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喜馬拉雅藝術板塊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進軍香港拍場
那仁仁/北京專訪
中國嘉德(香港)/圖片提供
中國嘉德(香港)即將在2023年10月上旬舉行香港秋季拍賣會,首度呈現喜馬拉雅藝術專場。中國嘉德(香港)於2012年秋季首拍,深植於港島,開拓中國嘉德的國際市場,同樣在2012年,旃檀林在中國嘉德建立佛造像專場,【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躍居拍賣領域首屈一指的品牌專場。喜馬拉雅藝術在香港收藏圈有著深厚的積澱,十餘年間,卻只有少數拍賣行選擇獨立其場次,2023年秋季中國嘉德(香港)拍賣會,【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會為我們帶來哪些不同反響?《CANS藝術新聞》本期「點將錄」專訪中國嘉德佛造像藝術顧問及旃檀林主人錢行偉先生,藉助本文為各位收藏家逐一解讀,並為讀者剖析喜馬拉雅藝術品拍賣自成一格的市場形態。
香港首場專拍 90%拍品無底價
2012年,由錢行偉主持的佛造像拍賣專場首次亮相中國嘉德,2023年錢行偉選擇再次出發,於中國嘉德(香港)推出【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為常設專場。2015年至2016年,喜馬拉雅藝術正風靡拍場時,已在北京做拍賣專場三年的錢行偉並沒有乘勢在香港舉辦專場。
為何在今年才進軍香港呢?錢行偉說:他看好當下的入場時機。2015年至2016年,全球範圍內的喜馬拉雅藝術屢創高價,各家都有聲名顯赫的專場並精品疊出,堪比神仙打架。2015年紐約佳士得【錦瑟年華-安思遠私人珍藏專拍】〈13世紀尼泊爾鎏金觀音立像〉成交822.9萬美元,同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尼泊爾馬拉王朝早期 十三世紀 鎏金銅釋迦摩尼佛立像〉成交額8020萬港元。2016年,中國嘉德秋拍〈蒙古 17世紀 銅鎏金哲布尊丹巴像劄那巴劄爾〉創造7302.5萬人民幣高價,為當年西藏文物拍賣TOP1拍品。此時的錢行偉冷靜分析,不急於延長戰線開拓香港市場,深耕於北京,堅持拍品的穩定輸出。2018年始,佛造像市場進入調整期,兩極分化情況愈加嚴峻,中端拍品常有流拍,全球喜馬拉雅藝術市場鮮有重要專場產生,甚至摒棄組織佛造像專場,直至2020年,疫情衝擊,佛造像市場迎來大洗牌。此刻,堅持每場70餘件拍品輸出的【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在疫情的三年迎來機會,在喜馬拉雅領域獨樹一幟,接棒佛像拍賣領域風向標。
錢行偉向《CANS藝術新聞》表達疫情後對行業現狀的觀察:「佛造像市場在疫情三年間有極大的改變,例如行家退休,老藏家的退場,新藏家追高價格精品等情況,但未確立佛造像整體的價格體系,甚至連拍賣公司都不能精準定位拍品價值,造成精品的價格極高伴隨著流標嚴重的雙重壓力。一方面,喜馬拉雅藝術的精品本身就極少見,收藏家惜售,陷入徵集困局,另一方面大量的普通品定位不準造成流標。」
正如錢行偉所歸納種種原因,香港和歐美的喜馬拉雅藝術拍賣漸呈弱勢。【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12年的持之以恒,疫情後的專場成績反而更上一層樓。2023年春拍中國嘉德【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總成交額達3911萬人民幣,成交率83.56%,其中〈西藏 14世紀 (丹薩替)銅鎏金金剛亥母〉成交1207.5萬人民幣。錢行偉說:「眾所周知,香港更具有海外回流藝術品拍賣的天然優勢。12年來我們深度參與市場變遷之中,打好貨源基礎,積攢了高中低端各層面的客戶資源,投身香港拍賣,比起高成交額和呈現高端的拍品,我們更期望保持初心的穩紮穩打,先以低中端拍品為主,將更多的內地客戶帶進香港拍場,重建香港拍場對喜馬拉雅藝術的熱情。【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香港的首拍中,將有90%的拍品以無底價的形式拍賣,給到場的客人們自由選擇的空間,享受購買喜馬拉雅藝術品的快樂。」
2016年伊始,錢行偉改變以往的拍賣估價策略,每場都推出無底價的拍品,錢行偉表示:「當選擇權完全交給買家時,買家們的回饋往往也讓人欣喜的」。2023年春拍,旃檀林專場中一尊〈清乾隆 銅鎏金關公像〉便以無底價起拍,最終以 89.7萬人民幣成交。錢行偉認為:推出無底價拍品不但基於對拍品和專場品牌的信心,還考驗業務對作品的嚴謹度與市場的判斷力。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無底價的拍品無疑參與度更高。疫情下香港的喜馬拉雅藝術專場常有缺席,我們希望創造客人們从零開始的氛圍,重建價格體系。大數據時代,市場是透明的,我們對高質量的無底價作品是有信心的。
順應收藏趨勢 推薦小尺寸佛造像
中國嘉德(香港)2023年秋季【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拍品全部來自海外徵集,以小品為主。《CANS藝術新聞》觀察發現,近年隨身佛的行情飆升。對此錢行偉回應說:「宗教性的配飾如天珠、天鐵等近年的行情幾乎達到峰值,客群以90後或00後為主,當他們對配飾一類的作品擁有了一定規模和價值認知時,隨身佛這類既有宗教性又兼具藝術性的作品便是年輕客群的目標,他們會著眼於早期的作品,精美的隨身佛,尺寸越小越貴。目前購買喜馬拉雅藝術的買家90%在國內,呈現與以往三十年來都截然不同的收藏趨勢。」
馬拉雅藝術在眾多的收藏門類中具有特殊的存在性。藏家不僅是喜愛和期待增值,或還具有信仰的加持。當下喜馬拉雅藝術的買家結構比起其它文物藝術品門類更趨於年輕化,年輕的收藏家們不會沿襲老藏家們的方式收藏某一專項,「跨界」是近年藏家們的新玩法,不拘於收藏書畫,當代油畫或瓷器,但購買的標準是「無論哪一門類,只要拔尖作品,目標相當明確」。錢行偉認為喜馬拉雅的作品的精品價格對比書畫瓷器等億元天價作品,買起來還是輕鬆的。喜馬拉雅藝術的作品在各層面的分布不均,精品數量和流通性不足,雖然精品的價格不在我們普遍認知的價格體系之內,可能會有遠超想像的任何價格,但天價成交的拍品不足以支撐同一類型作品價格持續上漲。經過三年洗禮的喜馬拉雅藝術,錢行偉觀察到價值百萬人民幣以內的佛造像藝術品成交良好,趨於穩定。有待進一步爭取的是200至600萬人民幣的中端拍品,最後,他認為建立買家對新專場的信心更為務實。本期《CANS藝術新聞》將跟隨讀者共同領略【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的造像之美,讓我們先睹為快。
〈西藏14世紀 銅鎏金四臂觀音四臂觀音被譽為雪域高原守護神,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戶戶,皆吟誦其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合稱三族姓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門。此尊造像為本場拍賣估價最高拍品,觀音造像頭部、軀乾和蓮座比例協調,渾然一體,身型勻稱優雅,四肢和胸部強調雄健之美,強烈的內在力度彰顯無遺,具有鮮明的十三至十四世紀西藏夏魯寺藝術風格特徵,應是元朝中央政府支持,西藏寺院及尼泊爾谷地的紐瓦爾藝術家共同智慧的結晶。 本場〈西藏15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和〈斯瓦特7世紀 銅嵌銀嵌紅銅度母立像〉均為無底價拍品,前者顯示了15世紀西藏中部地區造像的鮮明特徵—人物結實有力的身型、厚重的鎏金以及細膩的雕工。其獨特之處在於主尊身後是一個完整的舟狀火焰背光,而造像最底層、蓮座的下方,有一鏤空雕鑄的須彌座,座上下沿均雕有纏枝葉紋,中間以裝飾柱支撐,與史上著名的丹薩替寺階梯式吉祥多門塔的支撐層頗為神似。後者斯瓦特度母立像原為斯賓克父子收藏,整件作品線條優雅流暢,工藝細膩寫實,非常精緻。曾於紐約佳士得2008年釋出。
〈明 銅漆金阿難與迦葉尊者尊〉来自法國私人收藏,此一對尊者相,銅鑄,表面尚余漆金痕跡。阿難及迦葉尊者皆為釋迦牟尼佛之十大弟子之一。兩尊者像均呈比丘形象,相貌較年輕者為阿難尊者,年長者鬚眉的一尊為迦葉尊者。二尊者均呈赤足立姿,腳下是雕飾精美的圓形多層仰蓮座,阿難身穿交領式廣袖袈裟,而迦葉則身穿源自印度的坦右肩式袈裟,坦露著的脖頸及胸前的褶皺、下垂的雙乳以及眼角處明顯的皺紋,處處彰顯著這是一位老者的形象。衣褶自然流暢,表情刻畫生動逼真,是中原漢傳佛造像中少見的精品之作。
〈明萬曆 晉作男相觀音水陸畫〉是本場拍賣之〈明代 晉作男相觀音佛畫〉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珍品。這張水陸畫為典型明代風格,題材為男相觀音坐像。明清兩代,漢地佛教已經式微,可以說七宗俱寂,唯有淨土宗信眾廣泛,在淨土祖師的影響下,描繪悲華經中男相觀音的造像一時風行。觀音菩薩在藏傳和漢傳佛教繪塑中都有表現,但具體形態有所差別,此幅釋迦像為漢式風格,所戴寶冠式樣獨特,寶冠之毗盧五葉為如意雲頭狀,雜飾以繁多的珠花,此種裝飾未見於以往的明代水陸畫或壁畫。