代所用的高溫青釉,但歸根結柢仍屬清代御窯的研發成果。18世紀時,景德鎮御窯厰不惜工本,銳 意研製可施於白色瓷胎的青釉。其實早在明初,景德鎮御窯已有直接在瓷胎施仿青釉(以少量的鐵為呈色劑)的例子,但要到康 熙年間,陶工始調製出最適用於瑩白(低鐵)瓷胎的完美青釉配方。相對於如南宋、元代等時期的標準青釉,素雅的康熙青釉 僅需一半的鐵來呈色。雍正時期,御窯厰仍在改良這款新式青釉,力圖燒造出質感細膩且微微泛藍的效果,再經過乾隆年間多次微調,方配製出一系列御瓷專用的極品青釉。
本拍品凸雕五爪龍紋,此乃天子威儀之終極象徵。有角五爪龍紋堂皇氣派,是公認的天子化身,它在中國裝飾藝術中形象多 變,或單獨呈現,或伴以象徵皇后的鳳凰。龍在中國屬禎祥之兆,這跟歐洲的觀念大異其趣。龍主陽,專司興雲布雨。相傳龍 於春分甦醒,自水中騰飛而起、普降甘霖,滋養作物,本梅瓶的虯龍在波濤雲海中騰梭遊弋,可謂其來有自。龍更是坐鎮四方的「四靈」之一,青龍代表東方,餘者為白虎(西)、朱雀(南)與玄武(北),玄武多以龜蛇盤繞的形象出現。
其他亮點拍品包括了〈清雍正 鬥彩祥雲紋馬蹄式水丞〉一對、香港家族珍藏的〈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 以及英國巴特勒家族珍藏17世紀瓷器精品。
〈清雍正 鬥彩祥雲紋馬蹄式水丞〉一對,器廣口,圓唇微斂,削肩寬腹,內挖淺圈足,因形似馬蹄,故謂之「馬蹄式水丞」,又稱「馬蹄尊」。通體白地上繪鬥彩祥雲紋,祥雲翻卷,縈繞器身。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楷書款。此器 造形簡樸瀟灑,釉色淡雅,紋飾飄逸,寓意吉祥。近似例迄今僅知其他四例:一件為南京博物院藏品,見《清瓷萃珍:清代康 雍乾官窯瓷器》,香港,1995年,圖版58 號;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文玩》,上海,2009年,頁223,圖版221 號;一對為靜觀堂、葛沃得先後遞藏,2016年6月2日於香港邦瀚斯拍賣,拍品12號。
另外一件精品,〈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紋抱月瓶〉外形圓若滿月,故稱「抱月瓶」或「寶月瓶」。其胎體潔白,青花發色亮麗,造型古樸端莊,充分表現了乾隆帝的好雅慕古的喜好。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由西藏喇嘛教流入中原,是佛家常用 象徵吉祥的八件器物,為典型的含有宗教意義的瓷器裝飾圖案,也是乾隆帝喜愛的紋飾,體現了乾隆皇帝對藏傳佛教的熱衷, 亦是滿清皇族與蒙藏權貴禮尚往來,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
而〈明嘉靖 青花龍紋大罐〉罐圓口、豐肩、鼓腹、素底無釉,罐外壁以青花描繪,以雙遊龍戲珠紋為主,靈芝「壽」字及海水江崖紋為輔,頸部橫書「大明嘉靖年製」六字楷書款。
此外,本季其他亮點拍品包括〈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這件珍品既是青花瓷的扛鼎之作,更是中國鑑藏名家仇焱之(1910-1980年)的舊藏,來源有緒;〈清乾隆 田黃「垂露」璽〉為乾隆年間製作的兩枚「垂露」璽之一;〈清 翡翠獅耳銜環三足爐〉,玉料通透,色澤青翠;〈明永樂 鎏金銅彌勒佛立像 「大明永樂年施」刻款〉,鑄造精美,為永樂時期罕見的彌勒造像。本次拍賣亦呈現巴特勒家族珍藏的17世紀瓷器,在庋藏中國陶瓷的最後一批20世紀英國鑑藏家之中,邁克爾.巴特勒爵士(1927-2013)堪稱中流砥柱。他於1950年加入英國外交部,除了在倫敦履行職務,更先後派駐巴格達、巴黎、日內瓦、華盛頓與布魯塞爾,任內卓有建樹。1975年,他獲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授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同袍勳章(CMG),1980年擢升二等勳爵(KCMG),1984 年終獲封一等勳爵(GCMG),即同一勳銜的最高級別。1985年,他自外交部榮休,其後出任多家機構的顧問或董事。同年,巴特勒爵士應邀 擔任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信託委員會副主席,並一直履行該職至1997年為止。
1961年,巴特勒爵士在倫敦購入其首件中國瓷器珍藏。這是一件17世紀青釉竹節式酒壺或茶壺,圖見《上海博物館與英國 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頁262-3,編號94(上海:2005),後經證實為近似例中的傳世孤品。對於1960年代 的藏家及學者們來說,17世紀中國瓷器相對於16、18世紀的作品而言,仍是一個誤解重重且研究匱乏的領域。然而,20世紀最後25年及21世紀首十年內,巴特勒爵士聯同西方學者—如麥德理(Margaret Medley)、柯麗婭(Julia Curtis)和利斯芬(Stephen Little)—及中國陶瓷器專家汪慶正先生, 銳意就此撥亂反正,拾遺補闕,終為17世紀中國瓷器創立了一個縝密嚴謹, 條分縷析的理論框架。
是次拍賣萃選的巴特勒爵士珍藏,彰顯了17世紀瓷器的若干重要特徵。以品相絕佳的〈青花通景訪賢圖香爐〉為例,此器燒造於明崇禎(1628-1644)年間,當時御器廠雖已停燒,但其青料翠豔幽深,正是晚明上等瓷器的特色。亦有若干順治佳瓷(1644-1661),如秀美俊逸的〈青花花鳥竹紋筒瓶〉。以及繪有披麻皴山水圖的〈青花釉裏紅山水圖盤〉,此表現手法源遠流長且論述頗豐。而〈釉裏紅九龍紋大尊〉更是恢宏大氣,其九龍題材禎祥之至,器身九龍虯曲盤旋,其中八者為左右相向的雙龍,器頸一龍作戲珠狀。相傳看守天門的正是九龍,而龍本身象徵陽氣。乍眼看來,此尊似乎通體僅繪釉裏紅紋 飾,惟細察之下,便會發現龍的雙目是用釉下鈷藍點畫而成,具鮮明的康熙時代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