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華人藝術家 陳庭詩
作品歷年拍賣成交排行TOP 50
李孟儒 / 分析報導
《拍賣年鑑》資料庫 / 數據提供
2022年是陳庭詩誕辰110週年紀念,《當代藝術新聞》特別協同《拍賣年鑑》資料庫中心,編輯製作陳庭詩作品歷年拍賣成交排行專輯,收錄並分析陳庭詩作品拍賣成交情況。陳庭詩一生創作廣泛且多元,精通金石、詩書、字畫、甘蔗版畫、水墨、壓克力彩畫、鐵雕等十項全能。他打破失聰障礙,在靜謐無聲的個人宇宙釋放旺盛創作能量,展現洋溢的才華。自陳庭詩2002年逝世後,為其舉辦的展覽與拍賣仍是源源不絕。2020年其彩墨作品〈四季 (四聯屏)〉上拍香港蘇富比,最終以150萬港元成交,奪下陳庭詩歷年拍賣成交的桂冠。本文將以二級拍賣市場觀點,重新審視陳庭詩這位華人戰後重量級藝術家作品在拍賣市場的變化。
排名統計至2022/12/31
版畫市場價值幾乎同等原作
貝氏收藏釋出後創高價
觀察「陳庭詩作品歷年拍賣成交TOP50排行榜」,前五名皆過50萬人民幣,並於2020年後拍出。榜內包含40件版畫、4件彩墨、6件壓克力以及6件鐵雕作品,其中以版畫數量占比最高。
就西方制式版畫機制而言,陳庭詩的版畫並不算是西方所認定的版畫,因為這些版畫皆由他親手製作完成,絲毫沒有假手其他版畫技師,每一張都是他親手印製而成,每一張顏料用色深淺不一,可以視為是藉助版畫技法接近原畫創作的概念。
甚至本來原定印製30或50幅的印製量,最後卻因60、70年代市場上尚未形成,只印製了一、二幅,所以陳庭詩的版畫市場價值常被視為同等原作,這正是其版畫價值的可貴之處。
依陳庭詩親筆版畫筆記本記載,早期他的版畫多透過TAG銷售,TAG是美軍在台時期,由美籍人士組成的畫廊組織,主要販售給在台的外僑。此後台灣畫廊聚寶盆、鴻霖、春秋畫廊也出現在他這本筆記本內。70年代後,還有龍門畫廊。到了90年代,則出現雄獅畫廊、新生態藝術中心、金爵畫廊。此後,還有台中首都藝術中心。筆記本手記裡還發現許多西方收藏家,可見其版畫多散佈在國外。例如榜內共有7件來自貝學仁與貝夫人珍藏,分別為TOP1〈四季 (四聯屏)〉、TOP3〈日與夜#25〉、TOP5〈第一聲驚雷〉、TOP14〈無題〉、TOP42-2〈圖騰〉、TOP42-3〈圖騰〉以及TOP50-1〈無題〉,悉數於香港蘇富比拍出;尤其彩墨作品〈四季 (四聯屏)〉,於2020年以成交價150萬港元刷新陳庭詩歷年作品拍賣紀錄。貝學仁(Sheridan Bell)與貝夫人(Sallie Bell)1972年從美國派駐至台灣,二人透過台北雙城街的「藝術家畫廊」結識陳庭詩,與藝術家建立深厚情誼。
2020年市場登上高峰 作品仍有上漲空間
陳庭詩作品自1990年代起首登拍場,根據「陳庭詩作品歷年拍賣成交總額走勢表」顯示:2000年至2006年陸續有作品上拍,但成交件數不多,年平均6件。2007年成交件數則來到13件,成交總額為2,425,302人民幣,迎來其市場首個小高峰。此後,年平均成交總額為807,278人民幣。直到2018年,成交件數增加至22件,成交總額過250萬人民幣。2020年由於香港蘇富比推出【相約一九七二:貝氏珍藏戰後中國藝術】專題,大幅提高其市場能見度,並助其登上歷年最高峰,共成交27件,成交總額首破500萬,來到5,408,567人民幣。2021年市場表現亦不俗,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香港)、紐約邦瀚斯與東京中央沐春堂陸續釋出其作品,共21件成交,成交總額為4,417,877人民幣。2022年成交件數與總額則略微減少,共12件成交,成交總額為640,126人民幣。
陳庭詩身為「五月畫會」一員,可謂台灣現代藝術的重要推手,許多台灣畫廊與美術館,包括亞紀畫廊、尊彩藝術中心、國立臺灣美術館等,仍持續為其舉辦個展。而台灣拍賣市場每季皆有「五月畫會」及「東方畫會」成員作品亮相,海外拍賣公司近年也常上拍他們的作品,拍賣件數遞增,逐漸擴大其收藏族群。相信藉由一級市場的積極推廣與二級市場的持續曝光,這兩者是陳庭詩作品市場價格穩健的主因。
陳庭詩逝世後其相關友人成立「財團法人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其遺作皆由該基金會管理。在基金會推動下,2018年台中市太平區將太平買菸場轉型成立「陳庭詩紀念美術館」,定期展出陳庭詩版畫、鐵雕、彩墨及書法作品。海內外諸多家美術館與基金會皆有典藏其作品,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辛辛那提美術館(Cincinnati Art Museum)、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等。由此可見,陳庭詩於美術史上的定位與價值已相當明確,雖然其作品價格不高,未來仍有望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