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Exhibition • 2019.05.04

罐子書屋|【雙清蘊玉】明清以來名家紫砂珍品 & 茶器展

展覽時間:2019年5月4日-20日

開幕茶會:5月4日(週六)下午3點

參觀方式:預約式看展

 

本次展覽以明清時期紫砂壺為主,同時展出老錫罐、青瓷茶罐、錫杯托等茶器具。展出作品的時代跨度,包含明、清、民國至今。旨在探討明清時期的飲茶方式與紫砂的文化底蘊。

「茶」自神農時代,就一直伴隨這我們的歷史長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唐代飲茶已為日常,「烹茶」既是那時的飲茶法。自宋飲茶方式改變,「點茶」一種讓茶與水完全融合的的飲茶方式,這樣的飲茶法至今還可以在日本看到,也就是演變為今天的日本「抹茶道」。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廢龍團貢茶而改貢散茶,點茶隨之衰落,「泡茶法」以此開始。明代文學家屠隆《茶說》「茶寮」條記:「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設,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可見當時飲茶已不是一件只飲茶的事情了,對茶環境及茶器具極為講究。茶環境上設計了專程供茶事用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動有了固定的場所。這種茶寮的方式至今還在延用。茶器具上隨泡茶方式改變,盞換為壺杯,茶壺一時間興起,而砂料特別、工藝精湛的宜興紫砂壺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登上茶的舞台。

關於宜興紫砂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只是制壺並廣泛使用還是在明代開始。明人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說:「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 為何獨鐘宜興紫砂壺?周高起又說:「陶曷取諸?取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發真茶之色香味。」原來宜興紫砂壺泡茶之佳,在於能盡得茶之色香味。文震亨《長物志》也曾言:「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怪不得工夫茶泡法用小紫砂壺泡香型的烏龍茶類至今還在延續。

 

宜興紫砂壺之所以受到茶人喜愛,一方面是由於紫砂壺造型美觀,風格多樣,獨樹一幟,另一方面也因其地理環境和砂料本身,及其在泡茶時的許多優點。近年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好壺往往一壺難求。

台灣自80年代起,就興起使用宜興紫砂品普洱及台灣烏龍茶的風氣。兩岸一直在茶文化上研究突破,基於明清時期茶寮的規格,我們在茶室和茶事活動上也有了新的理解。內地在近10年來,借有「茶人」對茶生活的要求和美學的推動,茶空間設計及泡茶方式都有改變,尤其是在器物上的欣賞與使用提升最大。「紫砂」因其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也重裝魅力,茶人都會收幾把自己喜歡的砂壺,更有其專收老砂壺,因其年代、砂料、匠師不一,研究及使用中的變化大有玩性。

 

本次展覽【雙清蘊玉】明清以來名家紫砂珍品&茶器特展,其中以明清時期紫砂壺為主,同時展出老錫罐、青瓷茶罐、錫杯托等茶器具。展出作品的時代跨度,包含明、清、民國至今。旨在探討明清時期的飲茶方式與紫砂的文化底蘊。

 

 

罐子書屋新展「雙清蘊玉-明清以來名家紫砂珍品&茶器特展」於5月4日下午3點開幕,展期至本月20日,等你一探古壺之美。

特別鳴謝

沐澤

石樸

一品一家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