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 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 余彥良
《陳澄波全集》作領頭羊引領台灣前輩藝術家推廣
李孟儒 / 採訪
尊彩藝術中心 / 圖片提供
《陳澄波全集》歷時12年終於出版完竣,為響應此全集的出版,《當代藝術新聞》與《拍賣年鑑》資料庫聯手製作這期陳澄波專輯,回顧這位大師級前輩藝術家。而關於陳澄波作品的一級市場,本次特別訪問到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暨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余彥良,為讀者提供一級畫廊主的觀點,分享陳澄波的創作與如何推廣其藝術,以普及化大眾對其認識。
排名統計至2022/10/31
當代藝術新聞:很榮幸這次能訪問您,並了解創立於1993年尊彩藝術中心,由您和夫人陳菁螢女士共同成立。請問當初是在何種契機下,認識陳澄波的後代,進而擔任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並代理其作品?
余彥良:契機是在1997年,有機緣認識了陳澄波二女兒陳碧女開始的,隔年籌辦【陳澄波與陳碧女紀念畫展】,之後又認識其長子陳重光。由於1998年起尊彩推出【臺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系列聯展,當時連續四年出版一本與台灣前輩藝術家有關的圖錄及展覽,也引起陳澄波家族的重視。家族留意到我的編輯方式與推廣上的成果,因此獲陳重光先生的肯定,他認為可以持續支持我們,之後更推薦讓我進入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擔任董事。他希望基金會能有多元的聲音,並認為畫廊的角色有其重要性,由於以後會有作品借展與美術館銜接籌辦大展的眾多問題,他覺得需要有適合的單位進來基金會參與。
當代藝術新聞: 今年適逢陳澄波逝世75週年,共18卷的《陳澄波全集》歷經12年,今年3月正式出版完竣。請問該全集的出版對於陳澄波藝術具有何種意義?藝術界如何看待該全集?
余彥良:《陳澄波全集》耗費相當大的心力號召各領域的學者專家,希望能將此全集做到最完善,才會歷時如此長久。也因許多油畫的遺失再收集,在鑑定過程、編寫文字方面皆相當謹慎。事關最後一本油畫全集的出版,大家經過慎重考慮和定案後,才將全集完成,具有十足的公信力。此全集的意義包含一生作品的完整性、修復以及長時間史料保存的再現。在作品修復層面,這是每個前輩藝術家後代所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由於必須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昂貴的修復費用,使許多家族都無法落實和執行,民間或官方相關單位若沒有支持與協助,將造成許多藝術家資料收集的困難與延宕。所以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率先將許多資料重建、修復及捐贈,在這十幾年來不間斷地實行著。一方面使公家單位能認真重視,另一方面也能拋出問題尋求官方或民間單位互相配合。所以,基金會藉由整合藝術家多面向的資料做出典範,這將使許多前輩藝術家本人或家屬作為參考,相信對於藝術界的意義格外重大。
當代藝術新聞:陳澄波生長於台灣,畢業於東京美術學院,而後前往上海,最終返回台灣。陳澄波人生當中的各階段,對於其創作有哪些影響?請闡述並表達您個人對其藝術的解讀。
余彥良:我個人認為他每個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連接。1930年代是上海最繁榮時期,那時的藝術非常多元和國際化,藝術家可盡情發揮和琢磨自己的所長,這也讓陳澄波於東京接受正統教育後,在上海以中國繪畫與東京所學的西方技巧產生許多碰撞與融合。後來他因戰爭返回台灣,台灣由於緯度關係,有著大量炙熱陽光灑在土地上的溫度,他畫的台灣土地,會格外接近台灣本色,將其都市或鄉土的情懷表現出台灣的原熱力。在每個階段裡,他都想闡述現代化的進步,因他不排斥象徵文明的電線杆或下水道,也不排斥正在進行中的現代化建設進入畫面。他是真正意義上當時的當代藝術家,除追求藝術唯美的涵養之外,並不照本宣科的守舊,反而能不斷創新,去除許多不合理和對時代阻礙的傳統觀念。他描繪時代的變遷與紀錄,此種紀錄對台灣社會而言是先進的,使觀者能了解當時現代化的程度,陳澄波可謂是首要先鋒者。他也畫戰爭時期的景象,還描繪學校教育,是很接近生活現狀的藝術家,他留下的這些史料皆可與實際文獻相對照,對台灣歷史和藝術史做出顯著貢獻。
當代藝術新聞:梵谷(Vincent Van Gogh)為陳澄波最崇拜的西方藝術家,1928年他曾參考梵谷的技法,創作出〈自畫像〉,請問為何陳澄波如此仰慕該藝術家?「印象派」風格如何貫穿其畫作?
余彥良:1920、30年代,當時學校美術教育或書籍中百家爭鳴,但梵谷、莫內這類型的大畫家極為出眾,在藝術圈接觸到的畫風多為印象派或野獸派等圖像,藝術家在這幾種風格內去選擇和自身個性相符的語言,進而內化成自己的創作。而梵谷的藝術較特別之處,在於他有書信記錄創作歷程,藉由素描或書信文字去描述為何要創作。所以陳澄波也養成一個習慣,畫一張作品時,無論去何方都會寫明信片寄給親友,表達他現在創作的題目和想法,其做法皆與梵谷不謀而合。一個藝術家應記錄所有創作過程,使人能了解自我藝術涵養、藝術性及創作目的,有了這項完整交代後,會發現每個環節均可影響各階層的人。我經常前往國外欣賞文件展、大型展覽,發現梵谷展覽皆相當清楚交代這些資訊,其紀錄也豐富了每件作品的完整度。
當代藝術新聞:關於陳澄波藏家年齡層及分布區域,請問為何?
余彥良:早期藏家多為四、五十歲上市公司老闆、醫生或地域性家族為主。有些南部上來的企業家居住北部,都會收藏前輩藝術家的作品,或許是他們成長環境的背景,較為喜愛這些具本土情懷的景象。至於年齡分層,現在有漸趨年輕化的趨勢,由於陳澄波大尺幅畫作被美術館收藏較多,小畫較吸引年輕藏家購入典藏。
當代藝術新聞:請問陳澄波作品自何時開始進入一級市場?對於現今其一級市場發展,您有何看法?
余彥良:尊彩在1998年舉辦陳澄波父女聯展後,自此陳澄波的一級市場開始熱絡。現在雖多以拍賣趨向為主,拍賣會上台灣收藏家本來比例就高,且購買消費實力相當強,在全世界收藏榜上也具相當份量。我對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上拍賣會的看法是,若我們對台灣美術史有所認同,像藉由這次陳澄波全集出版後,大眾能去閱讀並理解出藝術家所有面向,深入了解其重要性必能肯定其內涵與價值。當然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許多藏家可能從未接觸過一位台灣前輩藝術家的全面資訊,所以在此時間點全集的出現格外重要。今日雖是百家爭鳴、資訊多元的時代,但能便利的查閱一位藝術家的全集,幫助更多人去認識其定位和藝術價值,更能進一步幫助他們肯定台灣前輩的重要性,進而使民間和公家單位都能快速的找尋史料,這對籌辦展覽而言也更為容易和擴展。
當代藝術新聞:陳澄波為台灣美術史上的大師級藝術家,自2010年尊彩推出【璀璨世紀】陳澄波與廖繼春雙個展起,2012年再舉辦【彩筆江河-陳澄波】個展,之後陸續舉辦前輩藝術家聯展,請問未來是否有計畫推出陳澄波個展或台灣前輩藝術家聯展?或將以何種策略繼續推廣陳澄波的藝術?
余彥良:尊彩新館曾舉辦2次陳澄波的大型個展,【璀璨世紀-陳澄波】、【彩筆江河-陳澄波】,我們也協辦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從台南出發、北京、上海到東京,最後回到台北故宮,歷時一年半載。今年4月底,我們將呼應全集的出版,推出陳澄波大型特展,共有近30多件的作品展出。此外,由於現今社會的多元性,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希望觸及到的年齡層普及化、年輕化,預計今年出版以台灣歷史為背景的漫畫系列,而接續將推出電視劇、電影等以陳澄波為主的相關影視,目前編劇均在撰寫當中。我們期盼使大眾能都迅速在電腦、電視或其他數位媒體上,立即接收藝術資訊,不只藝術圈認識陳澄波,還能擴大受眾層面,並提高年輕族群的比例。陳澄波是台灣美術先驅,一位領頭羊的使命,期望大規模不同方式的長期推廣,為臺灣美術史與美學留下永遠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