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 • 2022.05.06

紀念 Mr. Edward ‘Ned’ C. Johnson III

我們有幸認識一個真正的好人
Mr. Johnson

專訪 / 雅典襍 陳仁毅、丁紀怡

2022年3月24日得知91歲高齡的全球富達集團的總裁 Edward C. Johnson III 辭世的消息,《CANS藝術新聞》便決定以「特別報導」回顧這位劃時代收藏家ㄧ生的典範。在亞洲文物藝術圈與 Edward C. Johnson III 認識的人並不多。「雅典襍」負責人陳仁毅先生是與他有深厚交往的一位,而「雅典襍」更是 Mr. Johnson 每回來台灣必訪之處。作為Mr. Johnson 的藝術顧問,陳先生相知相惜的推薦不少古董藝術品與他收藏;因此,由陳仁毅先生撰文他所認識的 Mr. Johnson 再適合不過了!

丁紀怡小姐是「雅典襍」的資深專家,每回 Mr. Johnson 來台灣的時候,她都會協助陳先生做藝術品的篩選跟解說工作。對於 Mr. Johnson 的突然辭世,丁小姐遺憾的說:「在過去20年的往來,我深深的被這位仁慈幽默又可愛的長者所感動,雖然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但他的離去仍讓人非常感傷。」

為追憶這位世界最重要的藝術收藏家、慷慨的博物館贊助者及慈善家 Mr. Johnson 的收藏熱情及言行風範,本刊特別專訪到「雅典襍」負責人陳仁毅先生和丁紀怡小姐;尤其在丁小姐的文獻整理下,我們因此有了這篇對於 Mr. Johnson ㄧ生為人處世的回顧。在此,特別感謝丁小姐的協助。

Mr. Ned Johnson & Tara Cederholm 2010年,倫敦蘇富比
Mr. Johnson 有自己收集資料的習慣,存檔後,圖相閱讀分析

Mr. Johnson為人極為低調,鮮少讓自己出現在新聞媒體上,美國的媒體基本上都了解這點,就是他不喜歡在聚光燈下成為媒體焦點。這部份作為跟他近距離接觸的我們(「ART OF CHEN 雅典襍 藝術品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陳仁毅、資深專家丁紀怡小姐)更能親身感受得到。 「雅典襍」很早之前就開始有計劃的做收藏品的檔案記錄,尤其我們經手過的精品,都有拍攝正片作為研究的習慣,並為將來出版做準備。Mr. Johnson覺得我們在專業上非常認真,學術研究更是他所讚賞支持的,因此他還寫了一封信給陳先生,感謝我們對他的接待與付出。我們曾經詢問過Mr. Johnson,是否可以把他的收藏品放在我們所出版的書上。他表示非常樂意,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要寫上他的名字,就用「美國私人收藏家」即可。

Mr. Edward 'Ned' C. Johnson III 告別式訃聞

Johnson 家族企業的榮耀

Johnson家族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美國波士頓,古老的五月花移民美國的家族。其低調的性格及作風,來自古老家族內在的修養與優雅,還有為人的標準及個人信仰,這是一個老派正統的Boston Yankee(清教徒式純樸價值觀)。Mr. Johnson認為:如果在報紙上出現你的名字,你就是在吹牛,是舉止不體面的表現。當然,只有和Mr. Johnson有過交往、接觸及受過恩惠的人,才能感受到他的低調和純樸。

年輕時的Mr. Johnson如同愛迪生及邱吉爾ㄧ樣苦於閱讀障礙。在前往哈佛學院之前,曾在幾所預科學校反覆學習,閱讀對他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他的視覺影像學習卻非常的好,對於立體3D的理解更異於常人。或許,這正是他為何鍾情於視覺藝術的收藏有關。 Mr. Johnson與其父親感情非常好,Peter Lynch曾經形容從沒見過感情這麼好的父子。Mr. Johnson 在 1996 年雜誌一篇「逆向者的冒險」文章中寫道:「我的父親教會我對於市場的尊重——這種尊重來自他親眼目睹,1920 年代末至1930 年代整整一代人財富虧損的經歷。小時候,我就知道市場不是玩具,不要玩弄市場,就像我知道不能玩火柴一樣,除非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Mr. Johnson 和家人有時會因繼任和透明度而受到批評,但他始終對父親所創立的公司努力奮戰。他曾經表達過,自己作為公司所有者和基金董事會主席的雙重角色感到自豪,並堅稱對股東的最佳保障不是「法律或董事長的所謂獨立」,而是「道德品質」的領導。他以維持富達作為一家私人企業而感到自豪。

《紐約時報》在Mr. Johnson 辭世的訃文引用了 1980 年代中期的一次採訪。Mr. Johnson在採訪中說:「富達只會在when I’m dead and buried. (我死了並被埋葬時)才向公眾提供其股票。」

Peabody Essex Museum 內部一景
我們可以體會到Mr. Johnson 為何選擇花1.5億人民幣,並且費很大的力氣,把一個在中國大陸徽派民居「蔭餘堂」運送到美國並保存在博物館裡。

Mr. Johnson 在很多方面就是一個修行者

就我們所接觸及聽聞的觀察,Mr. Johnson 在很多方面,就是一個修行者。他是一個擁有高度精神及靈魂的人,你可以看到他做任何事都不是為了搏得名聲,他並不在乎這些。他把他的信仰「行」出來 - 在他的外表、行為、做人處事;思維、家庭、事業,都存在著很多的善意。所以,他特別慈悲。

我們可以在 Mr. Johnson至親同事威廉.伯恩斯William Byrnes(Fidelity 1957-2018),2002 年的一次採訪中透露出他所領略到Mr. Johnson的內心世界。記者詢問伯恩斯「是什麼驅使著Ned Johnson?」伯恩斯回答:「以創造的形式取得成功。創造一些東西,接受一個想法,滋養它,然後看到它成功。不是為了口頭掌聲;當然更不是為了宣傳。更不是在尋求媒體的讚譽。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力,一種偉大的火花,一種偉大的動力,我認為這才是他內在的能量。」

Mr. Johnson不喜歡被貼上標籤或吹噓自己的成就,如果用現代金融服務業的「建築大師」來定位紀念他,應該他不會拒絕才是。因為他的願景是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面貌及企業文化,如同一件優美的作品。

陳仁毅先生說:Mr. Johnson 最早從股票分析師開始歷練,他充滿好奇心及研究學習的精神,和雅典襍經營的方式有很多相似共鳴之處。把研究功課做好,了解其本質及未來價值,長久下來就會見到力量,這是事業及收藏之路最終致勝前題。

我們發現Mr. Johnson對家具及古董文物有著極大熱情,在收藏中國家具之前,早已是自己母文化的美國殖民時期家具最重要的收藏家。他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工作中成為「匠人」,並欣賞工藝大師所需要的複雜性和奉獻精神。這種精神可以擴展到所有事物:包括業務、流程、製造,尤其是藝術。他特別肯定工匠,尤其是女工匠更應該受到獎勵,因爲他們為其工作帶來非凡的技能和熱情。正因為Mr. Johnson熱愛家具工藝與收藏,我們和他的緣份才有了交集。

除了自己收藏,Mr. Johnson還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基金會來收購美國和亞洲的古董,這些古董被借給博物館和歷史學會供公眾觀賞,也借給博物館分享給大眾欣賞及學者研究。Mr. Johnson和他的家族基金會是波士頓美術館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塞勒姆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的主要支持者。

對於藝術收藏這件事,對他來說完全和賺錢無關,他更不關心市場走向。

Mr. Johnson共事61年的親密同事 威廉伯恩斯,描述他了解的Mr. Johnson / 富達官網Remembering Edward C. Ned Johnson 3rd

「以創造的形式取得成功。創造一些東西,接受一個想法,滋養牠,然後看到它成功。不是為了口頭掌聲,當然不是為了宣傳。他不是在尋求媒體的讚譽,這是肯定的。這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力,一種偉大的火花,一種偉大的動力,我認為這只是他內在的東西。」
Mr. Johnson 談工匠 / 富達官網Remembering Edward C. Ned Johnson 3rd

「Mr. Johnson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工作中成為『匠人』,他欣賞成為手工藝大師所需要的複雜性和奉獻精神。這擴展到所有事物:業務、流程、製造,尤其是藝術。他肯定工匠和女工匠應受獎勵,因為他們為他們的工作帶來了非凡的技能和熱情。」

Shared Humanity 真善美的人性追求

Mr. Johnson 喜歡建築、人文學術,和他無形的家族價值觀及內心情感的共嗚有關。他的女兒Abby在父親訃聞上寫道:「父親愛他的家人,他的同事、工作、股票、藝術和古董、網球、滑雪,帆船、歷史和良好的辯論」。

在此,我們可以體會到Mr. Johnson為何選擇花1.5億人民幣,並且費很大的力氣,把一個在中國大陸徽派民居「蔭餘堂」運送到美國並保存在博物館裡。

「蔭餘堂」老宅的家族故事,是一個八代人生活的「建築」-家。一個家族傳承有太多的歷史故事,蔭餘堂⋯蔭求祖蔭、餘祈富餘,三個字裡包含了多少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想望。 2003 年當 Mr. Johnson 再度到訪「雅典襍」時,他帶著太太,並親切的把他太太介紹給我們認識。他談到這個案子終於要完成了,並邀請我們前往美術館參觀。對於這件事,Mr. Johnson 真的非常自豪,話題從 1997 年開始說起,把所有的工作過程滔滔不絕跟我們講述。為了此建築,他還曾經到安徽現址並留宿過。開幕時,他還邀請了「蔭餘堂」老宅家族的後代到現場見證,面對這樣豐厚的禮物,「蔭餘堂」老宅的家族的後代在現場感動的哭了!(自拆遷多年以後,2003 年「蔭餘堂」第36代傳人黃秋華終於來到了波士頓 PEM 博物館看到了他們的老宅。他說:「當時就覺得我們已經穿越時空了,因為我們的房子在我的記憶當中已經被拆掉了,這時突然出現展示在我的面前,我覺得非常激動。當時,世界頂級提琴大師馬友友正在我家宅院裡面拉大提琴,音樂聲是很美妙的;所以我情不自禁地眼淚就流了下來。」)

「蔭餘堂」之後,Mr. Johnson又投入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築修復的贊助。他對人類共同的美好歷史及遺跡保護盡一份力,但同樣的是匿名。Mr. Johnson善良的靈魂,觸動很多人的生活及心靈。

全美第一個對大眾開放投資免付費電話諮詢 –青蛙廣告 Mr. Johnson參與設計,為Mr. Johnson 事業帶來無數的生意。
他的這個決定,當時大家都覺得行不通,沒想到結果證明他是對的。在富達官方的紀念影片中,我們領悟了「青蛙」對Mr. Johnson的意義。當年他在公司見到那隻樹瘤三足金蟾的喜愛之情,不清楚是否Mr. Johnson 很早就了解「金蟾」咬錢的中國吉祥象徵,還是他聽聞後開心其中的巧合。

相信幫助他人是人性共同的追求

Mr. Johnson 在慈善事業上更花費數億美元,他對藝術和醫學研究特別感興趣,並被大家稱為「慷慨的恩人」。他完全不關心捐贈金錢的公共關係價值,當慈善機構承認他的許多禮物時,他經常被簡單地認定為 AD——匿名捐贈者。

關於「慈善」的感觸,丁紀怡表示:她曾經看過一部美國電影,一個獵人在山上救了一個憂鬱症想死的城市人,城市人醒來後,就要拿錢給這個獵人,因為他認為沒有人會無償的為某人付出。但獵人拒絕了!他說:不要你的錢;我救了你,不是為了什麼錢,只是做為人的基本;獵人說:善行若收了錢,就不是善行了。這是我對Mr. Johnson 不求名利所做慈善事業的由衷感受。

當然,這個世界不會因為Mr. Johnson的辭世,其影響力就會減弱,相反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為深遠。因為他運用最善長的金融工具,為其慈善事業設計了一個可行的管理及行善的循環,並在1991年實現了Fidelity Charitable。因為這個想法得到了落實,如今它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公共慈善機構,到去年(2021)這個基金已達百億美元。

Mr. Johnson 一定會說金錢(商業) 不一定是邪惡的,它只是個工具,善用它,可以幫助改善很多事情。而「道德品質」才是確保金錢不會成為邪惡的最佳管理方式。

一個很低調,很低調的人。但他卻在最貪婪的金融行業裡,運用他所熟悉的金融工具救助過很多人。他貫徹「改善」的信念,每天一點一點的進步,他想讓世界更為良善,用最大的善意思考,用長遠的眼光關懷未來;而在我們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未來的需求,他已經看到並做長遠的規劃了!

青蛙是 Fidelity 非官方的吉祥物,Johnson有一系列青蛙收藏。

A Real Gentleman

Mr. Johnson就像一個行道者,身體力行,透過自我的進化,用金融改善周圍的人事物。 親近他,你很容易感受到他的真誠和真性情,他尊重自己也同樣尊重其他人,且出於真心的關懷。他用欣賞的角度看待世界、並且不看輕任何一個人。他是一個獨特的領導者,不官僚,更不願意看到他的公司主管官僚。

丁紀怡回憶說:每一次結束拜訪,Mr. Johnson 一定會跟她握手,並且眼睛看著她說聲⋯謝謝!謝謝我們的時間和接待。由於他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且毫無架子,以致我們完全忘卻「巨人」就在眼前。

這是所有和他相處過的人都會有的感受,的的確確Mr. Johnson 就是一位紳仕的化身。所以當朋友們得知他辭世的消息後,都會同聲的說:「一位真正的好人離我們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