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講座|Lecture
2019.09.28(週六/Sat.)14:00
主講人:梁曉新
展覽時間|Exhibition Dates
2019.09.28 – 2019.10.10(Open Time 早10點-晚6點)
主辦|Organizer
平藝術
地址|Venue
北京 798藝術區中二街【罐子書屋】展覽空間
今秋平藝術與罐子書屋攜手策劃「覺世之路」犍陀羅藝術展,展出1~3世紀犍陀羅地區片岩石雕及部分泥塑雕像三十一件,略可分為佛傳故事和佛教造像兩大主題。希望籍由本次犍陀羅藝術展將乏人重視的犍陀羅藝術與同好分享,展示穿越古今、獨樹一幟的造像美學。
中國大乘佛教造像的興起、唐代盛世天龍山石窟的皇家唯美風格,乃至明清宮廷漢藏造像皆與中古世紀開始的犍陀羅藝術具有無法分割的絕對依存關係。自從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遣使天竺,求寫經像,當時在洛陽的安世高即是中國佛教文獻紀載的第一位訪華、來自貴霜帝國(Kushan,古代犍陀羅地區,由大月支人所統治的王朝)的譯經高僧。後貴霜時代的犍陀羅佛像更對五胡十六國的北涼及敦煌造像影響十分深遠。華北北魏帝國的諸多石窟龕室佛像直接承襲北涼「涼州模式」的犍陀羅造像藝術,北魏神龜元年(AD 518年)時,胡太后要在洛陽建造北魏第一大塔「永寧寺塔」時,也派遣敦煌人宋雲和比丘惠生前往犍陀羅進行佛像樣式中國大乘佛教造像的興起、唐代盛世天龍山石窟的皇家唯美風格,乃至明清宮廷漢藏造像皆與中古世紀開始的犍陀羅藝術具有無法分割的絕對依存關係。自從東漢明帝夜夢金人,遣使天竺,求寫經像,當時在洛陽的安世高即是中國佛教文獻紀載的第一位訪華、來自貴霜帝國(Kushan,古代犍陀羅地區,由大月支人所統治的王朝)的譯經高僧。後貴霜時代的犍陀羅佛像更對五胡十六國的北涼及敦煌造像影響十分深遠。華北北魏帝國的諸多石窟龕室佛像直接承襲北涼「涼州模式」的犍陀羅造像藝術,北魏神龜元年(AD 518年)時,胡太后要在洛陽建造北魏第一大塔「永寧寺塔」時,也派遣敦煌人宋雲和比丘惠生前往犍陀羅進行佛像樣式
犍陀羅造像藝術大略可以分為前後二期:
第一期在貴霜王朝時期,用青黑色的片岩石雕為主,也有部分造像是與塑造技法並用,另外金工、貫石等工藝遺品也不少;
第二期為寺院塑作造像時代,盛行於寄多羅(Kidara)、貴霜族佔領期間(四世紀末至五世紀前半),遺址散布在各處,東起他庫西拉(Taxila),北至斯瓦特(Swat),西迄阿富汗的一部分。
第一期的貴霜國犍陀羅藝術因薩珊朝的入侵而中斷,經過第二期的再次復興,造像時間並不亙長,五世紀前後受到匈奴嚈噠人的進攻侵擊,佛寺佛像等受到嚴重破壞,犍陀羅藝術逐步趨向衰途。
自早期法國福切爾(Alfred Foucher)領導的印度考古隊以及二十世紀80年代起宮治昭(Maurizio Taddei)領軍的考古調查團起,即不斷有犍陀羅雕塑造像出土,入歸各大博物館,如法國居美博物館、德國柏林人類學考古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加州藏家諾頓(Simon Norton)的博物館、芝加哥藏家艾斯朵夫(James Alsdorf)、大英博物館等,可見犍陀羅足具歷史意義及藝術美學。尤其又在犍陀羅的斯瓦特地區(Swat,唐代時的古名烏萇那,到西藏弘法的蓮花生大師,誕生於此地)找到印度晚期密教的金剛乘發源地,釐清了犍陀羅藝術與明清宮廷藏傳造像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