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S藝術新聞/整理 《拍賣年鑑》資料庫/提供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於1526-1858年的莫臥兒帝國。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東部,亦有「溫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譯名。後來乾隆皇帝按照藏語及回語發音,親自考證,確定譯作「痕都斯坦」。痕都斯坦玉器,頗為清代宮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讚譽,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足可見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由於痕都斯坦玉器的特殊性及地位,本次《CANS藝術新聞》與《拍賣年鑑》合作推出「痕都斯坦玉器歷年拍賣TOP30」。睽違6年,編輯群再次梳理出近年於拍賣中創下高價的痕都斯坦玉器,並分析其市場趨勢及發展。
排名統計至2021/12/30
目前在博物館或拍賣市場上見到清宮所藏痕都斯坦玉器有兩種,一種為當年由外地傳入,而另一種為宮內工匠仿製。儘管乾隆皇帝認為痕都斯坦玉器「製薄如織,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彷彿也。」但是為滿足自己的玩賞興趣,仍然命造辦處如意館極力仿製。不過,仿製品多刻年款,被稱為「西番作」。當時,蘇州的專諸坊也有仿製。這些仿製玉器並沒有亦步亦趨地複製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別緻、花紋流暢、胎體透薄的優點,結合中國工藝的傳統方法,創造出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與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比較,宮廷仿製的「西番作」雖然部分器物的胎壁也很薄,但從整體上看還是要稍微厚一些,材質主要是和田產的上等白玉或黃玉。這些中西結合的玉器直接影響了中國玉器的製作風格,近現代玉器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裝飾紋樣是西式的,足見其影響深遠。
從乾隆33年到嘉慶22年近50年間,各地向朝廷進貢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同時,清廷的駐外大臣也購買了一些玉器進獻給乾隆皇帝。由於痕都斯坦風格玉器因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毀損,因此乾隆晚期下旨停止製作。清宮收藏的痕都斯坦玉器中最為精美者,均集中收藏於紫禁城乾清宮暖閣和圓明園殿座之中。1949年北京故宮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它藝術品被運至台灣,現存於台北故宮,目前只有少量清代宮廷痕都斯坦玉器存於博物館或私人藏家手裡。因此,精美的痕都斯坦玉器在市場上是寥若晨星!
在拍賣場上,痕都斯坦玉器大致被歸類在中國藝術、伊斯蘭藝術兩大拍賣領域中。從《拍賣年鑑》資料庫記錄看痕都斯坦玉器並不多,有時甚至與珠寶一起呈現於同個拍場。痕都斯坦華麗風格的首飾、別針,很受到藏家歡迎,這也反映在早期台灣有幾位珠寶業的藏家轉而收藏了痕都斯坦玉器。2007年台北故宮【國色天香】伊斯蘭玉器特展,為補強館藏不足部分,時任處長的鄧淑蘋教授向瑞記珠寶葉博文商借藏品,而展覽結束後,葉博文伉儷直接將借展藏品捐贈給台北故宮,成為一時佳話。嘉義故宮南院設有伊斯蘭玉器專室,開幕時也特別邀葉博文伉儷為捐贈貴賓,表彰他們對推動文化藝術的無私貢獻。
據連懷恩的觀察:痕都斯坦玉器的藏家是以中東的藏家為主,尤其是精品,幾乎都由中東的收藏家收羅。像是2019年紐約佳士得造成轟動的「奇珍異寶:大君與莫臥兒」專拍,滿目琳琅的400件珍品,橫跨印度次大陸逾五個世紀的燦爛歷史及朝代,從莫臥兒帝國延續至今,各式珍品包括華麗奪目的印度皇室、伊斯蘭珠寶精品、刀劍和匕首,更有多件有印度皇室貴族遞藏的顯赫來源。「這場專拍來自年輕收藏家哈馬德(Sheikh Hamad Bin Abdullah Al Thani)的收藏。他是卡塔爾國王的堂弟兼卡塔爾王室控股公司QIPCO的CEO,專場拍品只佔不到哈馬德收藏的1/10。哈馬德將拍賣所得投入為2020年進駐巴黎協和廣場的『海軍府』(Hôtel de la Marine),為珍藏珠寶開設永久展館。哈馬德的收藏基金會,將繼續展覽、出版、講座以及資助博物館等項目。」
綜觀目前痕都斯坦玉器,相較於與其他玉器,此板塊的價格仍較平穩。佳士得亞太區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資深專家連懷恩表示:「我認為痕都斯坦玉器目前尚未被中國玉器藏家廣為追捧的主因,在於它異國文化的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玉器強調的精神與美感有較大的差異。另外,目前玉器市場正熱的是『古玉』,明清玉器還是以中國傳統的『宮廷』、『文人風格』為主,這都和痕都斯坦玉器的風格截然不同。只能說目前來說這個品項不是主流,但潮流與喜好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未來也許會有更多人欣賞。」至於痕都斯坦玉器的工藝特色「製薄如織」卻也是其在拍賣市場接受度較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玉器藏家還是偏好玉料大塊白潤的物件。
歐美西方收藏家對於痕都斯坦藝術品的關注並不是太高。華人方面,早期有一些台灣的藏家有收藏痕都斯坦玉器,華人藏家收藏痕都斯坦玉器有一個重點,就是偏愛『御作、御用』,只要是明確與清代宮廷有關的拍品即受到青睞,尤其是帶有『御題詩』的器物,相當受到歡迎,每每能創高價,像是「奇珍異寶:大君與莫臥兒」專拍中的〈清乾隆 御題白玉羊首杯〉,小巧玲瓏握於掌中,長度僅只有8.4公分,就創下了1,095,000美元的高價。」
從Top1〈清乾隆 御製白玉瓜棱式羊首掐絲琺瑯提樑茶壺〉於2017年在香港蘇富比以7,547.5萬港元天價成交便可印證,此件由一位專收乾隆御製文物的收藏家標得。這把白玉壺堪稱乾隆工的精品力作,由罕見巨大的頂級和闐羊脂白玉一體雕刻而成,獨特的羊首造型,栩栩如生,羊角和鬍鬚、牙齒都清晰可見。白玉壺的腹部周身以十二瓣瓜形設計,盡顯羊脂白玉的晶瑩剔透,白玉壺的上方,還設計了鎏金琺瑯掐絲銅柄提樑,並配有花紋和魚的琺瑯裝飾造型。此壺並非孤例,同樣造型的提樑壺還有兩件,一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為著名職業電影製片人,奧斯卡獲獎者約翰.伍夫爵士(Sir John Woolf)舊藏。北京故宮所藏的〈白玉羊首瓜棱式銅鑲琺瑯提樑壺〉為清宮舊藏,現為一甲文物,以前放於養心殿後殿西側的燕喜堂。此壺與米莉舊藏玉壺相較,大小、寬窄略有不同,但其琺瑯提樑及玉壺造型基本一致,唯有北京故宮壺底有陰刻「嘉慶御用」四字雙行隸書款。
而2008年香港佳士得的〈痕都斯坦御題詩貝式白玉洗〉雖然沒有御題詩,但巧妙的融合了中國與外來風格,用料也非常頂級,這件白玉洗是杭州玉作裡最漂亮的一件貝式玉洗,則以1,900萬港元成交,其後就沒再現於拍場,顯示了物以稀為貴。
整體而言,痕都斯坦式玉器珍貴稀有,目前的市場價值還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是穩定的藝術拍賣指標,連懷恩宮廷御製,來源清晰的表示:「只要是好的痕都斯坦玉器,價錢肯定好,肯定有藏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